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 新聞來源:河北工人報
  • 日期:20-04-18 04:21:30

魏江濤 走在前沿 幹在實處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魏江濤(左一)為進出小區人員測體溫

疫情當前,舍小家為大家。大年初一臨近中午時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緊急通知……”此時,母親在輪椅上望著他,一旁的父親說:“你母親理解,我們天天看新聞,知道現在的情況,你和我都是共產黨員,一定要聽組織的話,把你的工作幹好。”元氏縣總工會辦公室主任魏江濤沒來得及吃午飯,便與在縣衛健部門工作的妻子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崗位。

回到工作崗位後,魏江濤立即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協助單位領導制定了《元氏縣總工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通過網絡向全縣工會組織和廣大職工發出了號召全縣職工凝心聚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倡議書;在全縣組織開展的慰問抗疫職工工作中積極獻計出力,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分別對交警、環衛等防控一線人員和復工復產企業送去了食品和消殺防控等物品;對元氏縣雙惠醫院三名主動請纓到武漢抗疫的醫務人員家屬進行了慰問……就這樣連軸轉,從大年初一到二月二,他吃住在單位,沒休息過一天,期間孩子需要買部手機上網課,疫情期間沒有開門的店面,幾經週轉託人買了部手機,送到家時孩子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他說:“疫情控制住了,馬上就回家。”

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社區防控不放鬆。元氏縣總工會在氣象裡小區設置了疫情防控檢查站。正月初七開始,魏江濤天天在防控站點工作,併到分包小區逐戶進行了排查登記,提醒小區進出人員佩戴好口罩,積極勸導住戶減少外出,儘量避免走親訪友、家庭聚會等活動,提高警惕,防止疫情感染。魏江濤說:“關鍵時刻,黨員就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為切實保障工會機關幹部職工的自身安全,他還積極協調其他相關職能部門,跑辦購置75度酒精、口罩、消毒液、體溫計、防疫物資及執勤安全裝備,保障一線執勤需求。同時對上下班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確保內部不受疫情影響。

疫情期間,魏江濤每天忙忙碌碌,沒有過多時間照顧家裡。“父母妻子時常安慰我說不要擔心,要我安心工作,工作幹好了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照顧和回報。”魏江濤說。

■本報記者高超

張力敏 戰疫不鬆勁 服務不停步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張力敏(右一)下基層慰問

“你是別人的媽媽,你不是我的媽媽。”面對孩子的抱怨,張力敏內心五味雜陳。

張力敏是石家莊市橋西區總工會辦公室主任。疫情發生以來,她一直在一線堅守,大年三十便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與同事們一起積極籌備防疫物資並送到防疫一線。“孩子今年七歲,剛上一年級,因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課程都在網上。家裡老人網上操作不熟練,張力敏與愛人每天都下班很晚,經常錯過孩子上網課的時間,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孩子埋怨聲不斷。”張力敏說,即使這樣,她也沒動搖過。因為張力敏深深知道,她不僅是一個媽媽,更是一名工會幹部,是一名共產黨員。現在一線的職工們更需要工會這個家,工會“孃家人”就是要在職工心裡沒底的時候站出來,做職工群眾身後的最強應援。

大年三十,正值萬家團圓的時刻,張力敏接到區總工會通知,立即提前返崗,在區總工會統一安排下,與區委區政府協調溝通慰問事宜,並於當天將蔬菜、牛奶、熟食等價值4萬餘元物資,及時送到了橋西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堅守防治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手中。很快,區總工會啟動100萬元防疫專項資金慰問一線,在統一部署下,她多次組織走訪慰問一線醫務人員、城管環衛等戶外工作者、社區防控工作人員,瞭解他們的生活工作情況,為他們送去方便麵、火腿腸、中草藥、硫磺皂等防疫物資,將區委區政府的關懷及“孃家人”的溫暖送到一線人員的心坎上。

為職工穿上心理“防護服”,撐起心理保護傘,是張力敏發揮工會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疫情期間,張力敏利用微信公眾號、職工服務網積極推送抗擊疫情最新消息和科學防護知識,協調橋西區職工心理研究會與格式塔心理服務中心,推廣並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危機干預與心理支持網絡公益課程,開通心理援助熱線,為職工築牢心理防線。

