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股份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联发股份(002394)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报告期内,受全球宏观经济放缓、消费需求减弱、中美贸易冲突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出现小幅度的回落。但公司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产业链进一步融合、智能制造投入与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等积极措施,仍保持稳健的态势,对冲了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052.73万元,同比减少6.19%;实现营业利润50,982.83万元,同比增长0.36%;实现净利润39,080.05万元,同比增长0.06%。

报告期内,公司在管理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战略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管理运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

公司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5项省级荣誉,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省级科技创新奖等14项奖励。通过各项举措,使纺、织、印染、家纺、制衣、品牌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和设计高效衔接,继续秉持时尚、环保、人性化等理念,将生产运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物流管理等,向高端价值链发展;在管控物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环节,不断更新设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公司2019年管理运营效果显著。

技术创新方面:1)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公司建有纺纱、染整、产品设计等专业研发部门;建成从棉花、纺纱、色织、印染、服装、品牌等一条龙研究开发线。2019年通过与东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申报,获得首批“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与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成立的“江苏省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获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设立,成为南通市首家名企科研事业机构。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评价为良好。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四部委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公司以研发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报告期内,从新原料、新工艺、新功能方面入手,重点开发成功的产品分别有18个系列、7个系列、5个系列;3)深化产学研合作:公司积极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南通联发印染有限公司与苏州大学联合承担了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生物基尼龙-56纤维高端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公司“等离子体用于纤维素织物可再生抗菌整理机理及时效性的研究”被列为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公司承担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多酶协同作用的高档亚麻织物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省财政后补助奖励;公司承担的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PolyDMBLC搭桥技术的色织面料漂染一浴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活性染料无盐低碱高固色率染色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通过验收,与江南大学联合研究的“阳离子漂白活化剂的创制及棉织物前处理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一种TBLC活化过氧化氢体系棉织物轧蒸漂白方法”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金奖。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纺织用生物酶α-淀粉酶》正式颁布实施;4)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联发纺织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集约化为内涵,全力打造“数字联发”。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35件,被认定软件产品5项,认定省级智能车间2个,市级智能车间2个,2019年被认定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五星级上云企业。

市场开拓方面:1)完善面料营销网络,拓宽面料销售市场,增设海外销售,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量;2)设计职能前移,敏锐捕捉市场流行趋势,加大样品研发和推广力度;3)加强新品研发,推动公司向时尚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品牌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极力推动名品名牌创建,重塑特色品牌,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品牌的贡献率,继续打造由“JAMES FABRIC”现货面料和“JAMES”系列服饰构成的品牌体系。持续扩大“JAMES FABRIC”现货面料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整“JAMES”服饰品牌的管理模式,标准化品牌管理和加盟管理,多渠道宣传品牌形象,已取得显著成效。

战略投资方面:1)国内家纺产业链布局: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家纺坯布及配套纱线生产项目,已经取得项目投产前必要的审批流程和前置手续,初步形成了200台织机和5万锭纱线的生产规模。项目利用新疆地区的区域优势,成本优势明显,为公司下游工序供应家纺坯布原料,保障了家纺坯布的稳定供应,完善了公司家纺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公司家纺面料的产品竞争力,为公司实现家纺产业布局奠定基础;2)国际产能布局:为应对全球纺织产业贸易格局的变化,满足东南亚地区服装产业对高档梭织面料的需求,公司与印尼规模最大的成衣生产商之一的PTU合作,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6600万米高档梭织服装面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9亿美元。项目将有利于延伸公司在高档梭织面料领域内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公司全球布局,适应当期产业发展的趋势,对公司未来提高营业收入,提高公司业绩有着积极影响。

截止报告期末,项目实施主体“联发纺织(印尼)有限公司”已取得了印尼司法及人权部的审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拥有完整产业链,产业联动协同效应明显

公司利用资源整合已逐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拥有轧花、纺纱、染纱、织布、整理、针织、家纺、印染、制衣全产业链,热电、污水处理配套,拥有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具备较大的盈利空间,抗风险能力强。且公司生产环节从纺纱、染纱、织布、整理、制衣全部在一个厂区内,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公司产业链相互形成互补,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结构的变化。

2、先进的生产装备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面向高端市场的原则,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均为国内外先进装备,90%以上的关键生产设备从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瑞士、香港、台湾等纺织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引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检测仪器大都从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引进。外观质量检验采用美国四分制标准,内在质量检测采用AATCC、ASTM、JIS和ISO标准,试验室通过了ITS和部分客户的认证,同时取得国家级实验室认证。这些先进的进口设备使公司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制造,最大程度地简化了工艺流程,使公司能够生产高档次、高附加值、系列化、功能化的高端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成熟的管理优势

公司全产业链中高层管理人员从事纺织行业年限平均15年以上,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SA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欧洲环保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标准认证。公司产品生产严格执行GB、日本JIS、英国M&S、美国AATCC标准即国际纺织产品的最高质量标准,优等品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物测中心严格按照实验室ISO/IEC17025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规程、检验规程。2009年物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实验室证书,通过了国际公认ITS检测行等国际机构的认证。逐步实现了公司管理的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4、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强

