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我們都熟知的一位英國女偵探小說家,被譽為

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統計,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而將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聖經》與莎士比亞的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其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突破20億本。

是什麼賦予阿加莎作品如此吸引人的魅力呢?在讀完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後,我有所體悟,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東方快車謀殺案》可以說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部為她打出名聲的作品。其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多樣的敘述角度、對於細節的細緻刻畫以及最後出乎意料的結果都是這部作品吸引人目光的閃光點。

錯綜複雜的任務關係

在這個並不長的案件中,共涉及到赫爾克里˙波洛、雷切特、哈巴特夫人、德拉戈米羅夫公主、阿巴斯諾特上校、安德雷尼伯爵及其夫人、哈德曼、瑪麗˙德貝納瑪、格麗塔˙奧爾松等接近二十個人物,而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些人物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國家背景的性格特徵。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這樣複雜龐雜的信息在作者的創作下,清晰的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來,構成一個案件的主要人物圖景。聯繫到最後我們的案件結果,我們能發現這些人物不僅僅擁有他們自己敘述所塑造的那幅面孔,在他們偽裝的身份後,還有一個屬於各自本身的性格特徵。

比如德拉戈米羅夫公主在真相揭露前的深沉內斂與揭露後情緒的激動表達。作者的奇妙描寫將這些看似矛盾而又實際合理的集合在一個人身上,使得其更加地符合情理,在偵探小說中,對於兇手的兩副面孔和複雜感情的把控是很微妙的藝術,而在這個案件中所塑造的是十二個人,一群兇手。

能夠使其這些人物之間相互掩飾,擁有一個個看似合理的不在場證明,又留一下可以解釋的破綻,這是作者神奇的安排。眾多有趣的人物形象,是偵探小說的永恆魅力之一

獨特的敘事技巧

獨特的敘事技巧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奪人眼球的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在這個案件中,調查者一共有三個,分別是偵探赫爾克里˙波洛、國際快車董事布克以及驗屍的醫生

。大部分的對於人物的敘述是通過第三人稱來表現的,但是卻呈現在三個人的眼睛裡出現不同的效果。

  • 明銳的偵探在其中發現令人思考的破綻;
  • 醫生在其中與其他人互相配合,相互遮掩真相;
  • 布克則代表著一個被迷惑的普通人的視角,他的感受一部分在表達讀者的感受與疑惑,是讀者的共感。

三種視角的安排,巧妙的說明了案件安排的合理性,同時也為最後的結果做了鋪墊。不同人之間的相互遮掩又給人留下很多疑惑,自然的成為讀者的懸念,吸引人讀下去的力量。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過多的敘述容易讓人感覺乏味。不同的人物之間相互敘述出關於其他人的線索,對於讀者而言,要在繁雜的線索中提取確實是困難的,這要求讀者能夠靜下心來,梳理各個人物的背景和疑點。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加快了敘事的步驟,緊湊的訪問記錄抓住了讀者的眼球,隨著作者的安排急切的希望獲取更多的線索以破除案件。為了避免相互矛盾的線索使得讀者迷茫,和在大段的描寫敘述中使讀者失去信心。

在各個階段上,作者都巧妙地設計了波洛和布克的對話,布克的疑問代表了大部分讀者的心聲,那麼藉由布克之口問出,作者則藉由偵探赫爾克里˙波洛之口回答讀者的問題,同時留下懸念,且給了讀者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和一探究竟的好奇。

巧妙的線索設置引人入勝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自然的情節展開是一部優秀小說的必備特徵。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線索既是案件破案的線索,同時也是串聯小說的線索。在案件中主要有四樣線索,菸斗通條、帶有字母"H"的女士手帕、列車員的服裝以及過道中出現的猩紅色的睡衣

這四樣線索貫穿小說全文,同時也勾連起小說中全部的人物。菸斗通條將懷疑指向車廂中唯一抽菸斗的阿巴思諾上校,帶有字母"H"的手帕又將目光鎖定在名字中帶有"H"首字母的三位女性。

