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來源:人民論壇網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忙,是修行

曾國藩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人生一世,不能不勞動。

動漫大師宮崎駿先生有一部動漫叫《千與千尋》。

千尋誤入湯屋,小白龍對她說,你必須去找湯婆婆要一份工作,不然就要被變成動物。

這一經典的設定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達芬奇說: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

鄭板橋說:“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曾國藩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當這個社會這個大機器轉動的時候,對每個人來講,忙,是不可避免的。見不完的客戶,赴不完的飯局,刷不完的朋友圈......

其實,忙碌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是,別讓你的忙碌失去了意義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說:

工作可能僅僅是一種生計來源,也可能是一個人內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要遠離低質量的忙碌,真正地提高效率,才能在工作裡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成長。


所以,即便忙,也別喪失基本的思考,如愚公一般,吭哧吭哧地忙著搬完一座山,卻始終看不到一旁的康莊大道,這只是在用忙碌的幻象進行自我欺騙。

把忙碌的日子當成修行,有收穫,有艱辛,有辛苦,也有快樂,這恰恰是生活的意義。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閒,是境界

梁實秋說: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忙,心亡也。一個人總是在忙,就會逐漸失去生活,喪失自我。

看過一個故事:

主人公天天忙於工作,很少回家看父母。

一天,他請客吃飯,對方卻因故不能來,眼看一桌子菜要白白浪費,就把父母叫來吃。老人不知所以,吃得喜笑顏開,過後逢人便誇兒子孝順。

他突然想起:自己請過無數人吃了數不清的飯,卻唯獨沒有請父母吃過一頓飯!


忙得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沒有時間外出旅遊,沒有時間靜靜讀一本好書,沒有時間品一杯香茗,沒有時間讓身體調養生息......這樣的忙,不是生活之道。學會“以逸待勞”,忙裡偷閒,苦中作樂,才是生活真諦

蘇軾在擔任杭州太守的時候,就喜歡在高山的亭子中辦公,辦公之後,一定要小酌一杯,看看滿山風光,找個陰涼睡上一覺。

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寫道: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所以,且從忙碌、煩悶中解脫出來,去彈彈琴、畫個畫、打打球,做一些看似無用但是有滋味的東西。就算周身物慾橫流,也得保留一份閒情雅緻

悠閒,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舍與得的智慧。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閒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閒

大多數人忙起來便會廢寢忘食,完全失去了自我;而當閒下來時,又會覺得無所事事,虛度光陰

這樣的人無論忙閒,都會無所適從,沒法領略生活的充實和豐富。

忙與閒,大有學問。

蔡瀾說自己是忙了40年以後才知道怎麼閒下來,他的話說得很明白:基本功可沒有不枯燥的。

林語堂,愛花愛鳥愛看電影,可100多萬字的整部《京華煙雲》都是他人在巴黎每日清晨6點-8點用英文寫完的。

他女兒還說“其實父親總是寫字到深夜,飢餓難耐,有時候要連吃五個煎蛋”。

陶淵明,再閒適也是要種田耕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些生活家們,深諳閒與忙之道。為理想和興趣而忙,因忙而快樂;藉著閒暇暫時逃遁現實的利益世界,找回自我

如此才是,閒有滋味,忙有價值

有副對聯說得好: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吃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是的,生活本該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願你能閒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閒,做自己的主人。

忙,是修行;閒,是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