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不知道曾几何时,“妇女”这个让女性挺直腰杆的词变成了贬义词,用小姑娘的话“你才是妇女呢!”。“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解放”这些话语,曾经让中国女性激情澎湃,大大地改变了中国旧社会绝对男权至上的情况,新中国第一位女性拖拉机手还被印上了人民币上,绝对是无上的荣耀。至今,保护女性权益的组织还是妇女联合会,“妇女”这个词,是可以凝聚所有女性力量和期望的词,也是中性词。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妇女”一词被莫名其妙的异化、丑化,到现在源头还不确定,但在这中间,媒体及社会潮流绝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中,除了劳动权益保护、性别平等权利等诉求,女性独立也是核心话题。在女性独立的语境中,不仅仅是经济独立、政治地位独立,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大部分女性,在经济独立上都能有非常大的突破,但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习惯反而愈演愈烈。媒体说吃猪蹄能美容,大姑娘小媳妇啃猪蹄啃的不亦乐乎;媒体说“包”治百病,有些女孩子攒数个月工资买名牌包为自己治“病”;有些人说“妇女”一次有歧视的意思,很多女性马上对这个无辜善良的称呼加以抵制。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随着“妇女”一词的变异,三八妇女节也变成了“女神节”、“女王节”,无上的赞美和恭维让部分女性感觉到了“幸福”。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毫无疑问是绝对主力。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商家为了销售业绩。为了利益,商家可以制造出无数个节日,这些节日戴着人文关怀的面具,真实面目却是购物节,什么“圣诞狂欢购物季”、“浪漫情人节购物季”、“春天的约会购物季”、“双11”、“双12”等数不胜数。当然,在推动消费、增加就业方面,确实作用明显,但在事实上,让部分女性陷入“消费怪圈”不可自拔。买了这个一百多的口红,眼影也得配套;妆容齐备了,首饰也要应景;这个裙子得有两双不同风格的鞋子来搭配,买了新的手包,外套也得跟着换了。上个“节”都没买衣服,这个节不能再委屈自己了。这样的消费节奏,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是“女神”,女神要有女神的优雅和气派,你是“女王”,女王要有女王的雍容和华贵。可是,女神和女王都是靠衣着和妆容吗?其实,内心的粗鄙用奢侈品都无法掩盖,放弃对自己内心的改造,杜绝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灵魂,单单专注于外表,不是中国女性的真实面目,只是暂时被蒙蔽了而已。

从妇女节到女神节、女王节,是女性的胜利还是商家的陷阱

“女神节”、“女王节”名称的变迁,让部分女性认为是自己的影响力变强了,因为有人需要讨好自己这个群体,自己有了话语权。其实不然,在对女性称呼越来越美好的今天,女性面临的性别歧视、生活压力、性骚扰、家庭暴力并没有杜绝,反而有难以革除的趋势。根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30%的已婚妇女遭受过家暴;智联招聘2009年职场性骚扰调查显示,40%女性遭办公室性骚扰。在性别权利仍在被侵犯的时候,沉迷于美好的称呼,忽略部分女同胞不幸的遭遇,是盲目乐观的。被人称“女神”,难道真的就活得像个女神?也有人说,“女神”代表着一种渴望和期许,那么,在平等权仍未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受万众敬仰、像女王一样高高在上的待遇现实吗?我个人绝对,还不如真正争取到切实的平等和尊重,放弃不现实的渴望和想象。

从“妇女节”变成“女神节”、“女王节”,不代表女性地位的上升,也不是女性的胜利,而是商家盯紧了你的钱包,让你开心地消费而已。当然,可以享受这种过程,但不要沉迷于称呼的美好,毕竟,你离“女神”还很远很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