十二處不同的刀傷涉及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猩紅色的睡衣,更是將"兇手"設置成了一個不男不女的奇怪形象,列車員的衣服更是巧妙,為最後的結局留下了餘地。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猩紅色的睡衣是唯一偵探赫爾克里˙波洛親眼目睹的物證,但是在行李檢查時,這件睡衣竟然奇蹟的消失了,令人匪夷所思。而最終竟然奇蹟般的出現在我們偵探的行李箱中。

猩紅色的睡衣作為案件的關鍵一直在吸引讀者的目光,出現在偵探的箱子中的睡衣,斬斷了讀者探究案件的最後一個依據,故事的解釋權重新回到作者手中,偵探的推理現在開始發揮運作,一切的詭異都顯得合理起來。

細膩的細節把握

再者令人稱奇的還有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

比如我們重要線索的設計就是十分別致的,這件睡衣是猩紅色的睡衣,作者選擇了猩紅色這個極易引發人聯想的顏色,當讀者想到這件猩紅色的外套時,很容易自然地會與恐怖、血腥相關的意象聯繫起來,這既符合兇案的設定,也給全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令人心驚的氛圍。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再如在哈巴特太太的證詞中,她反覆強調那個沒有出現在她房間中的男人,使得本就迷霧重重的案件更加令人迷惑。遺落在被害人的房間中的,既有符合男士特點的菸斗通條,同時也有符合女士特徵的手帕,兇手的性別就成為了一個迷,也為後十二個人作案的真相埋下了伏筆。

這兩樣線索也給人留下了想象空間,他們是如何殺死了強壯的雷切特,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的心境下留下了這兩樣物證?是無心的呢?還是有意?

出乎意料的結局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案件的結局,這也是這本小說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最終的兇手是這十二個乘客,他們每一個人在被害人的身上紮了一刀。

在這個案件中,被殺害的並不是一個無辜的人,而是一個十分兇惡的綁匪案件的主謀,在借用金錢逃脫法律制裁後一直在外旅遊。而這節車廂中的十二個人都是當年綁匪案件中被害小女孩一家的親人、朋友或者下屬。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他們組成了一個"十二個人的陪審團",他們的行動與其說是復仇,不如說是制裁,他們做得是完成法律沒有完成的程序,執行"十二個人的陪審團"對兇手的判決,處以死刑。

這似乎是應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犯下的罪行終究會受到懲罰,當過去的罪行受到懲罰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偵探波洛的面前。

新的案件要如何處理?這是有一出人意料的事情。偵探對案件的真相給出了兩種結論,一是兇手已經逃逸,二是兇手是車廂中的十二位乘客。最後董事的裁定是,兇手逃逸,乘客無罪。這是一個多麼溫情的結局啊!

同時,這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個反映,無論如何,十二個人殺死了雷切特,雖然這個雷切特是有罪的,但是十二個人殺人的行為也是確實存在的。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在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之後的社會,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合法的嗎?又真的符合現代社會的文明要求嗎?

這是情感與法律之間的角力,《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作者的回答,它的熱銷在側面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中的普通大眾是認同這種行為的,那麼在那個時代,情感與法律拷問下,人們偏向了情感,或者說是人們希望能有更加人性化的法律。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在後面的很多年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範圍內的法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成為更加符合情理的制度。

由此看來,文學是社會的鏡子,它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人們所渴望的現實生活是怎樣的,給現實生活中的人以啟示與啟迪,指引了人類社會向更加光明的方向發展。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可怕的復仇?還是溫情的審判?

偵探小說給人的感覺一直是以嚴密謹慎的推理和真相大白的公正,而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我們在最後的結局中看到了溫情,這或許是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對於情與法問題的獨特回答,使得女性視角在偵探小說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色彩,這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留給我們的獨特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