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成也開源,敗也開源”?

11月12日,2020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於杭州開幕,首次走出京門的軟博會來到了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美麗杭州。一直以來,軟博會都是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陪伴者、見證者和參與者。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通過視頻致辭,並表示軟件作為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正通過“軟件定義”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智慧社會加速到來。

從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來看,國內軟件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58387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利潤總額7066億元,同比增長7%,規模和效應雙雙提升。截止到2019年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佔信息產業比重從2015年的25%提高到33%,總收入佔GDP比重達7.2%。

中國軟件“成也開源,敗也開源”?

(圖: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陳左寧)

有規模還不夠,長遠的發展還要看質量。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陳左寧指出,軟件是一項創新性很強的工作,作為信息技術的靈魂,軟件是引領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當前我國軟件產業中最大的短板是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性軟件,近幾年雖然國內基礎軟件有一些進步,但仍然以集成創新為主,真正的原始創新非常少。要把基礎軟件做好,首先要清楚其基本原理,要有基礎研究做支撐,要有做冷板凳的決心。

日前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公佈,提到“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次把堅持創新放在“核心地位”,讓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陳左寧院士認為,創新是從0到1的原始去做,不是簡單拿來主義。

國內拿來主義被詬病較多的是開源技術的使用,“我們國家的軟件,成也開源,敗也開源。”陳左寧院士指出,軟件要創新,不能走簡單拿來主義的路子,快速出產品快速打市場,但是從長遠來看,極大損傷整個軟件市場的源頭創新。

在當下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要通過數智化轉型構建高可用生態,實現軟件高水平發展。陳左寧院士認為,軟件產業想要獲得成功,技術只是其中部分因素,生態是軟件成功的核心要素。新發展格局下為軟件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整個信息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與傳統領域的融合越來越深,同時,國內大循環為主,就是要在供給側構建生態以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目前,國內應用軟件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不過國內應用軟件和基礎軟件之間還沒有完成真正的閉環,基礎軟件之間也沒有形成完備的生態,整個軟件生態只是形成了點或者面沒有體系化。要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需要產、學、研、用各個環節協同發力,需要各個企業之間協同創新。

陳左寧院士強調,國內大循環並不代表要封閉,而是在國內大循環基礎之上積極構建國際循環。以開源軟件為例,開源是軟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開源技術的應用,要繼續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到開源社區中。擁抱開源,保持創新,不斷提高開源貢獻度,更要有引領開源的自信。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信通院)發佈的《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年)》,2019年我國企業已經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佔比為87.4%,同比增長10.7%,我國企業使用開源技術已成主流。

“成也開源,敗也開源”,提醒著國內軟件從業者不忘創新的初心,在新的發展機遇下,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