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题记: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生死观,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说来,就是西方人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生死,而中国人则向来忌讳谈论生死。

01朋友的父母先后走了,留下半屋子没有吃完的保健品

朋友的父母生前都是中学高级退休教师,两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多,再加上两个子女逢年过节孝敬他们的钱,按理说两位老人的退休生活应该很宽裕、很富足才对。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朋友的父亲五年前因病去世,今年3月份,母亲也走了,不管是在朋友的眼里,还是在两位老人左邻右舍的眼里,两位老人的日子过得不但称不上宽裕,甚至还有点紧巴巴。

朋友多次劝说父母,不要舍不得花钱,该吃吃,该喝喝,想旅游就去旅游,别委屈了自己。两位老人虽然连声答应,但是回头过日子还是老样子。朋友的理解是老人一辈子节俭惯了,就是不舍得花钱。而且老年人不像年轻人,未雨绸缪意识更强,所以舍不得花钱。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但是直到母亲去世,朋友在收拾父母屋子的时候,才大吃一惊。在一间没有住人的卧室里,存放了整整半屋子的各种保健品,有吃的,有喝的,有外用的,还有几个大型的医疗器械。而很多保健品连外包装都没有打开过,但是一看生产日期,早就已经过期了。

因为很多保健品上面都有价格,没有价格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最后大体算了一算,市场价竟然有四五十万元。这时候朋友才明白,怪不得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父母都把那间不住人的卧室锁得严严实实的,不让自己进去看。

朋友恍然大悟:怪不得父母生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原来他们的退休金都用来买了保健品。而实际上朋友的父母生前身体都不太好,说明这些保健品也根本没起作用。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更让朋友生气的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还有十多个保健品推销员不停地拨打母亲的手机,或者是给母亲发微信,向她推销各种保健品,或者是邀请她去听各种保健品课程。

朋友很震惊,同时也很后悔,后悔以前没有多关心 一下父母,乃至让父母陷入了保健品迷途无法自拔,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生前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

02中国老人情迷保健品的背后,是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

朋友父母的遭遇,在全国多达上亿的老人群体当中,绝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城市中的老人,更是如此。

保健品是食品,但又不是普通的食品,偶尔吃吃可能没有问题,但是经常吃,乃至天天吃,当饭吃,可能就会带来各种问题。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尤其是一些无良商家,为了忽悠老人,让他们多买多消费保健品,片面夸大保健品的功效,把其包装成了包治百病“神药”,导致一些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擅自停了医院开的药,改服各种保健品,结果就是病情越来越严重,本来能活80岁的,最后可能只活了70岁。

无良商家的无良行径,固然要依法打击,但是老人们的偏听偏信,显然也值得反思。

而中国老人迷信保健品的背后,则是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恐惧心理下,他们不能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死亡,而是逃避死亡、忌讳死亡,最后就把延迟死亡的希望寄托在了各种保健品的身上。

我曾经有机会和一位老人聊天,见惯了生死的老人坦诚地对我说:“任何人都怕死,而且是越老就越怕死,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死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多活两年,就成了老人最大的目标,最高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拼命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包括各种保健品。”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老人的话很深刻,很具有代表性,也道出了中国老人迷信保健品的真正原因所在。

同样是老年人,为什么欧美国家的老人就不迷信保健品?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死亡的态度更豁达、更开明,能够平静从容地面对衰老和死亡,所以他们知道死亡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人,任何手段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更别说不靠谱的保健品了。

03中国老人惧怕死亡,最大的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向来忌讳谈论生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家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家里某位老人罹患很严重的疾病,医生断言可能活不过一年半载了。这种时候,家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老人隐瞒病情,把重病说成是轻病乃至是没病,还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

这是典型的惧怕死亡的表现,但是在中国却被我们当成了一种美德。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但是疾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隐瞒是不会持久的,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自己最清楚。然而等到疾病恶化,再也隐瞒不下去,老人也往往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机会和能力,这会让他们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人生遗憾,最后只能带着这些遗憾离开世界,想想,这似乎也是不人道的。

再看看西方,在这方面的做法就要开明也合理得多。

好莱坞著名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主演过一部经典电影《遗愿清单》,说的就是两位罹患绝症的老人结伴而行,去完成人生没有完成的愿望的故事。

这部电影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但我们应该从中反思的,恰恰是西方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宁愿不带任何遗憾的离开世界,也不愿在恐惧中走向死亡。恕我直言,我更欣赏前者的态度。

04改变传统习惯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广东医生谭秦东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了揭露鸿茅药酒真相的文章,而被鸿茅药酒所在地的警方强行抓捕,引发了全国舆论的轩然大波。

谭秦东获释以后曾经恨铁不成钢地表示,他今后再也不向60岁以上的中国老人宣传医学科普,揭露保健品真相了,因为他们完全不听劝,所以他只能放弃了。

人没了,却剩下半屋子保健品,中国老人落后的生死观


我们不管这是真心话还是气话,但是改变传统观念的希望,显然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再惧怕死亡,不再忌讳谈论死亡,甚至开始热烈讨论已经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实施的“安乐死”,认为人活着不但要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生命的厚度,也就是生活的质量,生命的质量。

既然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自然不会再去迷信和追捧什么保健品。这是国家和社会更加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值得我们肯定。欢迎关注头条号@阔哥不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