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進入頭條等自媒體創業是不是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鴻雁讀書感悟


前言:

自媒體創業門檻低這個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屬於輕資產創業,不用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很多沒有專業技術的網友通過一個部手機就可以自媒體創業,有的也確實做得很不錯,可是如果要把自媒體作為自己的一個創業事業來做,那麼必須要了解自媒體創業的

必須具備的的三個要素及八大變現模式。

第一要素:

首先要有新聞源

這個新聞源可以是自己發現的,也可以是別人提供的,最重要是一種對新鮮事物、熱點事件的敏感和把控;

第二要素:

要有創作能力

比如寫作、拍照、攝像剪輯等。如果你有好的聲音、有表演的天份,這也算是一種能力;

第三要素:

有發佈渠道

目前無論是綜合的還是專業的,各種基於手機開發的APP層出不窮,而且自帶流量。你只要免費註冊就可以發佈作品。

這三項缺一不可。同時,如果你能在堅持運營的同時,加入一些小創意和推廣手段,那麼創收的路會比別人走得更快更遠。

自媒體人創收,我們經常叫流量變現。粉絲多的,叫自帶流量。那麼沒有粉絲的,就不能變現嗎?也不盡然。最關鍵的還是內容好,原創,首發,有亮點。自媒體的掙錢路徑歸納為八條,歡迎大家補充。

八大變現模式

1、廣告。

這是最常見的創收方式,尤其在現階段使用最多。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公號,自媒體人可謂輕車熟路。又或者有人打造兩微多端的自媒體矩陣,一篇文章十多個平臺一起發,要價二三十萬也很平常。不過隨著微信公號的打開率越來越低,微博粉絲價值的逐漸稀釋,對於很多新人來說靠廣告掙錢有些吃力。

2、稿費。

我上文中提到,沒有粉絲也能掙錢,就在這兒了。我給這種創收手段起名叫稿費,也有的平臺叫獎金。它是指你發出的文章被平臺推送後,根據網友閱讀的多少進行獎勵。這比傳統意義上的稿費更科學。首先它是各種資訊平臺吸引高超寫手的一個手段,大家都在跑馬圈地,看誰給的獎金高。其次,你可以沒有一個粉絲,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平臺為什麼會推薦,一個推薦後網友為什麼會打開。這裡我不說技巧,只講原理。比如一點資訊有點金計劃,今日頭條有青雲計劃等。一個好的手寫,幾個平臺月收入過萬不是問題。

3、打賞。

如果說稿費是平臺方對寫手的獎勵,那麼打賞則是網友的一種個人獎勵行為。兩微多端平臺很多都具備打賞功能,但尤以微博微信公號最為常用。不過打賞功能是需要有強大粉絲基礎的,不光人多,還得有粘性,願意付費。像崔永元一篇文章,兩天之內有九千多人打賞,收入11萬元。直播平臺也是一個打賞重地,買道具送主播,經常一花十幾萬,這種事件也常見報端。

4、會員。

對於個體的自媒體人,要想收會員費就得成立一個組織。目前比較典型的是一些學習型社群,比如知識星球。或者自己建微信群QQ群進行收費管理。

5、付費問答。

對於微博和知乎上的一些牛人,網友還是願意付費請他們回答問題的。比如微博上的機制,是提問者付費,平臺方收10%手續費。圍觀者付一元,平臺方收10%手續費,然後剩下的錢提問者和回答者各一半。因此,有時候提問者還能掙錢。

6、付費閱讀(看\\聽)。

對於一些優質內容,網友是願意支付費用的。比如微博上的付費閱讀,以及像懶人聽書這樣的聲音軟件,付幾十元聽一本書還是大有人在的。

7、電商。

這裡的電商並非是在微信上推廣微店或是在微博上掛一個淘寶,而是類似PC時代淘鏈接,根據文章帶來的銷售進行返傭。目前很多新聞類APP正在進行內測。如果這一塊放開,將是自媒體人新的經濟增長點。

8、其他。

這裡指自媒體火爆之後,所帶動的周邊產品或服務。比如英國報姐的微博等平臺火了之後,開始發佈一些留學信息,舉行線下留學展。

對於已經有了穩定收益的朋友,我建議可以多方考慮,不要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對於摩拳擦掌的新手,我建議做好運營吃苦的準備,否則可能刻意為之卻收入寥寥。

我是魯大師,讓你輕鬆闖職場,有要諮詢可以。


魯大師讓你輕鬆闖職場


我覺得還沒有吧,只要你有創意,你就可以分得一杯羹。


我是小肥Q


不會的!

首先要理解自媒體的一個基本屬性:那就是去中心化!

什麼叫去中心化?舉個例子,在移動互聯網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們瞭解信息去哪裡看?電視,廣播。報紙。

這就是中心化,一個城市就一個電視臺吧?一個城市就幾份報紙吧,你如果不看他們,你就瞭解不到信息,前幾年手機上流行訂閱手機報,手機報全部是一家中心發出,面對廣大受眾的。

漸漸的,互聯網來了,2000年左右的時候,我們發現論壇,貼吧什麼的火起來了,人們第一次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的部落了!他們都是跟自己喜好相同,並且具有強鏈接的人!

後來還有一個校內網。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以學校來劃分部落,連接感不強。你不能保證你的校友跟你有一樣的喜好吧?

這時候,去中心化的苗頭就開始了。早期貼吧,論壇裡有很多意見領袖。現在稱KOL。其實早期就是我們說的大神。

我們回到去中心化。意見領袖搭上移動互聯網快車之後,傳播更加方便了。試想一下,你喜歡李子柒,但是卻只能電腦上網的時候看到她,這樣粉絲粘性也不善於鞏固。

有了移動互聯網,吸粉簡直太容易了。只要你內容有水準,吸引粉絲一點都不難,畢竟,我們只需要打開手機,喜歡的內容就會自己送到你面前。

這就為去中心化做了鋪墊。就美食來說,你會只關注李子柒嗎?頭條覺得你喜歡美食,會給你推薦滇西小哥,半噸,還有徐大sao,只要每個人把自己特色發揮到極致,就不怕沒有人氣。

同樣的,你喜歡電影,不會只關注越哥說電影,你可能還喜歡調皮的大白話說電影,喜歡深度解說的何止電影等。一個電影細分,原來我們傳統時代只能看第十放映室,集中在這個中心裡,現在卻是各有特點,百花齊放!

所以,不要用傳統思維固話這個行業,去中心化勢不可擋,人人都可以很精彩,要垂直要精彩,現在做不成的人只會拿趨勢來當藉口。但是你真把他放回幾年前,他就一定能成嗎?

不一定,藉口太多,桎梏太多,終將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