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说起科学,很多人脑海里就自动闪现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霍金或者钟南山、李文宏的面孔,也会不自觉地想起学生时代曾背诵的复杂又冗长的专有名词。好像科学二字总也摆脱不了高深晦涩的外套。因此每当提到科普绘本,有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不是该给孩子看的书。


但实际上,科普并不完全意味着“科学”,它有人文、自然等多种方向。与成人认知的不同,科普绘本是很多孩子打开世界的第一把钥匙,它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也能看得懂的形式,极大地拉近了知识点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刺激他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科普绘本的制作也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再配上与之相应的图片这样简单,如何将成人认为的“常识”转化为孩子所理解的知识?如何让一本科普绘本既严谨又有趣?如何让孩子愿意打开一本科普绘本?


这些难题都是制作科普书的编辑团队所要解决的。今天的讲座邀请到了中国优秀的人文科普儿童图画书制作团队Wolledge工作室,她们将向大家就“如何制作一本孩子喜爱又能读得懂的科普书”的话题带来自己的经验和分享。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学员的课堂笔记 作者:龚夕雯Civin Gong


儿童书与成人书区别很大,成人书更由作者自行把控,可以“百年孤独”也可以“等待戈多”,能否看懂或者是否有自己的解读都看读者个人。

但儿童读物不同,如果这本书孩子看不懂,或者不愿意看,那就是编者自己没有写清楚,没能将知识解析得更通俗。

Wolledge工作室的创始人表示做儿童科普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讨好孩子,要将知识不断地降维。


一、 注重互动性

现在的孩子诱惑很多,各种电视节目和游戏充斥日常生活,书本需要在“吸引力”方面有所优势。而猫咪老师在育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很愿意参与到日常的提问和引导中,孩子会认为这是自己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基于这点,Wolledge的人文科普图画书非常注重互动的表达。

1. 形式上的互动

1)为了增强书本自身的互动性,Wolledge采用了立体翻翻的形式呈现《时间书》。选择做立体书的出发点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形式好玩,而是因为纯平面很难满足这本人文科普知识的立体化层级需要。而立体书的机关式设计非常适合孩子一层一层地探索科普知识和信息

比如在《时间书》中,有一页介绍了中国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其中讲到了日晷,抛开简单地文字性描述。孩子可以拿牙签和手电筒去体验日晷的工作方式。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孩子通过玩的过程就能明白日晷是怎样利用太阳的影子达到报时的效果。

2)如果书本是平面的,就需要设计有趣的输入和输出。设计互动就要考虑所传递的知识点有没有可能让孩子完成一次输出。

《这才是巴黎》中讲到了埃及的方尖碑,但碑上的象形文字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书中就从象形文字的由来出发,将孩子不会写字与古人不会写字联系,讲述了从“图形”到“文字”的转变。在输出这个知识之后,页面的右下角有一个尝试性的示范,让孩子猜测方尖碑上象形文字所表达地意思。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在这之后,为了“检测”孩子的输出,之后的一页是让小朋友自创一个象形文字,再让爸爸妈妈来翻译。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下图是一个小朋友画的象形文字,大家可以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提示:Wolledge的形象是个蜗牛


2.内容上的互动

1)做知识科普类图画书时,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层级。一定要先进入孩子的认知范围内,之后再往外拓展。当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尚未达到可以理解知识点时,可以将这一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连接来帮助孩子增强理解。

比如《这就是巴黎》中提到:为什么埃菲尔先生要建埃菲尔铁塔?

因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是高达146.95多米的胡夫金字塔。为纪念法国大革命,埃菲尔先生想要建一座两倍高于胡夫金字塔的最高建筑。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但是孩子很难理解100多米高是多高?埃菲尔先生又有什么了不起?

Wolledge就引用了楼层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理解,胡夫金字塔相当于48层高的大楼,而埃菲尔铁塔相当于108层的大楼,这样的类比相当于将胡夫金字塔搬到了小朋友家门口,让孩子一下子对这两个建筑的高度有了概念。

在“断臂维纳斯到底美在哪里?”中讲到了0.618的黄金比例。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这个知识点会在初中三年级学到,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孩子就理解维纳斯的美,书中引入了孩子都喜欢却很难画好的五角星。五角星中一条线段中被另一条线段分割成了两段,这两段的比也是0.618。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2)插画要具有场景感,能亲近孩子,同时语言也要幽默生动,将看起来枯燥的文本演化为有趣味性的“故事”。

例如在《这才是新加坡》里普及了一些野生动物的常识,Wolledge设想了一个上课的场景并增添了有趣的对话,将相关的知识转化为了一个戏剧化的场景。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二、 注重跨学科思维

跨学科的好处有以下3点:

1)因为学校中的教育是分学科教育,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但在实际生活中,文科与理科的知识是交融的。用通识教育去写书时,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打破学课的界限与壁垒,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问题。

2)碎片化的知识点很难记住,但跨学科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构建知识的点线面,能巩固和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世界不由某个学科单独构成,归根结底它是一个跨学科的产物。

因此Wolledge没有选择做专项的科普书,而是以跨学科的方式完成了书本的制作。

比如在《时间书》里,有个有趣的知识点:一月为什么叫做一月?

知识的阐述就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三种维度。

本土学霸“变身”童书编辑,严谨有趣的儿童科普图书是如何炼成的

1. 地理:月亮的圆缺。

2. 天文: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造成了月亮的变化

3. 人文:古人习惯庆祝满月,比如中秋、元宵。

围绕“月”360°做了阐述,这样孩子不会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玩,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才是巴塞罗那》中,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

这其中也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普遍的观念甚至是西班牙族冒险精神的存在。

三、 请教专家

在给孩子的人文科普图画书中,知识的准确性和普适性非常重要,Wolledge背后有着强大的后援团给予他们专业的支持。

1. 本土学霸天团的顾问团队帮助确保知识点100%的正确率。

2. 从一线教师团队中获知这样的知识呈现是否是适合孩子的。

在Wolledge工作室创作出版的图画书里,每个知识点的采用都紧扣教育大纲,可以让孩子自然顺接到学校的学习上。而之所以选择从人文科普的角度切入做童书,也是因为希望能对孩子当下的学习有所帮助,让他们知道学科也有很多面,别的学科也能很好玩。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猫咪姐姐Junjun老师还认真回答了参与直播小伙伴们的提问:

人文科普类图画书如何应用于学前儿童的教学设计中,就如题目说的也需要降维讨好孩子嘛?

作为原创产品,创作主题的确定是来自于现实的调研吗?还是国内、国外现有产品的比较分析?

是选择成熟主题(已有主题)?还是新的定位?

书里面出现的知识点,筛选原则是什么?也就是在跨学科创作中的矛盾或者是不同观点怎么解决?

每本书是否有建议年龄段?

科普图画书创作中,文字和图画作者是怎么沟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