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 新闻来源:河北工人报
  • 日期:20-04-18 04:21:30

魏江涛 走在前沿 干在实处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魏江涛(左一)为进出小区人员测体温

疫情当前,舍小家为大家。大年初一临近中午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紧急通知……”此时,母亲在轮椅上望着他,一旁的父亲说:“你母亲理解,我们天天看新闻,知道现在的情况,你和我都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听组织的话,把你的工作干好。”元氏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魏江涛没来得及吃午饭,便与在县卫健部门工作的妻子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回到工作岗位后,魏江涛立即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协助单位领导制定了《元氏县总工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通过网络向全县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发出了号召全县职工凝心聚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倡议书;在全县组织开展的慰问抗疫职工工作中积极献计出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分别对交警、环卫等防控一线人员和复工复产企业送去了食品和消杀防控等物品;对元氏县双惠医院三名主动请缨到武汉抗疫的医务人员家属进行了慰问……就这样连轴转,从大年初一到二月二,他吃住在单位,没休息过一天,期间孩子需要买部手机上网课,疫情期间没有开门的店面,几经周转托人买了部手机,送到家时孩子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他说:“疫情控制住了,马上就回家。”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社区防控不放松。元氏县总工会在气象里小区设置了疫情防控检查站。正月初七开始,魏江涛天天在防控站点工作,并到分包小区逐户进行了排查登记,提醒小区进出人员佩戴好口罩,积极劝导住户减少外出,尽量避免走亲访友、家庭聚会等活动,提高警惕,防止疫情感染。魏江涛说:“关键时刻,党员就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为切实保障工会机关干部职工的自身安全,他还积极协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跑办购置75度酒精、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防疫物资及执勤安全装备,保障一线执勤需求。同时对上下班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确保内部不受疫情影响。

疫情期间,魏江涛每天忙忙碌碌,没有过多时间照顾家里。“父母妻子时常安慰我说不要担心,要我安心工作,工作干好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照顾和回报。”魏江涛说。

■本报记者高超

张力敏 战疫不松劲 服务不停步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张力敏(右一)下基层慰问

“你是别人的妈妈,你不是我的妈妈。”面对孩子的抱怨,张力敏内心五味杂陈。

张力敏是石家庄市桥西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在一线坚守,大年三十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同事们一起积极筹备防疫物资并送到防疫一线。“孩子今年七岁,刚上一年级,因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课程都在网上。家里老人网上操作不熟练,张力敏与爱人每天都下班很晚,经常错过孩子上网课的时间,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埋怨声不断。”张力敏说,即使这样,她也没动摇过。因为张力敏深深知道,她不仅是一个妈妈,更是一名工会干部,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一线的职工们更需要工会这个家,工会“娘家人”就是要在职工心里没底的时候站出来,做职工群众身后的最强应援。

大年三十,正值万家团圆的时刻,张力敏接到区总工会通知,立即提前返岗,在区总工会统一安排下,与区委区政府协调沟通慰问事宜,并于当天将蔬菜、牛奶、熟食等价值4万余元物资,及时送到了桥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守防治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手中。很快,区总工会启动100万元防疫专项资金慰问一线,在统一部署下,她多次组织走访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城管环卫等户外工作者、社区防控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为他们送去方便面、火腿肠、中草药、硫磺皂等防疫物资,将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及“娘家人”的温暖送到一线人员的心坎上。

为职工穿上心理“防护服”,撑起心理保护伞,是张力敏发挥工会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疫情期间,张力敏利用微信公众号、职工服务网积极推送抗击疫情最新消息和科学防护知识,协调桥西区职工心理研究会与格式塔心理服务中心,推广并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危机干预与心理支持网络公益课程,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职工筑牢心理防线。

张力敏回忆说,有位职工在疫情期间一直在一线奋战,身心疲惫,与人交流越来越少。疲惫感带来身体的不适使他怀疑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去医院检查后又没生病。看到区总工会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咨询,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是疫情所致的抑郁和焦虑。于是,张力敏安排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这位职工成功摆脱了焦虑情绪,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面对疫情,大家或多或少都可能产生一些焦虑感。当它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时,我们需要专业的指导来摆脱这种不良情绪。广大职工可以登陆桥西区职工服务网进行免费的心理测试,可以直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咨询,或者通过电话预约进行面对面心理疏导。”张力敏说,疫情期间,区总工会还通过ZOOM软件、微信群开设线上心理防疫课程,多渠道为职工提供疫情心理调适、心理减压、疏导不良情绪、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等相关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守护职工心灵家园。

战疫不松劲,服务不停步。张力敏说,现在疫情趋缓,但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工会干部仍然要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高超

“七剑客” 倾力打造疫情防控“铁闸门”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郑立明(中)在雪中值守防疫岗位

“今天9点前要赶到乡里开视频会,大家路上注意安全。”日前,邢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冯书军早上7点就和几位工会干部出发,赶往疫情防控包联的城计头乡。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邢台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包村任务,冯书军和其他工会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城计头乡,开展驻村防疫值守工作。

