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古代的封建君主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殘暴,不管是秦始皇當年的焚書坑儒,還是後來到了大清的文字獄,這些君主都在用一種殘暴的方式讓老百姓變得臣服,變得唯唯諾諾,以此達到自己的統治目的。

似乎這些群主都在證明一件事:只有殘暴才能更好的管理,如果變得柔弱,那就會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出現。

這種不是規律的規律正確嗎?不能說完全的正確,只是在封建君主時代,一個過分仁愛的皇帝真的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產生。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有人肯定回來抬槓,難道非要秦始皇般的暴政才能統治天下嗎?這個問題是一個辯證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用康熙皇帝來說一說。

康熙是個偉大的皇帝嗎?在大清幾百年的歷史當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且在整個封建時期都能稱得上是個厲害的皇帝,維護統一,大力發展經濟,維護自己的統治,又能收復臺灣,每一條的成就都在證明這個康熙是絕對的千古一帝。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可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皇帝,晚年的時候卻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變得不再是那麼強勢,再也沒有少年時候和鰲拜斗爭的那股子狠勁以及天不怕地不怕一定要勝利的衝勁,康熙變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凡是差不多就行了,得過且過就行了,不能斤斤計較,更不能和那些大臣們計較。

康熙成為了一個仁愛無比的皇帝,就連康熙離世之後的諡號裡面都帶有“仁皇帝”這個字樣。那麼,這個仁愛所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先來看《清史稿》所評價的康熙:早承大業,勤政愛民。

勤奮的人,愛護老百姓的人,這是對康熙最多的評價。他晚年保持了這種習慣,繼續的仁愛,卻導致了吏治的腐敗。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君主專制,權利集中在中央,中央其實就是皇帝一人,也就是說整個國家的權利全部在皇帝一個人的手裡面。但康熙對這些官員的行為確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吏治腐敗,主要就是在腐敗這一點上。

在康熙四十九年,有一件轟動全國的案子,這件案子最終指向了戶部,也就是管理整個清王朝銀子的地方,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門。

左都御史發現了收購大豆這件看似沒什麼事情的“大事情”,這些商人在拿到銀子之後都會拿出來一部分送給戶部的某些官員,這些錢被稱為“公費”。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康熙正是因為仁愛,所以就無比的痛恨這些行為,經過徹查確實有這些事情發生,且還不是隻在這一年發生,而是發生了很多年,牽扯出來的官員達到了一百多人。貪汙了多少錢呢?也不是很多,只有44萬兩左右。這個數字確實不是很多,尤其是跟和珅這個大貪官比起來,更是不多。

這件事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在這裡,而是在於康熙的處理辦法。官員貪汙,還是主要官員涉及到腐敗問題,康熙這個最高的當權者應該怎麼處理呢?

如果換做是別的朝代,直接就是殺頭,甚至就是株連九族,殺頭這種都還是輕的。但是康熙和別人不一樣,康熙思考了好幾天之後,給出了自己的處理結果,只要是這其中的官員,在未進行公開審理之前,只要能主動的把貪汙的錢財給交出來,就能不被革職,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只要把自己貪汙的錢交出來就萬事大吉了,不會被殺頭,還能保持住自己的官位。對於那些貪汙的官員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事情能比這更加讓人開心了。即使借錢把這個補上,他們也是滿心的歡喜,只要官位能保留好,那自然就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再繼續禍害,正應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這件事不是小事,肯定很快就在整個皇宮裡面被傳播開了,其他的官員會怎麼看呢?既然皇帝這麼仁愛,貪汙了這麼多的錢,也只是交出來就可以了,不會有生命危險,脖子上的那個腦袋還是自己的,官職還在,這讓人很是大膽,等於直接鼓舞了這些官員繼續貪汙的躁動的心。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這個情況原本就是可以避免,殺雞儆猴,只要處理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後面的人就不敢這麼蠢蠢欲動,更不敢繼續胡作非為,就是因為康熙沒有動這批人,後面才會有更多人在這方面來進行試水。

乾隆之後大清就開始走下坡路,有人就將這個問題歸結到康熙的身上來,雍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才阻止了頹勢,乾隆就是享清福的那個人,可到了嘉慶等人的時候,能力太過於平庸,康熙年間所積累的吏治腐敗再次爆發,一直到大清滅亡,都和吏治腐敗有著關係。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除了這個吏治的腐敗之外,康熙的仁慈所帶來的另外一個悲劇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九子奪嫡”。康熙對太子極盡友好,讓太子平時所用的東西,所穿的衣服,所接受的禮儀都和自己差不多。

助長了皇太子的囂張氣焰,也讓皇太子過早的對權利開始迷戀,想早早的就得到這個權利,在這種思想的蠱惑之下,早早的就開始對皇帝圖謀不軌,拉幫結派,結交自己的黨羽,想早早的繼承大位。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思想歪了,行為肯定也是歪了,這才有了在歷史上很少出現的廢太子立太子又廢太子又立太子的尷尬局面,也是康熙晚年的一個汙點了。

接著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由於在前期立太子的過程當中諸兄弟已經有了不能消除的仇恨,老四當了皇帝之後,開始和當初的那些兄弟反目,老八成了狗,老九成了豬,一個是阿其那,一個是塞思黑。自己的親兄弟,卻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罵老八是狗,何嘗不是罵整個大清的宗親都是狗呢?

看起來是雍正和兄弟之間的恩怨情仇,其實則是整個大清的笑話。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康熙的仁愛,就是上面這一件接一件的悲劇,皇帝的行為具有連續性,看似一件小事,則可能會影響後代很多年,甚至是動了大清的基業。仁政不是不能有,但太過於仁政的話,只能換來官員肆意妄為,將很多事情進入到更糟糕的境地。這不是康熙的錯,而是君主專制下制度的錯誤。

康熙晚年太仁慈,爛攤子收拾不好,雍正潛臺詞:真是坑兒子的爹

但封建時代,別說是康熙了,就是那麼多皇帝加起來,也是沒辦法衝破這個制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謝謝您的觀看。我是一名愛歷史的小同學,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史料進行藝術化創作,歷史本枯燥,我想讓它更有趣。記得點贊、收藏和評論,有了您的反饋,我才能一直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