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也是新基建!“星鏈”事件催化之外 行業獲實質成長動能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

今日(20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在線新聞發佈會,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大類,同時作為“新基建”首次得到官方口徑確認。

據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介紹,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自此,因SpaceX“星鏈計劃”而備受關注的衛星互聯網,有望在官方的認可下獲得實質性的增長動能,並在“新基建”浪潮下,步入快速落地期。

“星鏈計劃”吹起產業風口 引政府、巨頭紛紛入場

2015年,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正式提出發射1.2萬顆衛星覆蓋全球的“星鏈計劃”。這一計劃的提出被普遍認為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商業衛星和低軌建設熱潮,各國紛紛將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吸引眾多科技巨頭佈局。

截至目前,已加入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的巨頭包括:新型產業全球巨頭——埃隆·馬斯克、微軟-比爾蓋茨、Amazon、Facebook、Google、高通;傳統電信運營商巨頭——日本軟銀、美國AT&T;戰略製造業巨頭:波音、空客、修斯系統等;其他巨頭:維珍、可口可樂等,以及政府力量:NASA。

2019年5月,SpaceX發射了第一批60顆用於測試的“非完整版”星鏈衛星,並通過半年時間改進後,於同年年末進行了第二次發射,創造了多項記錄,證明其衛星技術得到提升,能夠滿足未來商用條件。

以此為鋪墊,今年起,“星鏈計劃”進入密集發射期,計劃年內進行24次發射,共計計劃入軌1440顆衛星。該計劃的穩步推進,使得衛星互聯網再次站上投資風口。

國內穩步佈局 再獲官方認可或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天風證券認為,“星鏈計劃”或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事實上,自2015年“星鏈計劃”提出伊始,國內相關企業龍頭的相繼入場、重大工程的啟動以及利好政策的提出,使得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2015年,中國航天科技和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紛紛拋出了自己的低軌通信項目“鴻雁星座”系統和“虹雲工程”,兩項目均在2018年年底分別發射了首顆驗證衛星;

2017年,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和北斗衛星導航芯片產業等試點重大工程,使得衛星導航進入更加廣闊的公眾視野;

2019年年末,國家發改委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衛星通信系統、地球站設備製造及建設、基於北斗導航衛星的安全監測系統等衛星互聯網相關產業劃入鼓勵類產業。

近期,隨著疫情席捲全球,產業龍頭之一OneWeb進入破產清算,為包括衛星互聯網在內的高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陰霾和不確定性。而此次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除了有望提振國內產業信心,還有望為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機構:產業有望吸引千億資金 今年或成中國航天超級年

據天風證券分析,衛星互聯網或為將全球人類全面帶入高質量互聯的核心手段,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或出現量級的提升——即對應工業革命級別發展機遇。

該機構認為,目前衛星互聯網投資依然處於認知建立階段,因此市場依然存在較大預期差,隨著全球建設計劃的不斷加速,以及我國建設計劃的啟動,或於年中時間完成市場充分預期建立過程。

我國或誕生1-2家世界級衛星互聯網企業,對標SpaceX“星鏈計劃”,或需8年入軌1.1萬顆;2028年預計我國衛星互聯網總收入或可達580.5億美元(3993.84億人民幣)。

今年1月16日,由民營航天企業銀河航天研製的通信能力達10Gbps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成功發射,標誌國內衛星互聯網邁出實質性一步。據航天科技集團預測,2020年我國航天發射有望超過40次,國盛證券認為,2020年有望成為中國航天超級年。

財聯社電報解讀聯合星礦數據整理衛星互聯網相關上市公司,詳見下表:

衛星互聯網也是新基建!“星鏈”事件催化之外 行業獲實質成長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