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一、認識電腦


電腦的核心器件主要是 中央處理器(CPU)、圖像處理器(顯卡/GPU)、內存(運存/RAM)、硬盤、散熱、屏幕


雖然只是幾個器件,但對於初買者,看著每一個器件紛亂的參數,好似都差不多,究竟該怎麼去認識它們呢,下邊由我為大家一一解答:


二、中央處理器(CPU)


CPU 的主要工作是繁雜的數據計算,CPU 越快算力就越強,幹活響應就更快。目前主流 CPU 廠商主要是 AMD 和英特爾,而它們發佈的產品分別為 銳龍和 酷睿。


CPU 的 核心/線程越大越好、頻率也同理。


一)酷睿

酷睿自 2006 年發售以來,便以較大的優勢佔領了 PC 市場,其旗下共有 入門級 i3、主流級 i5、高等級 i7、發燒級 i9 四個系列,每個系列所採用的微架構均不同,有點系列甚至有幾個微架構。不過,有時,不同系列新出的產品,差距也不是很大,如 i7-10875H 和 i9-10980HK 之間,性能只差 4%。


現在的最新產品已經發布到了第十代,其分別使用 Ice Lake 和 Comet Lake 兩種微架構,它們在命名方法上略有不同。


1、Comet Lake 微架構

<code>以 Intel® Core™ i7-10710U Processor 為例/<code>

Intel® Core™ 是核心名稱。由兩部分組成,廠商名 + 品牌名
i7 是品牌型號
10 是是代數。這指第十代
710 是具體 SKU 編碼型號。數字越高,定位和性能越高,當然了,這個僅限於同代產品比較


U 低壓移動版。除了 U 外,還有其它後綴,具體見下圖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中央處理器命名後綴含義


2、Ice Lake 微架構

<code>以 Intel® Core™ i7-1065G7 Processor 為例/<code>

前邊大多與上邊介紹相同,我們從不同處開始講:
10:是代數。這指第十代
65 是具體 SKU 編碼型號
G7 是顯卡級別


二)銳龍

AMD 自 2017 年正式發佈了基於 Zen 微架構的 Ryzen 系列,中文就是銳龍系列。


銳龍後邊則清一色的使用 Zen 2 微架構,共發佈了 入門 R3、主流 R5、高級 R7、發燒 R9 四個系列。不過,有時,不同系列新出的產品,差距也不是很大,如 R7-4800H 和 R9-4900HS 之間,性能只差 3%。


<code>在命名方式上,以 AMD Ryzen™ 7 4800H 為例/<code>

7 代表 R7 系列
4 代表 4000 系列
800 是具體型號,在同代產品下數字越大,定位越高
H 代表性能版、U 代表低壓版、HS 中的 S 則是特挑版,相比較 H 的體質更好,同功率下性能更強

最後,介紹完了大概情況後,我們看看各家的中央處理器情況:圖片中,在頭部的性能越好,左右同在水平線的說明這兩款處理器性能一樣。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三、圖像處理器(顯卡/GPU)


主要負責電腦畫面的渲染和顯示


對於遊戲迷或者視頻工作者來說,圖像是實時計算渲染,這樣對顯卡性能的要求就會異常的高。


電腦上的任何圖像、動畫都是顯卡一張一張畫出來的,一張一張圖片高速播放,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連貫流暢的畫面。而顯卡性能的優劣,就體現在這一張一張的圖片上。高級的顯卡每秒能畫出幾百張高畫質的圖片,低級的顯卡每秒只能畫出幾十張低畫質的圖片。既然顯卡是畫畫的,就得說說顯卡畫畫的關鍵參數了。


流處理器(CUDA 核心)的數量:就似畫師的數量,自然越多越快,遊戲幀數也就越高。
顯卡架構:就似畫師的水平,圖靈 > 帕斯卡 > 麥克斯。畫師水平重要性大於畫師數量,因為一千個爛畫師比不上一百個好畫師。
核心頻率:就似畫師畫畫速度。在前邊兩個參數一樣情況下,這個頻率越高,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在顯卡畫完畫後,還要有強大的運輸團隊把這些畫運出來放好,以供 CPU 調用。只有這些後勤部隊跟得上,才能發揮顯卡應有的實力。

