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鄭州再超長沙,能坐穩嗎?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豔美

在中部地區,武漢一直穩坐“老大”位置,“老二”之爭卻頗為激烈。

最近公佈的《2019年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鄭州GDP為11589.7億元;對比長沙此前公佈數據,經初步核算,其2019年GDP為11574.22億元。

也就是說,鄭州以15.48億元微弱優勢險勝,時隔十年再次超過長沙。鄭州GDP排名也由去年全國第16位,升至第15位。

“萬億俱樂部”城市近兩年GDP及排名

時隔10年鄭州再超長沙,能坐穩嗎?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公報

一直以來,這兩座體量相當的中部省會城市你追我趕,因此常被拿來比較。在鄭州數據正式公佈前,就有不少對其能否成功將長沙拉下馬的猜測。

不過,鄭州能否坐穩這個位置,恐怕還要打一個的問號。

長沙怎麼了?

2019年,鄭州GDP增速6.5%,剛剛跑贏全國6.1%的平均水平。對比之下,長沙2019年GDP增速高達8.1%,在全國17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排名第一。

而查閱兩座城市2018年統計公報,鄭州和長沙GDP分別為10143.3億元和11003.41億元,二者差距還在860億元左右。

那鄭州是如何實現“逆襲”?這或許與GDP修訂有關。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之後,全國在2019年底開始實行GDP統一核算,各地也對2018年數據進行了修訂。

據鄭州市統計局4月3日消息,根據普查結果,鄭州2018年GDP修訂為10670.1億元,比初步核算增加526.8億元。

長沙尚未公佈2018年修訂數據,不過,其2019年統計公報中明確寫道,“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早在去年初,長沙就曾修正2017年GDP數據,從10535.51億元下調至10210.13億元,調整幅度達3%。

而從一組對比數據來看,長沙再次“擠水”的可能性不小。

僅從中部地區來看,根據最新公佈的2019年數據,對比修訂前的2018年數據,鄭州、長沙、武漢三座省會城市,GDP增長絕對額分別為1446.38億元、570.81億元和1375.92億元——長沙的增額,不到另外兩座城市一半。

以此計算,長沙2019年GDP名義增速僅為5.2%,鄭州和武漢則分別為14.3%和9.3%。由於後兩座城市2018年GDP存在不同幅度上調,修訂後,鄭州和武漢名義增速分別變為8.6%和8.7%。

剔除物價變動因素之後,按照可比價格計算,鄭州與武漢官方公佈的增速——也就是實際增速,均較名義增速有所下降,分別為6.5%和7.4%。長沙卻不降反升,達到8.1%。

時隔10年鄭州再超長沙,能坐穩嗎?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公報

其實,長沙GDP實際增速大於名義增速已非首次。

其修正2017年數據時就有分析指出,通常情況下,由於整體物價上漲,GDP名義增速多大於實際增速,但長沙2018年名義增速僅4.4%,實際增速卻高達8.5%。即便按修正後數據計算,長沙2018年名義增速從4.4%變成7.8%,仍低於官方公佈的實際增速,這或與其主動“擠水”緊密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據界面新聞去年12月底報道,國家統計局官網當年累計披露182起企業(單位)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處罰決定,其中超過半數指向湖南省會城市。與此同時,去年3月,湖南在全省範圍啟動統計數據質量全面排查整改工作。

GDP拉鋸戰

實際上,2016年鄭州“擊敗”長沙加入國家中心城市陣營時,就曾引發熱議。單從經濟體量看,兩座城市的“糾葛”由來已久,GDP一直咬得很緊。

自1978年以來,除少數年份外,鄭州GDP曾長期領先長沙。2003年,兩座城市攜手邁入千億大關,長沙略有領先,但第二年即被超越。2006年,鄭州GDP突破兩千億,長沙2007年也邁上這一臺階。2008年,兩座城市再次同步,一起突破三千億門檻,此時鄭州仍然處於領先地位。

時隔10年鄭州再超長沙,能坐穩嗎?

