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孩子懶,這可能正中他們的下懷

別再說孩子懶,這可能正中他們的下懷


1

這學期除了教一年級的語文兼班主任,我還兼六年級一班的英語老師。

剛接手這個班,上了幾次課,便發現了一個現象——班上的男孩子們大多都不寫作業,無論課代表如何催促,抑或是我這個老師搬出師者尊嚴,也沒什麼作用。

問了問之前的英語老師,又問了問他們的班主任,都告訴我:“不用管他們,他們就是這樣——太懶!”

懶?這個字似乎經常出現在學校和家庭中。

家庭中,不少父母總是呵斥孩子的懶:“你看看你,怎麼這麼懶,但凡你勤快一點,學習也不會這樣差!”

學校中,老師找學生談心,也會在後面加上一句這樣的鼓勵:“你其實挺聰明,就是太懶,假如你能好好聽講,好好寫作業,你一定不比別人差!”

殊不知,家長和老師責備孩子懶,非但不會讓他們有所啟發,有所改進,反而會讓他們沾沾自喜,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

別再說孩子懶,這可能正中他們的下懷


自從孩子出生起,他就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所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需要不斷地追求發展,追求偉大,追求更優越的自己,來改善自己的處境,從而消除自己心裡的自卑,尋得一種安全感。

但現實往往並不那麼如人意,很多孩子在生活在學習上接二連三地受挫,無論自己怎麼努力,自己的學習還是比不上別人,這時,比起承認自己的天賦太差,承認自己的懶惰,似乎要容易得多。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某項工作搞砸了的話,安慰自己“如果不是因為我太懶,我肯定可以做好“是不是比”我就是比別人差,我就是沒那個能力“好受得多?

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中,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指出:許多兒童之所以懶惰,是為了緩解他們的處境。

缺乏自信的孩子,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他不相信自己還能做成什麼事情,但家長和老師又對他們有過高的期待,他們十分害怕暴露自己的能力,讓家長和老師失望。

這時他們乾脆什麼也不做,總表現出一副閒散和懶惰的樣子,用“懶惰”做幌子,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懶惰帶來的好處——他不是不聰明,他只是太懶惰!

如果他不懶惰,他就什麼都能幹。

所以一旦這個孩子真做成了點兒什麼事,就能得到別人的大力讚揚——他之前可是什麼也不幹,什麼也幹不成呢!

相反,那些一直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孩子,就算取得了更大的成績,那也是理所當然的,誰讓他們這麼努力呢?

懶惰的孩子就像走鋼絲者,下面總是張著保護網,這樣即使掉下去,也不會受傷!

3

別再說孩子懶,這可能正中他們的下懷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

懶惰的孩子究其原因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所以首先要鼓勵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天賦。

在學校,不要只以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好壞,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去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讓孩子在分數之外找到自己的自信

,無論是體育還是美術還是其他,孩子總有異於別人的可嘉獎的地方。

在家庭,父母不要替孩子大包大攬,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讓孩子在嘗試中突破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要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去發現自己的優勢,發揚自己的長處。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面對懶惰的孩子,都要通過不同的方法去使他們最終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感到自信,要讓孩子相信——

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勤奮,毅力,練習和勇氣去獲得他們嚮往但至今尚未實現的一切。

所以,別再說孩子懶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