顯存容量:表示存儲倉庫的大小
顯存位寬:表示小車每次能運輸多少數據
顯存頻率:表示小車每秒能運輸多少次

看顯卡時,最主要的還是看流處理器和架構。


顯卡主要分為核心顯卡(核顯)和獨立顯卡(獨顯),電腦的配置方案可以有三種:核顯或者獨顯或者雙顯(既有核顯又有獨顯)。


核顯是一種特殊的集成顯卡,指的是集成在 CPU 上面的顯卡。因為它沒有獨立的顯卡緩存,需要佔用系統內存,使 CPU 可用的物理內存減少,在與系統內存的交互過程中它會佔用總線週期和 CPU 週期,所以會在某些方面影響電腦性能。但它具有價格低、低功耗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普通辦公電腦。


獨顯是指獨立於主板和 CPU 之外的一張拓展卡,需要插在主板的對應接口(PCIE)上。獨立顯卡具備單獨的顯卡芯片和顯卡緩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許多高性能卡還會有自己的獨立供電,顯卡廠商也會根據該顯卡的功耗和發熱量配上散熱器,還會給高端卡配上一塊背板,用來強化和保護顯卡 PCB 板,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


對於雙顯,顯得很雞肋,因為一般需求不大的人,買核顯就完了;就算需求大,也可以買獨顯;但對於雙顯,一般人的做法是直接使用獨顯,使核顯不工作,獨顯工作,因為有好的幹嘛不用。


最後,介紹完了顯卡大概情況後,我們看看各家的情況:圖片中,在頭部的性能越好,左右同在水平線的說明這兩款顯卡性能一樣。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四、內存(RAM)


內存是 CPU 的秘書,它負責將要運行的任務數據提供給 CPU 處理,內存的速度越快 CPU 的性能瓶頸也就越小。同時它的容量越大,後臺同時處理的軟件也就越多,特別是 開虛擬機、用專業軟件開插件。為了保證電腦三到四年的使用,現在只推薦購買 16 G 以上的內存。


現在的內存基本上是 DDR4 型號,相較於以往型號,頻率得到了提升帶來了更強的性能,即頻率越高越強大,同時插槽也有所變化。


內存是插在主板上的,現在的主板,很多都支持雙通道、四通道甚至更多通道

的內存,一個通道對應著一個內存插槽,一個內存插槽可以插一個內存條,這幾個內存條之間會自動相互協作。例如,雙通道內存使用了 2*8 G 的內存條,基本等同於一條 16 G 的內存條。


內存是用其芯片來存儲用於交付給 CPU 的臨時數據的,這個芯片又稱作內存顆粒,它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內存條的質量。顆粒越好越穩定,越能超頻增加性能。


五、硬盤


硬盤是一臺電腦的數據中心,存放著我們用戶的所有文件和數據。而硬盤的大小決定著我們能存儲數據的量,現在市面上基本是 512 G 硬盤起步了。


硬盤分為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


固態硬盤使用閃存顆粒(一種集成塊)進行數據存儲,通過改變閃存顆粒內部的電位來進行數據的讀寫。


機械硬盤使用一塊磁碟進行數據存儲,通過改變磁碟上的磁極來進行數據的讀寫。在運行過程中磁碟會高速的旋轉,而磁頭則配合磁碟完成高速地讀寫。


我們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伴隨著各種數據的調用、存儲、處理、計算等,因此硬盤的讀寫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使用體驗。那麼它們的優缺點是什麼呢。


固態硬盤的讀取速度相較機械硬盤快得多,有時速度差距可達十倍,並且不會有機械噪音,但價格比機械硬盤貴得多。基於此,我們的 C 盤必須是固態的,裝系統的盤,必須開機速度快呀。


機械硬盤讀寫慢、噪音大,同時由於它的工作模式,工作時的劇烈晃動有時可能會給它帶來不可逆的損傷,這就要求機械硬盤的工作環境必須保持平穩;雖然缺點蠻多,但它的大容量以及數據安全性和壽命卻是固態硬盤比不了的,這也是工作站在組建 NAS 時會選用大量機械硬盤的原因。基於此,我們可以將它用來存儲視頻文件和資料。


接下來看一下硬盤的參數:

順序讀寫能力:特點:讀寫時間短、數據大且集中、連續性。影響大文件的拷貝,如一部超高清電影。
隨機讀寫能力:特點:讀寫時間長、數據小且分散、隨機性。影響小文件的拷貝,可體現在打開軟件的快慢上。