張力敏回憶說,有位職工在疫情期間一直在一線奮戰,身心疲憊,與人交流越來越少。疲憊感帶來身體的不適使他懷疑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去醫院檢查後又沒生病。看到區總工會心理援助熱線開通後第一時間進行了諮詢,才知道自己這種情況是疫情所致的抑鬱和焦慮。於是,張力敏安排心理諮詢師一對一對他進行心理疏導,最後這位職工成功擺脫了焦慮情緒,樂觀地面對工作和生活。“面對疫情,大家或多或少都可能產生一些焦慮感。當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時,我們需要專業的指導來擺脫這種不良情緒。廣大職工可以登陸橋西區職工服務網進行免費的心理測試,可以直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進行諮詢,或者通過電話預約進行面對面心理疏導。”張力敏說,疫情期間,區總工會還通過ZOOM軟件、微信群開設線上心理防疫課程,多渠道為職工提供疫情心理調適、心理減壓、疏導不良情緒、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等相關心理健康志願服務,守護職工心靈家園。

戰疫不鬆勁,服務不停步。張力敏說,現在疫情趨緩,但仍然不能放鬆警惕,工會幹部仍然要再接再厲,繼續奮鬥。

■本報記者高超

“七劍客” 傾力打造疫情防控“鐵閘門”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鄭立明(中)在雪中值守防疫崗位

“今天9點前要趕到鄉里開視頻會,大家路上注意安全。”日前,邢臺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馮書軍早上7點就和幾位工會幹部出發,趕往疫情防控包聯的城計頭鄉。

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邢臺縣總工會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包村任務,馮書軍和其他工會幹部第一時間趕到城計頭鄉,開展駐村防疫值守工作。

“當時的主要工作,一是嚴防死守,封村限行。二是做好防疫宣傳,採取拉橫幅、張貼通告、解答問題等多種形式,普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知識,並協助村幹部迅速開展對自外地返鄉人員摸排統計,引導群眾提高防範意識,減少外出、杜絕聚集活動。三是做好防疫卡點的檢測員,工會幹部每天輪流在路口卡點值守,不漏一車、不漏一人,確保萬無一失。”馮書軍介紹。

受疫情的影響,城計鄉一家企業生產的香菇出現了滯銷。馮書軍在防疫值守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就立刻動員參與城計頭鄉防疫工作的領導幹部採購香菇,並推廣給單位一起購買,協助促銷香菇800公斤,有效緩解了該公司香菇滯銷問題。

工會幹部郭志強負責在後溝近村值守,在做好包村值守的同時也兼顧各項慰問工作的統籌協調。在防疫值守期間,一名村幹部手機壞了,在封村斷交的情況下沒辦法及時購買,給防疫工作開展帶來了困難。郭志強知道之後,第二天就從自己家裡拿一部備用手機送給該村幹部。“這下就不會耽誤防疫工作啦!”拿到手機後村幹部連聲道謝。

工會幹部鄭立明在前教場村駐守。初到該村時,他了解到抗疫物資非常緊缺,只能靠水銀體溫計測體溫。於是,他想方設法找來兩支額溫槍和一批口罩交給村裡使用,解了燃眉之急。村民左光錫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藥物已經吃完,只有50公里外的市區才能買到,在封閉管理的情況下,買藥成了大難題。鄭立明得知情況後,先後3次為其在市區代購,老人非常感激。

工會幹部趙凇毅,不顧自己工傷手術還未痊癒的狀況,積極要求參戰,並駕駛自家車駐紮在城計頭鄉後教場村。他利用縣工會微信公眾號廣泛宣傳引導,發佈眾多防疫知識和注意事項,有效助力了抗疫工作。

工會幹部李彥軍負責花木村的值守工作,身患糖尿病多年的他在值守了十幾天之後出現了多種併發症,只能就醫治療。隨後,工會幹部陳俊英主動請纓加入戰疫工作。雖然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但他堅持完成疫情期間的各項工作任務。有一天他的血壓升高,頭暈得厲害,鄉、村幹部都讓他休息,陳俊英卻說“關鍵時候絕不能掉鏈子”,吃了兩片降壓藥又繼續值守。

邢臺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霍立軍,除參與駐村防疫值守外,還積極與同事一起慰問醫務人員、交警等抗疫一線工作人員,以及援鄂醫務人員家屬。截至4月1日,邢臺縣總工會共走訪慰問援鄂醫護人員家屬4名,一線防疫人員700餘名,發放慰問金8.93萬元、方便麵500箱、火腿腸100箱、大米160袋、麵粉160袋、食用油160桶。

