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星鏈替代不了5G,但別輕視它-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近日表示,該公司的“星鏈”(Starlink)衛星互聯網服務將在3個月內開啟內測,6個月內開啟公測。在馬斯克做出上述表態前一天,SpaceX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第七批“星鏈”互聯網衛星,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420顆,完成了馬斯克此前設想的“初步運營能力”標準。

2015年1月,馬斯克對外宣佈了 “星鏈”計劃,預計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全球客戶提供低成本、高速的寬帶連接,尤其是為那些目前由於地理位置偏遠而無法獲得可靠或高質量網絡接入的客戶提供服務。

雖然輿論對“星鏈”有著諸如顛覆5G,取代光纖,上網將又便宜又方便等期待。但以業界的眼光審視,以“星鏈”取代光纖或者5G的設想並不現實。要支持大量用戶使用高速度移動通信網絡,通信業必須面對頻譜有限這一問題,要實現有限頻譜的重複利用,必須多建基站。全世界目前已經建設了1200萬個以上的通信基站,未來還需要更多基站,才能保證4G、5G的通信能力,讓上網速度越來越快。“星鏈”即使最終能完成部署1.2萬顆衛星的設想,其通信能力與4G、5G依然沒有可比性,更談不上顛覆。

“星鏈”打算提供地面互聯網服務還繞不過一個問題。地面通信基站距離人一般僅有約幾百米至兩千米,所以我們可以很低的功耗進行信息傳輸。而“星鏈”最低的軌道距地球表面也有550千米,這麼遠的距離,必須用專用的天線和大功率設備才能進行信息交互,也就是說需要建設地面站,如此,相對於地面的4G、5G基站,“星鏈”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但這並不意味著“星鏈”的低軌道通信衛星思路一無是處。6G目前雖然還處於願景蒐集階段,但我們大致也可以預想到,天地一體化將是6G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5G的廣泛應用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各種民用飛機、無人機和航天器將在天空運行和駐留,今天以地面為主的通信網絡無法為這些設備之間提供可靠通信。因此,未來6G會把地下、地面、水面與天空整合成一個網絡體系,全方位互聯互通。

低軌道衛星在天地一體化上面具有明顯優勢,國際衛星軌道資源分配的原則是先到先得,佔據了這些軌道,就是佔據不可再生的軌道資源。低軌道衛星可以與地面的5G網絡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但它的作用並不是取代5G,而是作為5G的一個補充。在遇到諸如地震一類的突發性災難,地面通信能力被毀壞時,低軌道衛星可以補充通信能力;在偏遠或者自然條件惡劣的雪山、沙漠等難以架設5G基站的地區,以及海洋、空中平流層等5G做不到,也做不好的地區, 低軌道衛星就很有用武之地了,其服務費用即使高一些,市場也能接受。

“星鏈”不可能取代5G,但它可以與5G結合起來。未來由5G負責人口密集地區,“星鏈”負責應急救災及偏遠特殊地區,從這個意義上說,“星鏈”背後的天地一體化方向大有用處。中國也需要予以重視,成為低軌衛星技術研究的參與者。

(作者是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