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用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來展現現實世界的悲涼與冷漠,似乎是文學大師們慣用的筆法。

我們把它稱之為荒誕派的寫作手法,或者說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用看似恍惚怪誕的敘事和離奇的藝術意象來剖析現實世界,這是一種充滿著完全理想主義的寫作手法,但是卻具有著無限的生命張力。

但是這種寫作方法的拿捏尺度和運用是極其困難的,但並不妨礙有人將他玩得風生水起,卡夫卡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一位不被理解的天才,用瘋狂的筆調寫下了一個心酸卻具有滿滿的諷刺意味的離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變形記》。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一覺醒來,"我"變成了一隻甲殼蟲

如果一覺醒來,你長出來了爪子和觸鬚,脊背弓了起來,腹部白點斑斑,你突然發現自己成為了一隻巨大的甲殼蟲,在父母親人的眼中,在朋友上司的眼中,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怪物,你會怎麼辦?

或許有人會驚慌失措,或許有人會感到害怕,或許有人想要就此一死了之,這是一個需要續寫的幻想作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今日我們要看的是卡夫卡的答案,一個天才作家,用近乎絕望的冷靜筆調,藉著甲殼蟲變異的眼睛,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格里高爾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銷員,他常年奔波在外,兢兢業業的工作,以此來完成養活全家人的重任,雖然日子過的的心酸,但他始終任勞任怨,像現代社會之中大多數忙忙碌碌於養家餬口的中年人一樣。

如果就一直這樣下去,或許他可以波瀾不驚的過完一生,然而一覺醒來,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原本的平靜,格里高爾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殼蟲,他失去了他的工作,他的母親被當場嚇暈了過去,他的父親用蘋果打他,僅僅過去了一個晚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格里高爾失措無助,驚慌不已,然而卻沒有人關心他,父親憤怒的將他趕回到臥室之中,母親和妹妹的溫情在時光的流淌之下,漸漸被沖刷的淡泊,格里高爾從一開始的期盼,漸漸放棄了掙扎。他終於可以化成了一隻蟲子。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終有有一天,連母親和妹妹也忘記了他的存在了。他懷揣著對現實世界的最後一點期盼,對父親債務的關心,對妹妹學業的關心,對母親身體的關心,頭耷拉下來,漸漸的倒在了地上,身體失去了最後一點力量,慢慢的變成了一具乾癟的甲蟲的軀體。

人變成動物或者動物變成人,這是童話和神話傳說中慣用的手法,而卡夫卡卻用這樣一個離奇的故事揭露了現代社會的悲慘與人情冷漠,當"我"不在是"我",當人異化成了"非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那些看似正確的生活態度,道德觀念,價值觀,存在主義,還會真正存在嗎?

資本主義社會壓迫下人的異化

男主人公格里高爾在變形之前的生活是極其艱辛的,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在外推銷產品,看盡了人情的冷漠,看盡了世俗的臉色,常年遭受著老闆的訓斥和壓迫,但他卻不得不忍氣吞聲,因為他怕失去工作。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格里高爾的生活環境也並不是很好,在公司之中,他的同事們經常說長道短,對別人的行為指指點點。

回到家中,他要面對父親的殘暴,冷漠,自私,虛偽,他生活的艱辛,但他卻並不為此感到抱怨。甚至在他變成甲蟲之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驚慌失措,不是茫然。而是我怎麼了,我是不是會失去工作?

格里高爾身上的悲劇不在於他變成了一隻甲蟲,而在於他從人異化成一隻動物之後,身上還保留著人性的東西,這種人性與獸性的矛盾才是最為致命,最可怕的存在。

男主人公是掙扎過的,但是掙扎並沒有什麼作用,早已寫好的命運是無力改寫的,他只能生活在這樣強烈的苦惱與憤慨之中,他不得不承受家人的嫌棄與冷漠,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對他無情的拋棄。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很多人的格里高爾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人的共同命運都是無法擺脫蒙受異化之苦喪失"自我"的悲哀和尋找自我的徒勞掙扎,一切都是徒勞的,但你卻不知不覺想要做些什麼。

資本主義社會是殘酷的,人們將財富和金錢視為最高的追求,這雖然推動著社會不斷髮展,但也推動著現實社會不斷髮生異化,並且無情而又殘酷的扭曲著人們的靈魂和人性。

卡夫卡為什麼會寫出這樣一個離奇荒誕,卻又讓人不免帶入其中的故事,或許與卡夫卡的親身遭遇也有過關係,小說集中展示了格里高爾變形後看到人情冷漠,親情淪喪,被社會拋棄的悲慘遭遇,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格里高爾的身上看到作者卡夫卡的影子。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我看世界,世界又何嘗不是在看我,卡夫卡眼中的荒誕與悲涼,又何嘗不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哪一個不是甲殼蟲呢?

卡夫卡用一隻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很多人聽說過卡夫卡,畢竟這位天才很早就盛名在外了。他被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和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他的寫作手法被古今中外無數的文學大家借鑑和模仿,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被低估的天才。

也有很多人讀過卡夫卡的代表作品《變形記》,被書中那個貌似荒誕離奇卻又合情合理的故事所震撼,然而卻很少有人能讀懂卡夫卡,這位天才的作家從未被理解過,包括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個毫無親情可言的暴君,他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堅持什麼虛無飄渺的文學夢想。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卡夫卡生活的時期是一戰爆發的時期,那個瀰漫著戰爭,恐懼,飢餓與痛苦的年代,他親眼目睹了社會經濟蕭條,政府上層的腐敗,人民的窮困不安,這使得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痛苦孤獨與絕望之中。

作家的作品,大都與他的生活經歷脫不了關係,他的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和恐懼感,從此成為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他將自己的絕望與孤獨傾注在筆尖,書寫了一個個不同尋常,但卻犀利無比的故事。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幾乎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物,他們每天在這充滿矛盾的社會之中生活著,被社會推動著演變異化,這個扭曲的畸形世界之中,處處充滿著孤獨,壓迫,恐懼,惶恐,人們無力抗爭也不敢抗爭,因為抗爭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變形記》:一隻“擔心失去工作”的甲殼蟲,寫盡了人情冷漠

或許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都應該讀一讀卡夫卡的文字,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人們被金錢包裹的巨大浪潮所裹挾,所壓迫,無法反抗也反抗不了,只能在涼薄的人情與冷漠的社會交織的絕望之中孤獨的死去。

我們誰不是一隻甲殼蟲呢?我們孤獨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別人眼中的怪物,別人又何嘗不是我們眼中的怪物,孤獨從來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但卻是文學永恆的命題,與其說卡夫卡用一隻甲殼蟲寫盡了人間悲涼,不如說他用孤獨的雙眼看盡了這人間的心酸與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