數據來源:wind

轉折發生在2009年。

根據《瀟湘晨報》報道,這一年,長沙GDP達到3744.76億元,總量超過濟南、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躍居第7位。同時,長沙GDP總量也首次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前20位。

差距在隨後幾年擴大到千億級,但長沙的優勢始終未能完全拉開。2017年、2018年,長沙和鄭州相繼躋身“萬億俱樂部”。2019年,鄭州終於再度反超長沙。

對鄭州來說,經濟發展的拐點出現在2011年。

這一年,富士康建成投產,鄭州經濟也開始一路狂飆,先後趕超煙臺、東莞、瀋陽、大連,排名一路攀升。作為蘋果手機核心代工廠,鄭州進出口額、航空貨運量也開始“水漲船高”。

2019年發佈的《河南經濟藍皮書》顯示,富士康佔河南單一省份外貿進出口比重從2011年的28.7%一直攀升至最高峰2015年的67.5%。

而據國家發改委日前透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五個大機場集中了全國90%的國際貨運量。2019年,鄭州機場客貨吞吐量保持中部雙第一。

在此基礎上,2018年7月公佈的《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形成以鄭歐、鄭美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

而作為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2016年,“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規劃出爐,鄭州晉級“米字型”綜合交通樞紐,交通樞紐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也是在這一年,鄭州正式入列“國家中心城市”,向“成為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和‘經濟極核’”邁進。

《河南日報》在去年初發文稱,從無名小縣到現代化大都市,鄭州的異軍突起,“得益於鄭州將自身發展,置於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中”。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鄭州地位再獲提升。今年初舉行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要推進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

強省會之爭

不過,15.48億元的差距,可以說微乎其微。有分析認為,長沙不是沒有再度翻盤可能。

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2020年,長沙為自己設定的GDP增速預期為8%左右,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高的目標。而按照鄭州2019年6.5%的增速,能不能守住現在的位置,尚難下斷言。

在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的時代,未來格局究竟將如何改寫,兩者的人口、經濟等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或將成為競爭關鍵。

作為湖南省會,長沙GDP在省內佔比已從1952年10.4%提高到2019年29.1%,中途還一度突破30%。

河南也提出,作為經濟總量全國第五、坐擁一億人口市場腹地的中部大省,河南“迫切需要一個明星型中心城市,來承接、吸引、集聚和消化各種資源,以在區域競爭中立於主動之地”。

但單從強省會重要指標——首位度上比較,鄭州還稍顯遜色。到2019年末,鄭州以21.4%的經濟首位度,差長沙近8個百分點;人口首位度上,鄭州10.7%的成績也低於長沙12.1%。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兼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曾指出:城市格局通常由人口、產業和建成區面積等因素形成,而人口往往是城市格局形成的核心。因此,觀察任何一個城市是發展還是停滯甚至退步,只要分析其人口增減變動情況,基本上可以準確得出結論。

作為我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省會,這正是鄭州一大優勢。到2019年末,鄭州常住人口達到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這也是鄭州常住人口連續9年增長超過15萬人。

時隔10年鄭州再超長沙,能坐穩嗎?

數據來源:wind

《2018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顯示,每10個跨市流動的河南人,6個都來了鄭州;到河南的10個外省人中,3個半落戶鄭州;教育程度高的高層次人才,也大量落戶鄭州。

不過,近年來,常住人口還在800萬量級的長沙也在加速追趕。2019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長23.98萬人,超過湖南全省增量,顯示出強省會的吸引力。2019年,在中部三個省會中,無論人口增量還是增幅,長沙都是最為亮眼的。

當然,與長沙相比,鄭州的短板也很明顯,比如教育資源少、工業起步晚、高科技技術企業少等。僅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2019年底,鄭州首次突破2000家,而長沙已超過3000家。

如今,作為“工程機械之都”的長沙正在深耕智能製造;鄭州最近則提出以“新基建”帶動新舊動能轉換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鄭州”建設。未來的GDP拉鋸戰,一切皆有可能。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