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夏: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冬: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走過春夏秋冬,跨過酷暑嚴寒

四季輪迴,週而復始

你知道四季是怎麼劃分的嗎?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四季的由來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四季呢?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我國傳統四季劃分

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由於天文四季純粹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性質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佈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

氣象上的四季

氣象上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傳統與氣象上四季的差異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於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徵。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裡,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並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所以,氣象學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人們通常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為一年四季開始,其實,季節的劃分有多種:天文、氣象、節氣等。

1 天文劃分法

天文劃分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開始;

2 氣象劃分法

以3月至5月為春季,6月至8月為夏季,9月至11月為秋季,12月至2月為冬季;

3 節氣劃分法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之始。

這幾種方法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以統一的時間段界定季節顯然不合理。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今天你學到了麼

氣象科普:氣象上的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