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軍校】十萬將士出“抗大”的由來

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之後,面對中國東北等地被日寇侵佔,大批日軍步步逼近華北的危急形勢,毛澤東同志組織召開瓦窯堡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決定創建一所培養抗日力量的紅軍大學。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成立。1937年1月隨黨中央從瓦窯堡遷至延安並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抗日軍校】十萬將士出“抗大”的由來

  同年,抗大二期正式開學,共招收學員1362人,加上甘肅慶陽的抗大步校1400餘人,抗大二期學員共計2700餘人。在這期學員中,有紅軍中的高級幹部,投奔延安的進步青年仁人志士,也有東北軍張學良部和西北軍楊虎城部的進步軍官和抗日誌士。

  中共中央領導人和各根據地首長極為重視抗大的教育工作,他們把為抗大講課作為一項義務,紮實備課,認真講授。毛澤東曾在抗大講授政治形勢、黨的政策等課程。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都在抗大講過課或作過報告。

【抗日軍校】十萬將士出“抗大”的由來

  革命家和軍事家教給學生最可寶貴的東西,首先是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毛主席為抗大確定的教育方針,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抗大也在艱苦歷練中形成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同時,他們獨特的、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也值得今天借鑑。

  抗大總校當時在延安共辦了8期,培養了29072名幹部,加上12所分校共培養造就幹部10多萬人,為中國反法西斯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延安抗大革命紀念館提供的數據,1955年,在被共和國授予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中,約有半數以上的元帥、大將、上將是曾在抗大工作、學習的幹部和學員。

【抗日軍校】十萬將士出“抗大”的由來

  延安的抗大總校也曾輾轉于山西、河北等地堅持辦學,1943年1月返回陝甘寧邊區,並在晉東南、晉察冀、山東、淮北等抗日根據地先後建立12所分校。抗戰勝利後,這些學校完成了歷史使命結束辦學,成為國防大學、黑龍江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前身。

  抗大留下了許多軍事人才培養的寶貴經驗。

【抗日軍校】十萬將士出“抗大”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