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课堂 在“流量崇拜”时代,有新玩法吗?

小海课堂 在“流量崇拜”时代,有新玩法吗?

最近,我的同事李雨白,推荐我看一本书,叫《权力之路》。是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传记。我一看,太厚了,说怕是没时间看啊。她说,看不了全部,你就看其中一段吧。哎,看完了之后,还真是有点意思。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点意思。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1963年的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随后宣誓就职,成为了美国的第36任总统。

小海课堂 在“流量崇拜”时代,有新玩法吗?

林登·约翰逊

很多人这样评价约翰逊,他不过是运气好,赶上了肯尼迪被刺杀,才当上了总统;也有人说,约翰逊实在运气太差,夹在肯尼迪和尼克松两任明星总统之间,显得他这个第36任总统有点黯然失色。我们中国人对于约翰逊总统的确没什么印象。

确实,如果要比起个人魅力,在20世纪的美国总统里面,约翰逊应该是比较差的一个。他没有艾森豪威尔那样的传奇经历,论起口才,从发表炉边谈话的罗斯福,到电视总统肯尼迪,再到大明星里根,那更是不在一个量级。

我们通常也有这样的印象,一位政客想要成为美国总统,必须要走流量路线。也就是全面展示个人魅力,吸引媒体关注、获取网络流量,之后才能大面积赢得选票。到了本世纪,两个著名的总统,奥巴马和特朗普,更是把网络力量用到了极致。

这个现象很好理解哈。毕竟是选民政治。你一个政治家,怎么获取影响力?当然要善用媒体,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

但是,今天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约翰逊,偏偏就是不行。

约翰逊来自美国相对来说比较偏僻的得克萨斯州,家庭对他也没有多大助力,没有什么大富大贵。更要命的是,约翰逊是一个极其不擅长公众演讲的人。

约翰逊28岁第一次参加众议员选举那会儿,流行的还是电台广播。每当他在电台里念稿子,他父亲山姆·约翰逊听着儿子的电台讲话,经常沮丧地那是一根烟接着一根烟,他的母亲曾经还教过公共演讲,也不忍心听儿子的演讲,只能靠在笔记本上疯狂写字来转移注意力。约翰逊的公众演讲能力,就差到这个份上。

换句话说,你要是让林登·约翰逊自己去参加总统选举,可能他永远都选不上。可正是肯尼迪的遇刺,历史在这里拐一个小弯,给约翰逊闪出来一条岔道。但问题是,约翰逊演讲不行,他什么行呢?他有一个不算本事的本事,就是勤奋。

我曾经看过一本专门讲美国政客权谋的书,叫《硬球》,这本书也是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的镇馆之宝。作者把林登·约翰逊的政治手段起了个名字,叫做“零售政治”。

有这么一个故事:约翰逊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得州一名参议员的秘书。你想,一个野心勃勃的小城青年,终于能够来到他梦寐以求的华盛顿,当然是卯足了劲儿想出人头地。

约翰逊是怎么做的?那个时候,议员们的秘书们集中住在一家饭店,叫道奇饭店。入住的第一天,约翰逊上上下下,一共洗了4次澡,刷了5遍牙。为啥?是因为讲卫生吗?当然不是,他是希望在公共的洗手间里遇见的其他参议院的秘书,跟他们攀交情,介绍自己。这种勤奋果然不会白费,3个月后,他成为了秘书俱乐部“小国会”的领袖。

到后来约翰逊参选国会众议员的时候,他把这套新零售玩法发挥到了极致。那个时候,得克萨斯州第十区的众议员突然去世,多出了这么一个空缺。约翰逊当年才28岁,也不是第十区的居民,既年轻又缺乏名气和影响力。但是他判断,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可能要再等个十几二十年。所以坚决要上。

约翰逊的对手们都比他资深,有名望。这些人每逢周六才出来走动走动,平时要么毫无行动,要么发表一两个讲话,总是在人多的地方讲话。约翰逊采取的什么策略呢?他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提前至少一周开始竞选活动,每天从日出到日落,开着车,在得州的农村和高原上,挨家挨户敲门,和每一位居民握手、聊天甚至拥抱,争取一张又一张的选票。靠着这种挨家挨户敲门的笨方法,约翰逊成功当选了得州第十区的众议员。

说到这儿,我们来算一笔账。

约翰逊采取的这种“政治零售”的方法,怎么看都没有效率。你想,得克萨斯州地广人稀,在高原上开一天车,可能只能拜访十几个人,这些人还未必都愿意给他投票;约翰逊的对手基本上都驻扎在大城市,做做演讲,发表一下电台讲话,少说一天也能覆盖一两千人,效率比约翰逊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约翰逊的这条路,其他人想都不会想。

但是,约翰逊没办法,他不是没那个演讲的本事嘛,只好采取笨办法。但是他意外地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站在选民的角度,我看你的演讲,和你到我家门口,推销自己,和我热情地握手,拜托我投你的票,你说,哪个连接强度高?那个连接的强度可能比前者听演讲要高出100倍还不止。约翰逊确实是损失了连接的效率,但是他这种笨方法,反而提高了连接的质量。

最后开票的时候,约翰逊比第二名多出了3000票,而且他的大部分票源,都来自得州第十区的农村和高原地区,就是这挨家挨户拜来的一张张票。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挨家挨户能跑这么多家吗,能赢那么多票么?老百姓互相之间会传播口碑嘛,有个小伙子不错,上门找我投他的票,我看着不错,你要不要也投他?你想,这种熟人之间的说服,比听广播演讲,用处大得多啊。这是人际网络打败传播网络的一个例子啊。

这件事情发生的10年后,1948年,约翰逊当选为参议员。政治地位又提高了一大截。1951年,在参议院工作仅三年,他就成为了民主党的领袖。三年啊,这个速度太惊人了,但你也想得到,约翰逊是怎么在参议院和别人打交道的。1953年起,他担任参议院民主党多数派领袖,兼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拨款委员会等要职。这已经是政坛里的资深头面人物了。1960年,成为副总统。1963年,因为肯尼迪遇刺,他从副总统的位子上一跃成为总统,这算是偶然。但是第二年,1964年,他正式参选总统,领先对手22.6%,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一边倒的总统选举之一。

你看,约翰逊可能没有本事释放魅力,高效率地获得陌生人的好感,利用现代传媒网络。但是只要给他机会,他在熟人群体中,拥有远超常人的连接能力。这靠是“零售政治”,靠的是勤奋。

回顾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约翰逊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政治生涯,而是他在一个普遍信仰流量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玩法,另一种可能性。

就拿我们今天来说。一开始,互联网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流量,大量的新商业模式,都靠流量建立了起来。但是,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互联网创业黄金十年已经结束。其实不是创业黄金年代结束,而是互联网流量的红利基本用尽了。

在2012年的时候,如果你想推广一个App,获客成本大概是一个人1毛钱;到了2016年,这个价格已经涨到了几十、一百块;到了现在的2018年,一些公司的获客成本高达300元到500元,甚至更高。换句话说,想要再以低成本获得5年前那么高的连接效率,在现在是不可能的任务。

你发现没有?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往线下发展,开实体店的,做新零售的。这个时候大家又开始意识到,线下连接的价值和质量了。

今天我们讲的林登·约翰逊的故事提醒我们:哪怕在互联网时代,流量路线也未必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比起连接的效率,连接的质量更加重要。比起虚幻的魅力,真实的感知更加值钱。

小海课堂 在“流量崇拜”时代,有新玩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