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悟:讀書的3種境界

這幾天不算太忙,閒下來讀了幾本書:《小趨勢》、《小趨勢2》、《狂人日記》。突然間發現,其實讀書應該至少有三種境界:

門下境界:讀字

入門境界:讀術

登堂境界:讀心


小悟:讀書的3種境界

讀字

顧名思義就是按著書本的字一個一個,一段一段甚至一頁一頁的讀。書上說什麼就是什麼。

古時候私塾裡先生一手拿著書,一手拿著戒尺,先生念一句,下面的學子跟著搖頭念一句,這便是讀字的最具體的表現。大部分學子其實並不懂他們唸的那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只是很習慣性的跟著先生念而已!因為你不跟著念,或者唸錯了,先生手上的戒尺就會打下來了!


小悟:讀書的3種境界

這種古時候私塾的教學方式也延續至今--課文背誦。筆者在讀書時也被老師要求課文背誦,自然也沒有少吃背不出來、背錯的苦。當下也有不少因此產生的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學校與家長的爭議及糾紛。

但筆者並不討厭這種“讀字”式的教學,因為“師傅領入門,修行靠自己”!“讀字”式教學正是老師在領著學生走到學術殿堂的門下,過了“讀字”這一關,學生才真正進入學術的殿堂,而過不了“讀字”這一關的學生自然被拒之門外了,試想一下:古往今來,有哪個在學術上取得成就的學者是不認字的“文盲”。

讀術

讀術是比讀字更深的一個境界,不但會讀書上的字,還要讀懂和掌握書本教給你的道理、方法、技術,並能將其運用到生活中。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買了一個新的洗衣機,拆開包裝,拿出裡面的說明書,按著說明書,安裝使用洗衣機。拿著說明書,只能讀字的話,那麼可能很難把洗衣機安裝,使用了。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很多,當然讀的書也不一定是“說明書”,有可能是尼采的哲學,有可能是莎士比亞的文學,有可能是毛主席的政論等等,學到的自然也是不同的。

小悟:讀書的3種境界

讀心

上學時,語文考試裡總有一些閱讀理解題題,讀完一篇文章後,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回答問題。

其實這就是讀心!

讀書(文章),不但要從書中學到知識,還要讀懂作者的心:思考,理解作者為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寫這本書。

筆者以前讀魯迅先生的《狂人筆記》的時候,並沒有嘗試瞭解魯迅先生所處的環境,為什麼寫這種文章,讀的時候只覺得有點怕“吃人”這個詞語,然後沒有其他感覺了。再後來慢慢就忘記這篇文章了。

一直到前幾天,看到新聞--美國新冠疫情死者被堆放在走廊、卡車裡面,看到了有人評論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小悟:讀書的3種境界

我才一下子想起了《狂人日記》這篇文章。然後又把文章重讀了一遍。時至今日,結合了現在的疫情,筆者才讀懂了《狂人日記》,才讀懂了一點魯迅先生的心。

最後

以上都是筆者這段時間讀書時的一點小悟,其實筆者覺得,既然有登堂境界,應該還有入室境界:讀我。但是筆者覺得“讀我”有一點形而上學的“嫌疑”,所以在此不做敘述。

也可以關注筆者,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