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焦慮和抑鬱?

可燃冰d


焦慮不安人人有,現在疫情期間,看到新聞報道確診病例人數,我就壓抑。怎麼樣緩解?

你首選確認自己是因為什麼原因焦慮抑鬱,如果是因為某一件事,那就不要想這個問題。儘量找著開心的事情代替,看看綜藝節目,和嘉賓一樣傻乎乎的笑一笑,推薦奇葩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的有點戲劇性,但是的確有道理。

如果因為某人心情不美麗,那就冷處理,看看如果生活上沒有她,是否生不如死,適當的剝離聯繫,真的脫離不了,那就試著挽回,如果還不行,那就當手裡握的沙子,揚了吧,也會感覺如釋重負,只是你的緣分還沒有到而已,最好的在後面等你。

如果是為了金錢而焦慮抑鬱,疫情期間哪有一個人不為錢愁。如今的社會,沒有不缺錢的。上到大老闆幾十萬的貸款,公司停一天工就要賠很多錢。下到實體店的小老闆,不開門沒收入,開門還沒利潤,入不敷出。工廠上班全部在裁員,留下百分之幾的工人,其他的停薪留職,自謀出路。

疫情會過去的,所有的事情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2020年只要有人在,保重身體,天無絕人之路,一定會好起來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芭樂帶你看世界


想多了、瞎操心、不自知、不自信是心理疾病產生之源

現在有很多人問,現在上至老人下到孩子為什麼焦慮症、抑鬱症越來越多了?表面上看是社會化競爭太激烈,實質是網絡化時代信息傳輸加快,人們利用和把控信息的能力不夠所致。回想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人,大多數只知道身邊的人和事,無暇顧及他人他事,心理始終是充實的,而後期世人均是不出門皆知天下事,身在海量信息裡,符合自己的難以取。老人操心子女的前途,上班族拼命追趕前面的人,孩子更苦,家長壓力、社會壓力接踵而至。攀比之風前所未有。由於信息控制乏力,都看到前方而忘了腳下。很多人心理都有想多了、瞎操心、不自知、不自信等三種扭曲心理。首先,攀比導致大人小孩廣泛性焦慮,操心子女前程、操心孩子上好大學;第二,不從基礎做起,好高騖遠,人的差異性不能自知,高目標、低基礎導致不自信;第三,把焦慮、抑鬱泛化為“症”,把正常的操心、壓抑視為焦慮症、抑鬱症而產生恐懼。

焦慮和抑鬱本來是人的心理常態,也是情緒的兩個極端,多數是由大目標難以實現的焦慮走向一無是處、厭世嫉俗的心理低谷,把心裡常態變成病態,最典型的是成為焦慮性抑鬱症。其實人為目標的實現產生的焦慮或叫操心,從某種意義上理解也是動力,但要知道動力曲線是倒U字型的,過猶不及都不能達到目的,所以,量體裁衣、適度加壓才能使動力最大化,收穫的最大化,焦慮、憂鬱最小化。

所以,給出三點建議:

1.學會放棄。釐清形成焦慮的不合理事項,捨去不必要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把精力投放在有用的焦慮上。所謂有用的焦慮,是指因為你的焦慮,會產生適當的符合實際的行動讓事情能夠達到。所謂無用的焦慮,是指不必要的不能改變不能實現的目標計劃。實現目標的動力在於自信,自信的前提是自知,標準降低自信提高,焦慮就自動消失了。

2.不要貼標籤。焦慮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情緒,是關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恐慌。焦慮和抑鬱是孿生姐妹,不切實的焦慮引發迴避心理,迴避心理引發封閉心態,造成孤獨無助,產生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被世界遺棄,進而演變為焦慮性抑鬱症。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情緒,不要把焦慮、抑鬱視為病態,合理運用,學會取捨,就會走出焦慮。

3. 懂得放鬆和發洩。一般來說好強的孩子容易焦慮,聽話的孩子容易抑鬱。道理很簡單,長期壓抑就會心理變形。壓力來自自卑型自我評價,形成什麼都做不好的思維模式,比如學生自己基礎不好,學習方法不對,缺少毅力等就會自卑,產生焦慮情緒。在焦慮情緒的推動下導致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下降,壓力更大,出現逃避,出現焦慮型抑鬱情緒。解決的辦法,家長幫助孩子重新對自己理性客觀的評價,知道自己的智力是正常的,學習方法可以改善,意志品質可以提升,然後再在這種相對平靜的狀態下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價值感,只要在學之中找到感覺,心情就會好起來,學習效率也會提升,回到原來想學能學的學習狀態。壓力還來自於無限責任思維,家境不好、兒孫工作學習不好都是自己的責任,似乎離開自己就會天塌地陷,其實並非如此,世事並非非你莫屬,要給自己留下空間,我們所做的事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量力而行,要腳踏實地的一件一件做好,一步一步實現。人都要遵循從滿足生存需要到自我實現的層次發展軌跡。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你是緊張焦慮的人嗎?

首先做個測試,我簡單說幾個關鍵詞,然後你自己參考一下,是否自己自身存在焦慮,不自信,不敢對視對方視線,害怕,臉紅,結巴,大腦一片空白,恐懼,打不開自己,自卑感,顫抖,抽搐,出汗,社交恐懼,眩暈,氣短。

當你有三個關鍵詞以上,那我告訴你中槍了,恭喜你!你是一個缺乏勇氣的勇士,而你和曾經的我一樣,也是需要改變的人,如果你有緊張焦慮,甚至緊張空白,結巴,那你更需要被改變了。

什麼人容易焦慮?

經調查研究:焦慮,在人群中的普遍發生率達到1%到5%左右,在45歲到55歲之間的患病率更高。然而女性患者約為男性患者的兩倍,所以45歲到55歲之間的中年女性患焦慮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這些人面臨社會家庭及工作上的壓力。另外,女性特殊的生理結構也會引起焦慮產生。女性在月經期間,由於激素的分泌變化,會使換焦慮的程度遠遠大於男性。除此之外,多愁善感不願與人溝通的人也容易產生焦慮症狀。

在小編看來人人都有焦慮情緒,只不過是分輕重程度而已。

焦慮給家庭帶來哪些危害?

如果長時間處於焦慮中,很容易影響到家庭關係,會把壞情緒發洩到家人的身上,因此嚴重的影響到家庭關係,孩子一般都比較敏感。如果長時間處於焦慮的狀態中,很容易會因此導致孩子也出現焦慮的問題,進而對孩子的成長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努力給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很重要。

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給出3點建議

1、如果有嚴重的焦慮,抑鬱可以用要藥物來干預控制,但是有副作用,往往治標不治本。

2、最主要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學會釋放壓力,比如找找人傾訴內心的苦衷和煩惱,寫日記、禱告、收聽舒緩輕鬆音樂、多做運動,因為運動可以排除焦慮,讓你的精神越來越好,還可以多去閱讀好的書籍,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不去盲目攀比,生活要有規律,膳食平衡。多培養多種愛好,比如享受美食,照顧寵物,去旅遊接觸大自然,看看外面的世界。

3、自我提升,往往是那些現狀不佳的人,才對未來充滿了焦慮,所以要解決對未來的焦慮就是改變不滿足的現狀。給自己充電,多學習技能,讓自己忙碌充實起來就沒有閒心瞎想了。

快行動起來吧!行動是打敗焦慮,最好的辦法。理清思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去行動良好的行動,也有助於健康心態形成,於是就有了良性的循環。

快行動起來吧,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願我們遠離焦慮信心滿滿,迎接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