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农民福贵的坎坷一生,他从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到输光家产,历经生活的艰辛,在亲人朋友相继因苦难离世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努力生存,坚强活着。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这部小说曾获得多项荣誉,也曾被翻拍成电影、话剧、电视剧,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张艺谋在1994年翻拍的电影版《活着》,由葛优、巩俐主演,获得了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不同于电影对于剧本的温情改变,原著《活着》中是更加真实惨痛的过往回忆,桩桩件件的打击都历历在目,只有福贵一家默默地承受,为了活着而努力挣扎。

人性之中本能的求生欲望,会让我们忍受一切苦难。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余华在《活着》的序中写道:

人是为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且看徐福贵从头至尾就是这样一个人。

起先,福贵还是阔少爷的时候,最犯愁的就是每一天不知道该怎么打发,享乐主义的他吃喝嫖赌样样都沾,对于光宗耀祖这种想法是:我爹也做不到,干嘛让我来?

直至将家产田地全都输给了龙二,从那以后,“少爷”就成了“福贵”,他从游手好闲到面朝黄土,为了生计,养活一家人,繁重的农活让他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心思,而是沾床就睡,福贵却觉得心里踏实了很多。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随后,福贵还经历了被拉去当兵,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回来后又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饥荒等一系列事情,在历史的巨轮之下,福贵的个人命运悲惨而又坎坷,他的家人也经历了世事变迁和困苦生活,最终福贵送走了自己的媳妇、儿子、女儿、女婿,最终又送走了自己的孙子,只剩下自己和一头老得耕不动地的牛。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福贵的想法都始终是活着。这其中,既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有他人对他的不断灌输。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福贵第一次遭遇巨变是输光了家产,此时的他也想过死,却也明白自己只是嘴上说说:

“我想着那一屁股债又不会和我一起吊死。就对自己说算啦,别死啦!”

此时的福贵还是玩世不恭的少爷心态,觉得回家被父亲打死也好过在路上自己吊死得好。而在还完赌债之后,福贵彻底成为了一个穷人,此时的他才逐渐清醒过来,心态上也有了变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有多么荒唐不成熟。

而他的母亲总和他说: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在战场上,当子弹飞来飞去,当雪地里死了那么多士兵的时候,是战友老全告诉他:

“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

所以在侥幸逃过各种磨难后,福贵只想着要好好活着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挣扎,求生的欲望。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如果说,福贵是苦难人生中默默求生的男性代表,那么他的老婆家珍就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努力生存的女性代表。

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千金,漂亮聪慧,嫁给了福贵,却不从顶撞他,会做巧妙的菜点拨福贵,也会怀着身孕去赌场跪着求他收手,可惜换来的却是耳光,但是家珍非常坚强,她又走了十多里夜路回到了家中。

初看之时,对于福贵的斑斑劣迹读者无疑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在看到丈人将家珍接回家时,都会觉得拍手称快,家珍离开这个败家子是正确的。可是,家珍在生下儿子有庆之后,带着孩子又回来了,不禁令人思考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在之后的苦日子里,福贵被抓去当兵消失不见,是家珍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照顾儿女,福贵回来后,一家人辛辛苦苦,得了软骨病的家珍也从来没有歇着,一直在劳动,在照顾家庭,饥荒的时候去城里找自己的父亲要来了一小袋米,救活了一家子。

在艰难困苦中,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如何挣扎?这本书可算是写透了

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是值得夸赞的,可惜命运却没有善待她,她的一双儿女接连走在她的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直至自己最终死去。

家珍的命苦值得人思考,她这样一位女性,为什么要死守着福贵?就算他浪子回头,她也是全然可以离开这个家的,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珍为了一个完整的家、为了孩子们,所以撑起这样一个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人说,家珍也只是为了活下去。比起福贵这种典型的传统男性,家珍则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女性,为了家庭奉献自己,为了生存而挣扎浮沉。

在《活着》中,当然不仅仅是福贵和家珍,还有很多其他人也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福贵的战友老全和春生,福贵和家珍的孩子凤霞和有庆,他们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用尽全力地生活着,只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存活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