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涇縣理論宣講:講準“普通話”講好“地方話”--新聞列表--安徽--地方--首頁

“廣大村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弘揚優秀家風的話題……”每天上午,涇縣榔橋鎮河西村境內的大喇叭總會在固定時間準時響起,村書記胡永峰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全村村民進行理論宣講。

今年以來,涇縣在榔橋鎮河西村試點建設的“舉旗幟 送理論”欄目,該欄目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鎮村傳統文化、重點工作、先進典型故事等內容,已創作出了以弘揚家風、疫情防控、基層治理、重大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等主題微宣講課程7篇。並通過同期聲和方言兩種方式進行播放宣講,得到很多群眾的點贊。

據胡永鋒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理論宣講,但農村黨員群眾普遍存在著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生產較忙、難以坐住等問題。在農村開展理論宣講,如果將大家聚在一起,一味地用普通話照本宣科、逐條逐句通讀有關內容,聽者可能會流於形式,調動不了積極性,形成不了濃厚氛圍。考慮到實際情況,該實踐站在農村“大喇叭”上做起了文章。

“想要抓住聽者的心,關鍵是語言要中聽。針對農村實際,用方言講理論,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村民們會有一種自家人的親切感。”榔橋鎮黨委書記朱成剛表示,很多時候某些條句用普通話解惑釋疑大家聽不明白,用一句通俗易懂的當地土語就能直抒胸臆,如果能再多運用一些村民朋友們熟悉的當地諺語、歇後語,幽默風趣地把注意力拉到理論內容上,效果會更好。尤其是在今年春節期間,該村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防控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實際,用身邊的小故事講出大道理,會讓群眾覺得理論知識離自己的生產生活很近,願意聽,聽得懂。

“蕪黃高速建設在我們村開工不少日子了,涉及到徵遷賠償什麼的總免不了有些爭議。我們有問題就想著找村裡,村裡也總是盡心盡力地給我們解決。”村民組文大爺感慨道,“可不能小瞧了村裡這個‘和事佬’工作,廣播裡說了,調解是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手段。要相信我們的鎮村幹部,通過調解協商,化解矛盾,才能鄰里和睦,把日子過得舒心吶!”

“從疫情防控講到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每一期的內容都緊跟實際,語言親切而樸實,讓年紀大的村民們很容易接受。”該村的90後人大代表洪燕說,“就拿打贏脫貧攻堅戰來說,很多群眾片面地認為是給錢扶懶漢,但聽了政策的通俗宣傳和身邊自強不息的貧困戶奮鬥故事後才明白,原來扶貧更多的是扶志與扶智的結合。”

據瞭解,為進一步規範“舉旗幟 送理論”欄目建設,該村制訂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完善廣播臺賬及播出內容檔案,推動該欄目規範化、常態化。同時,成立欄目課程開發和播放志願服務隊,並計劃開發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傳統文化、社會民生、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移風易俗7個專題和具體20個課題的理論微宣講的課程,講準“普通話”講好“地方話”,讓理論宣講聽得進、聽得懂,用好同期聲,用活“百姓聲音”,增強宣講的感染力,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淳周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