“現在戰疫工作轉到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階段,隨著復工復產和人員流動加速,疫情防控還不能鬆勁,我們依然堅守在防控崗位。”馮書軍堅定地說。

■本報記者王立鵬

馬月 抗疫戰場上的“糧草官”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馬月張貼防疫告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後勤保障是基礎,也是關鍵。在清河縣總工會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背後,活躍著一位“糧草官”——工會幹部馬月。

“3號樓一隔離戶需要2顆圓白菜,3根胡蘿蔔,5斤蘋果、5斤雞蛋……”疫情防控期間,馬月的微信上經常收到採購“訂單”。在清河縣總工會分包的朝陽花園小區有5戶外地返回人員,按照規定全部採取居家隔離觀察。隔離戶的生活保障成了馬月心中最掛念的事,對居家觀察人員詢問身體狀況、採購生活物資,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馬月每天的忙碌溫暖著居家隔離群眾的心,換來了一句句小區居民的感謝:“辛苦了小夥子,多虧有你啊,謝謝!”

“我是在春節期間加入抗疫戰鬥的。”馬月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作為機關後勤負責人的他立即停止休假返崗,迅速投入應急保障工作。他還起草制定了縣總工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後勤保障應急方案,從為一線值勤人員提供後勤物資安全保障,到確保疫情防控物資科學分配;從保證執勤戰友們的休息、安全飲水和就餐,到做好機關內部安全消殺,每一項工作都做出明確、詳細要求。

“決不能讓辛苦工作在一線的同事有任何被感染的風險。”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由於疫情爆發突然,面對防控物資需求數量多、市場供貨少的嚴峻形勢,到哪裡能採購到防控物資、可以提供多少貨、如何購買,成為馬月時刻緊繃在腦海裡的大問題。他化身最神通廣大的“採購員”,想方設法為一線防疫職工提供防護裝備。他一方面主動與縣有關部門對接,一方面自主向社會採購防控物資,全力確保一線執勤人員防護安全,切實築牢疫情防控後勤保障。

為杜絕交叉感染的風險,馬月督促保潔人員對機關各科室和公共區域每天進行2次消毒,設置體溫檢測點,對單位上班人員和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認真做好登記,有效地保證了機關人員的防護安全。

在防疫保障這個第二戰場,馬月深知肩頭的責任重大。有一次,半夜颶風突起,本在哄孩子入睡的他想到分包小區門口的值班帳篷加固得不太好,很有可能被強風吹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他頂著大風連夜趕到執勤點,和值班同事們一起把帳篷扎牢,才安心回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馬月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黨和工會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

■本報記者王立鵬 通訊員韓光

施佳生 讓務工人員享受“孃家人”的溫暖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施佳生上門登記核對居民信息

“疫病無情、小區有愛,關愛居民、感恩崇禮”,望著錦旗上幾個金燦燦的大字,張家口市崇禮區總工會副主席、崇城花園小區防控組組長施佳生心中五味雜陳,“此時此刻,我慶幸,也自豪!”

2月6日,響應崇禮區委組織部號召,施佳生迅速投身到崇城花園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26棟樓、1642戶、3948人,密集度的小區住戶和大量流動人口給疫情防控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巨大的工作壓力面前,施佳生始終緊繃“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這根弦,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對進入小區的人員和車輛逐一排查。作為小區防控小組長,他時刻守護在崇城花園的門口,至今沒有休息過一天。防控期間,他帶領組員對小區進行了4輪系統摸排,近1.4萬人次的信息資料從他手中上報社區,142名從北京、天津、雲南等地返回的隔離人員信息他了然於胸。

“施組長,我們計劃這幾天回崇禮,需要辦理哪些手續?”2月15日下午7時許,一個江西籍的來電打斷了施佳生手中的工作。原來,來自江西的周文多年來一直在崇禮做生意,兩個孩子均在崇禮上學。春節期間,他們一家4口人前往老家過年,因為特殊情況需要儘快返回崇禮。

“您需要提供當地居委會自疫情以來開具的行蹤軌跡證明,當地定點醫療機構的健康體檢證明,來崇須居家隔離14天……”疫情期間,面對首例返崇務工人員,使有著多年群眾工作經驗的施佳生格外惦念。

如何讓返崇務工人員安全度過隔離期,生活物資怎麼保障,生活垃圾如何處理……在施佳生的主持下,工作組連夜研究,針對返崇人員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和日常事務安排。

