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帶貨”亂象調查

據新華社電 電商直播風起雲湧。眾多明星、網絡紅人通過直播推薦商品,觀眾“一鍵下單”。這種方式購買的商品質量到底如何?“網紅”直播靠譜嗎?

亂象不斷 投訴攀升

江蘇南通市民楊先生觀看了某直播平臺的主播帶貨後,購買了一床鵝絨被。主播直播時,稱該鵝絨被填充物為100%鵝絨,面料為全棉防羽布。但楊先生收貨後發現,面料是化纖布,且被子裡面填充物是垃圾棉。楊先生的遭遇並非個案。一些消費者向記者反映,通過直播購買的一些商品不僅質量差,還是“三無”產品,無任何保障。

關於電商直播帶貨的消費投訴越來越多。江蘇省消保委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直播平臺購買過物品的消費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遇到過“三無”商品及商家售後服務態度差的問題。2019年,山東省消協受理的133起電商購物投訴中,與直播帶貨相關的佔近半數,其中廣告宣傳與實物不符為突出問題。

數據造假 魚龍混雜

記者瞭解到,與傳統電商賣家全權負責產品銷售和售後服務不同,“網紅帶貨”模式多為商家與經紀公司合作,由經紀公司安排“網紅”推廣產品。

某經紀公司工作人員劉冬介紹,經紀公司只與商家約定帶貨的產品和流程,對產品質量的把關並不嚴。帶貨的“網紅”很少會事先對產品進行全面瞭解。因此,由於產品質量不過關等問題,帶貨直播“事故”屢現。

除了流水線式的接單,經紀公司還會與合作商家約定,根據帶貨效果收取佣金。不過有商家告訴記者,“網紅”在鏡頭前帶貨、經紀公司在鏡頭後刷流量已是行業慣例。

記者加入一個專刷視頻流量的微信群。群內刷視頻評論量、瀏覽量、觀看人數、互動人數的廣告鋪天蓋地。多位發佈廣告的人員宣稱,除可以刷各種基礎數據外,還提供“代開直播間”“視頻推熱門”“更改銷量”等“服務”。

記者發出刷流量的需求,隨即有多位成員表示可以提供“服務”。費用方面,刷20萬瀏覽量加1000條評論,一般報價100元。“視頻推熱門”等項目,則根據直播平臺不同,收費為5000元到5萬元不等。

平臺對產品質量疏於把控,也導致“網紅帶貨”各類問題頻現。山東一家電商公司負責人苗雨說,傳統電商平臺對產品質量和服務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頭部商家往往有很強的綜合實力;但“網紅帶貨”目前多在短視頻平臺上流行,這類平臺對產品質量缺乏明確的准入門檻和規範標準,“三無”產品和小作坊藉機進入,導致行業魚龍混雜。

法律規範 亟待加強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目前,電子商務法對電子商務平臺責任已有規定,但對短視頻這類平臺在電商行業中的性質,暫無明確規定;有關部門可進一步明確各類短視頻平臺和電商平臺之間的性質、關係,完善相關法律規定,避免直播帶貨領域成為法律空白地帶。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認為,直播平臺要提高准入標準,完善誠信評價機制。相關監管、執法部門可建立針對直播平臺的網上巡查機制,在全網開展數據打假行動,防範數據欺詐行為。對於存在售假、偽造流量等行為的主播、“網紅”,應列入失信名單,定期向社會公佈。

(邵魯文、鄭生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