“当时的主要工作,一是严防死守,封村限行。二是做好防疫宣传,采取拉横幅、张贴通告、解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并协助村干部迅速开展对自外地返乡人员摸排统计,引导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外出、杜绝聚集活动。三是做好防疫卡点的检测员,工会干部每天轮流在路口卡点值守,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确保万无一失。”冯书军介绍。

受疫情的影响,城计乡一家企业生产的香菇出现了滞销。冯书军在防疫值守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立刻动员参与城计头乡防疫工作的领导干部采购香菇,并推广给单位一起购买,协助促销香菇800公斤,有效缓解了该公司香菇滞销问题。

工会干部郭志强负责在后沟近村值守,在做好包村值守的同时也兼顾各项慰问工作的统筹协调。在防疫值守期间,一名村干部手机坏了,在封村断交的情况下没办法及时购买,给防疫工作开展带来了困难。郭志强知道之后,第二天就从自己家里拿一部备用手机送给该村干部。“这下就不会耽误防疫工作啦!”拿到手机后村干部连声道谢。

工会干部郑立明在前教场村驻守。初到该村时,他了解到抗疫物资非常紧缺,只能靠水银体温计测体温。于是,他想方设法找来两支额温枪和一批口罩交给村里使用,解了燃眉之急。村民左光锡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药物已经吃完,只有50公里外的市区才能买到,在封闭管理的情况下,买药成了大难题。郑立明得知情况后,先后3次为其在市区代购,老人非常感激。

工会干部赵凇毅,不顾自己工伤手术还未痊愈的状况,积极要求参战,并驾驶自家车驻扎在城计头乡后教场村。他利用县工会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引导,发布众多防疫知识和注意事项,有效助力了抗疫工作。

工会干部李彦军负责花木村的值守工作,身患糖尿病多年的他在值守了十几天之后出现了多种并发症,只能就医治疗。随后,工会干部陈俊英主动请缨加入战疫工作。虽然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但他坚持完成疫情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一天他的血压升高,头晕得厉害,乡、村干部都让他休息,陈俊英却说“关键时候绝不能掉链子”,吃了两片降压药又继续值守。

邢台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霍立军,除参与驻村防疫值守外,还积极与同事一起慰问医务人员、交警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援鄂医务人员家属。截至4月1日,邢台县总工会共走访慰问援鄂医护人员家属4名,一线防疫人员700余名,发放慰问金8.93万元、方便面500箱、火腿肠100箱、大米160袋、面粉160袋、食用油160桶。

“现在战疫工作转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随着复工复产和人员流动加速,疫情防控还不能松劲,我们依然坚守在防控岗位。”冯书军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王立鹏

马月 抗疫战场上的“粮草官”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马月张贴防疫告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后勤保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清河县总工会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背后,活跃着一位“粮草官”——工会干部马月。

“3号楼一隔离户需要2颗圆白菜,3根胡萝卜,5斤苹果、5斤鸡蛋……”疫情防控期间,马月的微信上经常收到采购“订单”。在清河县总工会分包的朝阳花园小区有5户外地返回人员,按照规定全部采取居家隔离观察。隔离户的生活保障成了马月心中最挂念的事,对居家观察人员询问身体状况、采购生活物资,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马月每天的忙碌温暖着居家隔离群众的心,换来了一句句小区居民的感谢:“辛苦了小伙子,多亏有你啊,谢谢!”

“我是在春节期间加入抗疫战斗的。”马月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作为机关后勤负责人的他立即停止休假返岗,迅速投入应急保障工作。他还起草制定了县总工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后勤保障应急方案,从为一线值勤人员提供后勤物资安全保障,到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科学分配;从保证执勤战友们的休息、安全饮水和就餐,到做好机关内部安全消杀,每一项工作都做出明确、详细要求。

“决不能让辛苦工作在一线的同事有任何被感染的风险。”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由于疫情爆发突然,面对防控物资需求数量多、市场供货少的严峻形势,到哪里能采购到防控物资、可以提供多少货、如何购买,成为马月时刻紧绷在脑海里的大问题。他化身最神通广大的“采购员”,想方设法为一线防疫职工提供防护装备。他一方面主动与县有关部门对接,一方面自主向社会采购防控物资,全力确保一线执勤人员防护安全,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为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马月督促保洁人员对机关各科室和公共区域每天进行2次消毒,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单位上班人员和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认真做好登记,有效地保证了机关人员的防护安全。

在防疫保障这个第二战场,马月深知肩头的责任重大。有一次,半夜飓风突起,本在哄孩子入睡的他想到分包小区门口的值班帐篷加固得不太好,很有可能被强风吹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顶着大风连夜赶到执勤点,和值班同事们一起把帐篷扎牢,才安心回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马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工会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本报记者王立鹏 通讯员韩光

施佳生 让务工人员享受“娘家人”的温暖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施佳生上门登记核对居民信息

“疫病无情、小区有爱,关爱居民、感恩崇礼”,望着锦旗上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张家口市崇礼区总工会副主席、崇城花园小区防控组组长施佳生心中五味杂陈,“此时此刻,我庆幸,也自豪!”

