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2019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淮陽平糧臺2輪發掘挖出了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春風拂過,麥苗的清香透過圍牆,飄進周口市淮陽區平糧臺遺址院子裡。管理處主任賈亮正在打掃院內衛生,平糧臺遺址剛剛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消息,讓他興奮不已,“兩輪發掘,前後歷經10多年,終於獲得了肯定。”

入圍2019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淮陽平糧臺2輪發掘挖出了啥?

1979年至1989年,平糧臺遺址開始第一輪發掘。2014年起,啟動第二輪發掘。兩輪共計15年之久的發掘,“挖”出了平糧臺的三宗“最”:這裡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城市;這裡發現了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這裡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排水系統。

“這對於研究中國城市起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4月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表示。

取土燒磚,“挖”出中國第一城

淮陽區大連鄉大朱莊村是一個普通的豫東南小村。如果不是村子西南角平糧臺遺址的發現,也許沒有人會知道這個村子。

1978年冬季,經濟建設的春風吹進村子裡,在生產隊的組織下,村民燒磚取土建起了窯場。剛開始,取土的村民總是挖到墓葬,但沒有人太在意這件事情。甚至有村民挖到了青銅器,被拿去當廢品賣掉,挖出了漢磚也被拿去建豬圈和廁所。

直到一把青銅劍的發現,才改變這一切。

“當時接到村民挖出青銅劍的報告後,文物部門發現劍上有銘文,於是就拓下來寄到北京請專家辨認,後來確認是越王劍。”4月7日,淮陽平糧臺管理處主任賈亮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回憶道,正是越王劍的出土,才引起文物界、史學界的注意。

發現越王劍是1979年5月,平糧臺的第一輪發掘緊隨其後開展。當年六七月份,淮陽迎來汛期,正在發掘的考古隊員挖掘墓葬有難度,便把目光轉向高出地面約5米的“土堆”平糧臺上。

這次意外的“轉戰”,使中國第一座城市走進了人們的視線。“發現有夯土,當時考古隊員就分析,既然有夯土就有可能築城牆,因為夯土是人為建造的痕跡。”賈亮說,果不其然,在第一輪的發掘中,考古隊員發現了證據確鑿的城牆遺址,並找出了四個角和門衛房,且發現了城牆下的陶質排水管。此外,首輪發掘還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品等。

這次發掘證實,平糧臺古城是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城市。“根據史書記載,初步分析應為太昊部落的都城,漢代以後太昊部落和伏羲部落才合稱為太昊伏羲部落,這個古城應是太昊部落的,但不一定是第一代太昊人,可能是第三代、第四代或者再往後,距今大約4600年。”賈亮說。

再次發掘,中國最早排水管網系統出現

在首輪發掘中,城門下挖出了倒“品”字形陶質排水管道,曾讓大家眼前一亮,感嘆那個時代先民們的智慧頭腦。而第二輪發掘,城內大量排水管的出現,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排水管網連起來,構成了整個城堡的排水系統,是在建城之前就已經規劃好的。

“這些陶排水管節節套扣在一起,或縱穿城牆基礎,或沿排房建築的外緣平行分佈,兩端有進、出水口,與城內的東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溝相連通,是目前國內發掘的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向記者介紹說。

而古代先民們的智慧還不僅僅於此。此輪鑽探和發掘表明,平糧臺遺址房屋皆以土坯為原料平地起建,形成東西向佈局的高臺式排房結構。最初房屋均在生土上統一規劃,後期向南北方向擴展,每組房屋的門朝南,佈局整齊,顯然是經過嚴整規劃的聚落形態。

2019年,考古隊員在城內“中軸線”位置發現一條南北走向的龍山時期道路,兩端分別對應南、北城門。從整體佈局看,這條道路和南、北城門已經具備了“中軸線”佈局的實際意義。也就是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中軸建城”的開山鼻祖。

此外,在南城門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考古隊員還發現有雙輪車轍痕跡。車轍寬0.1-0.15米,深0-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3.3米。其中一組平行車轍間距0.8米,考古隊員推測為“雙輪車”車轍印跡。

“經碳十四測年,其絕對年代不晚於距今4200年,這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與二里頭遺址發現的二里頭二期車轍相比,將我國雙輪車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曹豔朋說。

同時,此輪發掘還出土了大量高等級文物,包括玉器、相當數量的磨光黑陶杯、豐富的陶器刻畫紋樣和完整的黃牛祭祀痕跡。

投資1.6億,將在平糧臺遺址上建博物館

在平糧臺遺址發掘中,出土有石斧、石錛、石鐮、骨魚鉤、石網墜、石箭頭、陶鼎、陶罐、陶壺、甕、碗、盆等文物,而且,還發現了殘留著燒過的木炭和未完全燃燒的樹枝,燒烤過的動物骨骼,如蛤蚌、貝殼、魚牙、魚骨等俯拾皆是。

這意味著,那個時代的先民已經創造出古老的燦爛文明。當現代人經常聚在一起吃燒烤擼串時,大概不會想到,4600多年前的祖先就早已掌握了燒烤烹飪方式。而先民們大概也不會想到,他們創造的古代文明,會在4600多年後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

“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應該說是對平糧臺遺址發掘成果的一種肯定,對修正歷史、認知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淮陽平糧臺管理處主任賈亮表示。

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認為,這些新發現表明平糧臺龍山時期城址是我國最早的、規劃嚴整的高等級史前城址,開創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瞭解到,為了更好地保護歷史遺址、傳承歷史文化,淮陽區將在平糧臺遺址上建立淮陽區博物館。目前,博物館建設項目已經獲得批覆,估算總投資1.6億餘元,計劃開工時間為2020年7月1日。

“平糧臺古城遺址文化積澱深厚,歷史原貌保存較好,考古價值不可低估。淮陽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充分挖掘、保護、利用平糧臺古城遺址深厚的人文資源優勢,使平糧臺古城遺址早日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進一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優秀文化,推動淮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表示。(編輯 袁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