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大数据表明,9成人心理有困扰,但只有1成人接受治疗,为何?

沁屿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在外眼光:很多人害怕外在的眼光,不会主动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现在这个社会上认为有会主动咨询心理问题的人都不正常。

2.陌生人信任感: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外人知道,与自己外在表现不一样。也可以说对他人的不信任。

3.自身经济问题:只有大的医院会设立心理咨询,一般人会感觉很贵。生活本就很苦,还要支付另外的费用在里面。

4.心理学普及问题:人们只知道对身体上的疾病进行治疗,缺乏对心理问题治疗的认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小司机—小赵同学


如果单纯的从心理有困扰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状态,也可以说人人都会有心理困扰,而心理困扰也正是人的一种情绪常态,而这种常态而非病态化的,所以如果说有一成人接受治疗,那也是多余的,因为那只是心理困扰,是我们生活当中所体验到的一些事物或事件而引起的一种情绪,并非是心理有病,为什么又要治疗呢?

如果从现代社会的某种心理疾病角度来说,有些数据确实是泛滥了,我不敢说已经成为一种灾难性的数据,至少它的真实性还是有待商榷的,原来神经性的一些病症,现在都被归类为焦虑和抑郁病症范围之内了,甚至一些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的一些正常体现,情绪也被病态化了,从医学角度的确是简单化了,或者是单一化了,但是对于民众却是恐惧化了。

比如,焦虑这个名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但是究竟什么是焦虑,焦虑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却很少人知其真正的原理,而真实的焦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时常会有焦虑情绪的体验发生,只有当这种焦虑给我们带来了持久性的痛苦,尤其是精神上的痛苦,或者出现我们试图缓解他给我们不适应的行为,在生活上带来困扰的时候,我们才把它看作是一种心理障碍。

但产生这种,我们无法缓解,或者持久性的精神性痛苦的人是很少的,并不是像我们所见到报道那样,或者某种数据那么多的,因为绝大部分人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程度下都会得到自我缓解,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我修复能力,在面对生活所产生的一些困惑,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有效的消除掉,这也是我们人类千百年来在生活当中所取得的自我经验化的结果。

比如,当我们门被锁了,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打不开的状态下,那么我们人会想到从窗户出去,完全可以打开窗户或用其他的方法出去,而不可能死搬硬套的,就是必须从门出去而想方设法的把门打开,如果在这种想方设法的状态下打不开门,那么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就是会想出其他的方法离开这个屋子,这就是人的思维统领的行为的一种体现,也就是人的思维是多样化的而非单一性的。

当你心理有了困惑,你就去治疗或者进行心理疏导,而给你的治疗或者心理疏导是完全正确的,这点你根本就不知道,可以说你是完全不知道的,你可能会说通过心理治疗或者心理疏导,我感觉舒服多了,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就是没有这些治疗或者疏导,此时此刻也就是过了一段时间你也会感到心里舒服多了,因为在这一过程当中是时间起到了作用时间,让你认识到了更多和看清楚了一些事情, 而非治疗或者心理疏导给你带来的效果。

我是一个心理从业者,我不赞成心里有点困惑就去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给予治疗或者疏导,因为那根本就没有必要,要相信自己的自我修复能力,包括你心里的自愈能力,曾经有人找我解梦,我是可以给你解,但是我所解完梦以后,你就完全按照我所解梦的意思去执行了,或者已经融入到你的思维当中了,那么势必是给你一种正确的引导还是错误的引导,我不敢说,但至少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未必是正向的意义,因为梦这个东西谁也说不清,包括我这个心理工作者也是如此,我所说的不论是按照理论或者我自己所设想出来的,都不间接是完全正确的,而给予你以后你所接纳的,所造成的结果也就难以预测了,所以做什么梦没有必要去接,什么梦都是如此,这是每个人生理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回忆或制造影像的过程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去认真的对待他,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你如果有精力去关注一个你自己在梦中构造出的一个情景,你还不如去关注你现实中的所遇到真实性的事件。

所以,如果是心里产生了困惑,你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去调试自己,让自己通过时间性的体验,会得到一定自我疗愈的过程,几乎所有你心里所产生的困惑,都会得到缓解或者消除的,因为在人心里当中所产生的烦恼和现实中所感到的焦虑是不同的,而两种感受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非病态化的,也就是正常生活当中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不要有一点困惑或者烦恼,或者是感到焦虑,就认为自己心里有问题,有了某种心理障碍那是大错特错的。


5分钟心理


这是一个好问题说是个好问题,一是因为它反应了社会实际现象,二是因为它有利于心理知识的普及,三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状态,以及如何应对可能正面临的困难。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困扰,可能是现实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精神心理层面的问题。无论那种情况,都可能引起人们心理不适,感到苦恼。

所有这些困扰和苦恼,并不都需要治疗,因为人具有能动心,人的心理具有适应性,大多数人能够根据环境做出自我调试,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有的人因为原因,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以应付面对的问题,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人们通常会选择和朋友家人倾诉,以便获得心理疏解。

还有人通过其他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回避,隔离,转移等防御机制面对这些困扰。这也是一种解决方式。

以上两种情况也是一种处理困扰的方式,也能起到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困扰消退或者减轻了,也就不需要治疗了。

只有那些经历很长时间,没有缓解,或者间断发作,并且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工作,学习,生活等等,并且有一定的症状,才需要治疗。

也就是说,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除了有相应的精神心理症状,还有两个重要的评估纬度,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程度。

所以,虽然很多人承认自己曾经或者正在面对困扰,到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需要治疗。

不过,很多情况下,虽然不需要治疗,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让自己获得专业的陪伴,得到心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