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為什麼要當兵?”

相信每名官兵都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許多人參軍理由很簡單

或許是因為看了一部軍旅電視劇

或許是參加了一次天安門升旗

或許是被徵兵宣傳片吸引……

“為什麼會選擇火箭軍?”

大抵因為“東風快遞”炫酷豪橫​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火箭軍部隊

能夠親手按下“東風快遞”發射按鈕

是大部分官兵的夢想

但這份“特權”卻只能歸屬發射單元​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前期,火箭軍某部組織了一次

轉崗意願摸排

一部分保障分隊新兵紛紛表示

想轉崗至發射分隊

為啥?新兵回答都很直接:

“先遣設營、警戒都是外圍工作,離打仗太遠”

“咱也想操作一下高精尖武器裝備‘見見世面’”

“保障要素出力多,但技術含量差點意思”

……​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當兵就想打仗的事

想走進戰場、鑽研打仗這沒錯

但倘若認為保障分隊

遠離戰場、沒有“技術含量”

這事就值得推敲推敲

無論是發射單元還是保障要素

都是保證導彈上天的重要一環

保障分隊的“打仗屬性”該如何體現

該部通過用“數據思維”牽引練兵備戰

幫助官兵找回了精神座標

他們是這樣做的


對策舉措​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該部隨即以問題為導向

瞄準靶心、對症下藥

從思想糾偏入手

組織官兵圍繞“實戰精保差距在哪裡”

開展討論交流活動

對現代戰爭的作戰保障需求、號手崗位職能

進行解剖式分析

校正官兵“保障也是打仗”的精神“準星”​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從訓練內容入手

科學構設戰場環境

融合各類特情處置科目

加強在複雜天氣、惡劣環境

等條件下的專業訓練

在極端條件下檢驗裝備作戰性能

在險難環境中錘鍊官兵適應能力​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從訓練方法入手

堅持用“數據思維”統領訓練全程

對4個科目15項操作內容進行分值量化

為每位號手建立訓練檔案

值班員每日採集、更新、審核訓練數據

讓鮮活數據為專攻精練“指向”

確保訓練數據可視、實戰差距可找、對照問題可練


變化效果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訓練場上,熱火朝天

第一輪陣地測量剛結束

迅速將訓練數據

與作戰指標進行對比

精準量化出訓練“實戰差值”

“數據思維”不僅讓保障分隊官兵

找到了“技術存在感”

也找到了自己的“打仗屬性”

訓練“數據庫”越細

打仗“精準度”越高

面對部分官兵轉崗要求,看他們如何留人留心

在近期組織的一次專業綜合考核中

測地分隊根據訓練數據

對各崗位處理精準分工

在夜間全防護狀態下的操作用時

直逼日間優秀標準

官兵也紛紛坦言

感受到了“打仗”滋味

保障分隊如今更有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