公司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色织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联发纺织研究院,并和多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平台,先后研究应用了低浴比染色技术、液氨+潮交联免烫整理工艺技术、成衣免烫整理技术、纯棉超高支纺纱等关键技术50多个,获得专利200多个,主持参与制定了《棉色织布》、《色织提花布》等6个国家标准。

公司建有世界最大的筒子纱种子库、码样超市,国内最大的企业面料图书馆、服装图书馆,建设了国际标准的恒温恒湿房、化学分析房等实验场所;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乌斯特条干测试仪,马丁旦尔起毛起球仪、日晒牢度仪等仪器600多台套,配置了从纺纱、染色、织布、成衣一条龙的试样中心。

公司先后在美国、欧洲设立了设计中心,与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高等院校联合建设流行趋势设计中心,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公司内部成立创意中心,打造百人面料服装设计团队,对战略客户进行专项服务。

5、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

公司秉承“市场可以没有联发,联发不能没有市场”的竞争理念、“真诚感动客户、专业创造价值”的客户理念、“信誉第一,顾客至上,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快”取胜、以“质”取信,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建立稳定的顾客关系。经过多年发展,培养出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和客户美誉度,与诸多国际品牌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格局正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方面优势明显,纺织服装智能化趋势明显。东南亚地区劳工成本低,加上税收政策优惠,吸引不少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拓展建厂。尽管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拥有全产业链综合的竞争优势,但进行结构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短期内新冠疫情给行业带来了冲击,并加速了产业格局的调整。新冠疫情对纺织行业形成了较大的挑战,传统线下渠道的零售商大量歇业。零售额下降的负面影响波及整个产业链,尤其是对于资金实力弱,产品结构单一,缺少风险应对能力的中小纺织企业的影响更是空前巨大。但纺织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长期来看市场是稳定的,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

国家战略转型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让具有产业布局能力和智能化升级能力的大型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加强。纺织行业不断向高端产业发展,科技、绿色正成为纺织行业的新定位。

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整个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制造转变。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纺织工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和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动国内纺织服装业布局的调整,具备跨国跨区域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布局。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一是凝聚升级新动能,持续创新,向“精益生产,精品制造”的高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继续重点经营和开发家纺面料,打造家纺全产业链;

三是优化整合产业链资源,发挥设计和品牌价值优势,进一步做大品牌面料现货销售;四是加快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利用区域优势,在新疆、东南亚等地的进行投资和产业布局调整。

(三)经营计划(该计划不构成公司的承诺)

1)稳步推进新疆高档家纺坯布及配套纱线生产项目,并围绕建设家纺全产业链目标,打造家纺面料品牌,形成一定知名度,提高附加值。

2)加快推进公司印尼高档梭织面料项目,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面向印尼当地以及全球市场,并承接部分从国内转移的订单,与国内产业链形成配套互补,奠定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基础。

3)加强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提高综合效益。调整各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适应市场变化趋势。

4)强化产品研发,将营销和研发相结合。利用新组建的“高档纺织技术研究院”,系统地进行产品开发和智能化研究应用。加强对客户的产品开发服务,争取与客户形成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5)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建设智能示范车间,生产模式向柔性、高效、智能化方向推进。

6)继续保持现货面料的优势,围绕市场进行进一步开发和拓展。

7)调整产品结构,研究新品种、新工艺和新材料,增加产品多样化,适应市场需要。

(四)风险及风险应对措施

1)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2020年外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剧增,中美贸易冲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欧盟地区复苏低于预期,美国经济景气程度减弱,中国经济增速处于“L”形阶段。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短期内消费者信心大幅减弱,不排除需求萎缩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公司将扩大销售网络,调整营销策略,加大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开拓,以实现内外销业务的均衡发展。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联发纺织研究和创意设计中心的作用,开拓有市场需求并领先的产品,支撑接单。同时,采取措施回笼现金,利用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降低短期内需求下降带来的风险。

2)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减弱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公司产能集中于产业链上中游,面料产品不直接出口美国,受中美贸易冲突的直接影响很小。但因此引发的终端需求下滑,可能拖累公司业绩。

公司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布局全球产能,加快建设印尼等地的海外生产基地,调整产品结构,主动应对供应链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全球不同区域的特点,规划配套的供应体系,调整国内外产业定位。

3)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的影响

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国内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将发生改变。

针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将继续加大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控制生产成本。

4)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

公司出口业务约占主营业务比重的65%左右,主要采用美元结算,公司主要大型设备为国外进口,主要采用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结算,因此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为规避外汇市场的风险、降低外汇结算成本,防范汇率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控制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是利用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等金融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二是积极争取与有条件客户之间实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三是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提高跨境资金的便利化运作,对冲外汇风险敞口,有效规避外汇汇率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