因此隨機讀寫的參數往往比順序讀寫的更重要,

而機械硬盤由於工作原理上的劣勢,隨機讀寫能力遠不如固態硬盤。


當然,不同品牌的固態硬盤,它們的隨機讀寫能力雖然也會有所差異,但如果不是特地去掐秒錶計算時間,我們也不會感覺到它們的速度差異。因此雖然一款固態硬盤的商品詳情頁或許沒有隨機讀寫能力的介紹,我們也不必太過在意。


六、散熱


一個散熱良好的筆記本決定了它能否長時間穩定的進行高效的性能釋放。且散熱後期是改不了的,而散熱不好,對款筆記本來說等同判了死刑。如果散熱設計不夠好,廠家一般會限制硬件的性能釋放,降頻降功率讓它不那麼熱,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溫度牆。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硬件配置,某機器玩遊戲能穩定 60 幀,而某機器 50 幀不到。


那我們怎麼判斷散熱是否良好呢,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上網搜拆機圖,看看內部設計,基本都清楚了。


能用來給筆記本散熱的東西有很多,有導熱銅管、風扇、均熱板、硅脂墊以及散熱鰭片


首先利用比熱容原理銅管將熱量傳導至散熱鰭片,而緻密的鰭片能夠產生更多表面積,從而接觸更多的空氣,再通過風扇將鰭片的熱量吹出筆記本,這樣就完成了筆記本的散熱。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銅管代表了熱量傳導能力,而散熱鰭片和風扇代表了能散多少熱量,二者共同構成了筆記本的散熱能力。


銅管只覆蓋 CPU 和獨立顯卡,因為它們的發熱量最大,而筆記本中的硬盤和內存發熱量都不高,且比較穩定,一般不需要額外的散熱器輔助,最多是貼張石墨散熱片,或者貼個硅脂墊,把熱量傳導至金屬外殼。


輕薄本一般都是一個風扇配一組鰭片,而遊戲本和高性能筆記本則採用雙風扇加兩組鰭片,更有甚者會給一個風扇配兩組鰭片。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雙風扇(風扇、導熱銅管、散熱鰭片)


理論上熱管彎曲角度越小,熱傳導至散熱鰭片越快,還有熱管越寬散熱量也就越大;扇葉密度同樣重要,恰到好處的數量可以帶來更多的風量,同時避免高轉速帶來的噪音。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散熱鰭片


一文看懂!電腦配置那些事,跟著我走不迷路

導熱銅管

那什麼樣的散熱是最理想的呢。銅管彎折角度小夠粗,貫穿整個散熱鰭片和主要芯片,再加上設計合理的風道。


七、屏幕


尺寸、比例、色彩、刷新率是筆記本屏幕的四大關鍵指標。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尺寸和比例是考量的第一優先級,因為它們決定了筆記本的大小、重量。屏幕尺寸主要有 13.5 吋、15.6 吋、17 吋。屏幕比例是指屏幕長和寬的比例,主流比例還是以 16:9 為主,在影音娛樂體驗上更好,上下黑邊佔比更低。


色彩,如果是從事美術和影視等工作,一定要認準高色域指標,一般來說有 100sRGB 或高於 70 的 NTSC 就算高色域屏幕。


在色彩準確度上來說,只要是高色域屏幕一般不會差很多,色準是可以後期調校的,只要不是特別差,基本都是可以通過校色進行改善的。對於其它非專業需求的人來說,雖說不是人人都能一眼看出高色域和低色域的差別,但我們依舊推薦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選購高色域屏幕的筆記本。


屏幕刷新率指的是屏幕每秒刷新畫面次數的頻率。更高的刷新率代表著更流暢的畫面顯示,理論每秒看到的畫面也就更多。高刷新率的屏幕普遍應用於遊戲筆記本,更流暢的畫面對遊戲顯示幫助很大。同樣在一秒的時間裡,對比 60 Hz 和 144 Hz 的屏幕,前者可以看到圖像更新更少,圖像滯後感更強。


顯示器的刷新率決定了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幀率上限,60Hz 的顯示器最多隻能顯示 60FPS,就算你的顯卡足夠強,可以每秒渲染 100 幀圖像,但實際上只能給我們提供 60FPS。


至於分辨率,目前主流的有 1080P、2K、4K,這個當然是越大越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