2月6日,响应崇礼区委组织部号召,施佳生迅速投身到崇城花园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26栋楼、1642户、3948人,密集度的小区住户和大量流动人口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施佳生始终紧绷“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根弦,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对进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逐一排查。作为小区防控小组长,他时刻守护在崇城花园的门口,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防控期间,他带领组员对小区进行了4轮系统摸排,近1.4万人次的信息资料从他手中上报社区,142名从北京、天津、云南等地返回的隔离人员信息他了然于胸。

“施组长,我们计划这几天回崇礼,需要办理哪些手续?”2月15日下午7时许,一个江西籍的来电打断了施佳生手中的工作。原来,来自江西的周文多年来一直在崇礼做生意,两个孩子均在崇礼上学。春节期间,他们一家4口人前往老家过年,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尽快返回崇礼。

“您需要提供当地居委会自疫情以来开具的行踪轨迹证明,当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证明,来崇须居家隔离14天……”疫情期间,面对首例返崇务工人员,使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施佳生格外惦念。

如何让返崇务工人员安全度过隔离期,生活物资怎么保障,生活垃圾如何处理……在施佳生的主持下,工作组连夜研究,针对返崇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日常事务安排。

十多天来,施佳生靠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周文等众多返崇人员保持联系。在这期间,他们需要的东西一样不落地送到了家门口,就连门口的垃圾桶,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统一收集处理,有时他们甚至没能和工作人员见上一面。对于重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工作组每日上门测体温并登记健康状况,耐心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施佳生坚持早介入、早登记、早化解,确保防控期间人员流动情况及时掌握,做到精准监控、不漏一人。

“这次疫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娘家人’3个字的真正含义。”周文说,隔离的这十多天里,他和妻子每天都在关注疫情方面的新闻,深深被社区防控人员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最“硬核”的担当感动。

3月17日上午10时许,忙完手头事务的周文,带一家4口人急匆匆走进崇礼区崇城花园小区防控小组办公室,将一面锦旗送到施佳生的手中,向坚守一线,为他们一家提供无微不至照顾的工作人员,表达心中最真诚的谢意。

■本报记者高会坡

赵桂琴 我给一线英雄备“铠甲”

我的战疫故事——致敬抗疫工会人

■赵桂琴(左一)搬运防疫物资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刻,医疗物资紧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为节省防护服,四五个小时不敢喝水……这对于后方负责采购、调拨、准备医疗物资的人员而言,压力有多大?”赵桂琴说,她感受最深。

赵桂琴是河北省胸科医院的总会计师、院工会女工委主任。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省胸科医院作为我省唯一一家新冠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接受我省卫健委委托,承担我省多批援鄂医疗队员装备和省医疗物资库物资的采购、调拨和保障任务。在省胸科医院及时成立的10个工作组中,赵桂琴负责的保障和捐赠组,直接承担了这一重任。

当时,库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相关生产企业因春节来临,生产线上的职工都放假回家了。可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没有“铠甲”,怎么作战?这可急坏了赵桂琴。

她一边组织发动保障组成员和医院长期合作的医疗生产、采购单位电话沟通,掌握可能采购到的医疗保障物资的数量,了解拓展采购渠道的可能性,一边向省应对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卫健委反馈情况,请求省卫健委协调有关部门,帮助生产企业紧急恢复生产。

2月上旬、中旬,在全国医疗防护物资最紧缺的时刻,我省的供应和保障同样捉襟见肘。赵桂琴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下,但凡有一线希望,马上就把电话打过去,唯恐错过机会。国内、国外全面寻找货源,吃住在医院,为确保防护用品质量,保证资金安全,她连夜组织专家研究国外防护标准。

“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些应对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总结、汲取。单从医疗应急物资的生产、检测、库存保障讲,建议医疗防护物资的库存要确保日常备用达到一定数量,并定期检查——只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突发不测时,做到应对泰然。”赵桂琴说。

让赵桂琴欣慰的是,通过领导协调,2月1日,我省一个地级市把当地储存的8000套防护服紧急运送过来;省卫健委派出几批干部到相关生产企业督导复工复产,500件隔离衣连夜拉回;之后,几十件、几百件防护服先后从各地征集过来……让我省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状况逐步缓解。

随着国内外对我国疫情防控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大,海外华人华侨、国内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援助物质源源不断地分配到我省有关部门。

“到省卫健委物资派发地、省红十字会取运物资,在省胸科医院门口直接接收社会捐赠物资,赵桂琴还要不停地做各种协调工作,有时和保障组的成员一起,做具体的装卸、搬运工作,经常工作到夜里11点多……”省胸科医院工会委员胡晓霞说。

日常接收的捐赠医疗物资,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捐赠,还是海外华人华侨的捐赠,都要逐一做防护质量检测,绝不能让一线英雄们穿戴不合格的“铠甲”。筛出来的诸如工业用的防护衣等,达不到医用防护功能的,也不能浪费。“每一份爱心,我们都要倍加珍惜。我们根据功能和使用要求,把这些物资分派到医院消杀、医疗废物清运等合适的岗位,做到了物尽其用。”赵桂琴说。

■本报记者王井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