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如何看待秦始皇這位皇帝?

天空上的小云朵


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促進了中國的統一,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融合。結束了諸侯國之間長期征戰的歷史。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發展。

秦始皇焚書坑儒,對歷史文化摧殘嚴重。征戰給百姓帶來災難。修長城、兵馬俑等大興土木增加百姓負擔。


Xiao羅羅2019


秦始皇,作為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史上對秦始皇的功過評論很多。到底如何客觀地看待秦始皇這個人。我們要從秦始皇的一生的功過說起。

秦始皇的出身。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是質子之子,做為質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堅強的後盾,更別說質子之子。幸運的是他的父親遇到了呂不韋,在呂不韋這個有錢的野心家的一系列操作下,嬴政歷經艱難後回到秦國。

成功登上王位。一個有錢、有謀的野心家和另一個能忍、能衝的野心家的完美組合不成功都說不過去。在呂不韋一系列精心的策劃下,於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逆襲成功登上王位。

獨攬朝政。少年秦王嬴政繼位後,尊呂不韋為仲父,由於自己力弱,當時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但有志向的他怎甘屈居人下,由人擺佈,他暗藏的鋒芒並沒有被當時實力雄厚的呂不韋所掩蓋。反而在他一步步的機智謀略下,逐漸成功奪回統治權,於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嬴政在21歲時親政,並將當時秦國朝廷掀起的激烈政治鬥爭迅速鎮壓,穩定了政權。

豐功偉業。獨攬朝政後的年輕帝王,顯示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超凡的領導能力。文用李斯、武用王翦等人,寫出了一系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篇章,為以後中國的封建王朝統治奠定了基礎,做好了規劃。

1、統一六國。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統一稱號。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所以自稱“始皇帝”。並以朕這個獨一無二的自稱,將帝王和大眾區分開來。使皇帝的稱呼和朕這個皇帝專用自稱延用到封建王朝結束。

3、建立中央集權制。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集中中央政權;廢除地方上的分封制,以郡縣制代替;同時統一度量衡。

4、執行書同文。

統一六國文字,使統一後的各國在保留自己母語的基礎上,使用官方語言,使政權推行,經濟流通無語言阻礙。

5、車同軌。修馳道,規定馳道寬50步,車軌寬6尺。統一了全國道路寬度和車軌寬度,使全國交通處於一個四通八達的暢通狀態。對中央來說,開通了快速調兵,迅速出擊的軍事戰事道路。對民間來說,暢通各地交通渠道,形成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使條條道路可通咸陽,減少貨物運送成本,為增強經濟,文化交流開通了道路。

6、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從匈奴手中收回被佔領的土地,開發邊疆。為抵擋匈奴入侵連接現有各國長城,節省了兵力,物力,為發展社會經濟作出了貢獻。

7、修築靈渠。打通嶺南運輸水道,為征服南越開通道路。至今靈渠航運長期不衰,對兩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有爭議的方面

1、焚書坑儒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國思想文化均不統一,為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藉由惱恨術士騙術的由頭,焚書坑儒,消除百家,獨留法家,以法治國。將文化典籍集中在中央,而焚燒了民間的大量文化、技術書籍。為後期統治者們的愚民政策開啟了先河。也為始皇帝的殘暴不仁留下了話柄。

但後世對焚書坑儒事件爭議很大,到底是個什麼情形,誰都不清楚。

2、修築長城雖然修築長城是一個對後期統治者來說,可以抵禦北方民族入侵,鞏固皇朝統治的好事情。但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力,財力。這對經過了多年戰爭苦難的各國民眾,無疑是雪上加霜。各地民怨沸騰,奮起反抗。為秦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対於秦始皇的過錯,歷史上也有很多評價,但本人認為,人無完人,始皇帝享年四十九歲,在位三十七年。三十九歲時完成統一大業,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傳奇。

也許是建立豐功偉績的心過於迫切,而人生苦短,他在後期相信術士,追求長生,急功近利。我想也是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完成大一統的事業,讓人民可以安定富足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強國夢。

作為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他的功過傳說也是人們對他的一種讚頌。毛澤東的著名詩詞,“祖龍雖死魂猶在,百代數行秦政制”就肯定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本回答為#鹿鹿媽媽愛生活#原創回管,歡迎朋友們溝通指正


鹿鹿媽媽愛生活


統一文字、度、量、衡、軌,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融合。結束了諸侯國之間的長期征戰,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發展。

征戰給百姓帶來災難。修長城、建阿房官、造兵馬俑等大興土木的工程增加了百姓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