十多天來,施佳生靠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周文等眾多返崇人員保持聯繫。在這期間,他們需要的東西一樣不落地送到了家門口,就連門口的垃圾桶,每天都有工作人員統一收集處理,有時他們甚至沒能和工作人員見上一面。對於重點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工作組每日上門測體溫並登記健康狀況,耐心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遇到突發情況,施佳生堅持早介入、早登記、早化解,確保防控期間人員流動情況及時掌握,做到精準監控、不漏一人。

“這次疫情,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孃家人’3個字的真正含義。”周文說,隔離的這十多天裡,他和妻子每天都在關注疫情方面的新聞,深深被社區防控人員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措施、最果斷的行動、最“硬核”的擔當感動。

3月17日上午10時許,忙完手頭事務的周文,帶一家4口人急匆匆走進崇禮區崇城花園小區防控小組辦公室,將一面錦旗送到施佳生的手中,向堅守一線,為他們一家提供無微不至照顧的工作人員,表達心中最真誠的謝意。

■本報記者高會坡

趙桂琴 我給一線英雄備“鎧甲”

我的戰疫故事——致敬抗疫工會人

■趙桂琴(左一)搬運防疫物資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時刻,醫療物資緊缺,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為節省防護服,四五個小時不敢喝水……這對於後方負責採購、調撥、準備醫療物資的人員而言,壓力有多大?”趙桂琴說,她感受最深。

趙桂琴是河北省胸科醫院的總會計師、院工會女工委主任。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省胸科醫院作為我省唯一一家新冠肺炎省級定點救治醫院,接受我省衛健委委託,承擔我省多批援鄂醫療隊員裝備和省醫療物資庫物資的採購、調撥和保障任務。在省胸科醫院及時成立的10個工作組中,趙桂琴負責的保障和捐贈組,直接承擔了這一重任。

當時,庫存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相關生產企業因春節來臨,生產線上的職工都放假回家了。可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沒有“鎧甲”,怎麼作戰?這可急壞了趙桂琴。

她一邊組織發動保障組成員和醫院長期合作的醫療生產、採購單位電話溝通,掌握可能採購到的醫療保障物資的數量,瞭解拓展采購渠道的可能性,一邊向省應對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衛健委反饋情況,請求省衛健委協調有關部門,幫助生產企業緊急恢復生產。

2月上旬、中旬,在全國醫療防護物資最緊缺的時刻,我省的供應和保障同樣捉襟見肘。趙桂琴在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的驅使下,但凡有一線希望,馬上就把電話打過去,唯恐錯過機會。國內、國外全面尋找貨源,吃住在醫院,為確保防護用品質量,保證資金安全,她連夜組織專家研究國外防護標準。

“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應對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總結、汲取。單從醫療應急物資的生產、檢測、庫存保障講,建議醫療防護物資的庫存要確保日常備用達到一定數量,並定期檢查——只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能在突發不測時,做到應對泰然。”趙桂琴說。

讓趙桂琴欣慰的是,通過領導協調,2月1日,我省一個地級市把當地儲存的8000套防護服緊急運送過來;省衛健委派出幾批幹部到相關生產企業督導復工復產,500件隔離衣連夜拉回;之後,幾十件、幾百件防護服先後從各地徵集過來……讓我省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的狀況逐步緩解。

隨著國內外對我國疫情防控宣傳力度的不斷增大,海外華人華僑、國內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援助物質源源不斷地分配到我省有關部門。

“到省衛健委物資派發地、省紅十字會取運物資,在省胸科醫院門口直接接收社會捐贈物資,趙桂琴還要不停地做各種協調工作,有時和保障組的成員一起,做具體的裝卸、搬運工作,經常工作到夜裡11點多……”省胸科醫院工會委員胡曉霞說。

日常接收的捐贈醫療物資,無論是來自社會的捐贈,還是海外華人華僑的捐贈,都要逐一做防護質量檢測,絕不能讓一線英雄們穿戴不合格的“鎧甲”。篩出來的諸如工業用的防護衣等,達不到醫用防護功能的,也不能浪費。“每一份愛心,我們都要倍加珍惜。我們根據功能和使用要求,把這些物資分派到醫院消殺、醫療廢物清運等合適的崗位,做到了物盡其用。”趙桂琴說。

■本報記者王井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