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一首古诗来表达疫情后的心情吗?

安宝summer


担忧湖南武汉的情况,感谢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你们是最伟大的,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完成你们的使命,全国人民每时每刻的关注着你们,大爱无疆……[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


草原绿洲174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可能这首诗有人觉得不合适吧。但我觉得挺好。自打疫情开始,全国同胞们肯定在家都多少胖点了。人人离不开吃啊!我们农村人,都种地,隔往年这时候都在地里忙农活了。

我家地随不多,但是够吃的。花生油是自己的花生米挑拣出来打出的油。豆浆喝的永远是新鲜的,豆子是自己种的。煎饼是自己的玉米,高粱等粮食磨成糊自己摊的。面粉是自己家麦子磨的。都是自己辛苦得来的!

民以食为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好好吃饭!只要有个好身体,就有希望!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所有现在得到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因为来之不易!




秦时月儿


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医务人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下雪了,我坐在窗前,望着这雪。自然而然想起一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没有特意去想,这首诗就浮现在脑海里。大家都在家里自觉的不出门,街上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而现实真的平静吗?并不是。医务人员就像这孤翁一样,虽然我们在心里祝福他们。但他们依然的辛苦,我们并不能真切的感同身受。需要多大的勇气在这风雪里。只有披着简陋簑笠的他们才能真正揣度。

愿医务人员都能平安,愿已患病的医务人员都能顺利康复。都好好的!


可苏的画颜


每次看到有关武汉疫情消息,悲从心来,泪眼婆娑。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幅戴着口罩的黄鹤楼,更是心情沉痛。我觉得唐代诗人崔颢的那首《黄鹤楼》最符合当前武汉的形势和我的心情。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现在黄鹤楼前的景象也正如当年崔颢笔下描写的一样啊。空荡荡的黄鹤楼、空荡荡的街道……空气中都弥漫着悲凉的气氛,我心怎不哀伤?!

如今,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赶来支援湖北抗疫,又激起了我和全国人民心中的豪迈。正如毛泽东写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余头yutou


用毛主席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两首七言律诗《七律二首.送瘟神》来表达疫情后的心情是最好不过的了。下面大家来欣赏毛主席写的两首诗。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 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扬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身为人民领袖,为党和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日夜操劳。即使是日理万机,也时刻在关心着人民群众生活疾苦。当从党报上知道了危害群众健康的血吸虫被消灭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欣然命笔,诗成二首。

现在,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组成医、防大军,特别是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纷纷派出业务技术好、组织纪律性强、有高度责任感的医务人员奔赴湖北以及武汉疫区,支援战“疫”。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把这场战“疫”打胜、打赢,尽快让人民群众过上平安的正常生活。









抗疫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待在家里,想想抗疫一线的他们,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伟大的国家!尽管文化水平有限,字也不太好!但还是写出了以下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望各位老师指正[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一〉庚子鼠岁开局惊,瘟君冠毒染苍生。战疫虽无枪炮响,已闻铿锵誓言声。举国齐心驱瘟鬼,众志成城抗疫情。待到斩尽妖魔日,风清气正乐太平!。 〈二〉庚子佳节至,鼠岁开局惊,忽闻荆楚瘟魔獗,疫染众苍生,举国一盘棋,同心驱妖风!待到天使凯旋时,把酒敬英雄!




共舞人生999


但愿疫情早日结束,设想一下疫情过后的情景,我想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描写安史之乱平息后作者的喜悦之情。本次疫情,不是战争,胜似战争,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借用过来,也未尝不可。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译文

剑门关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好消息,听到消息我热泪浸湿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儿,愁容已经消散,胡乱收拾要带回家的书卷,真是欣喜若狂。明媚的阳光下我放声高歌、举杯痛饮,想到美丽的春色陪着我一起返回故乡,这是美好之极。马上起身,从巴峡穿过巫峡,抵达襄阳后直奔洛阳。

原诗赏析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忽传”表现了捷报来得太突然,“初闻”消息,激动不已,喜极而泣,以致“泪满衣裳”。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承接上联,表现了妻儿回乡心切、欣喜若狂,“诗书”也来不及规整了,随便“漫卷”一下。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纵酒”写实,是作者的行为,“青春”“还乡”写虚,是作者提前想象一下回乡的美好情景。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作者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了,连回家的路线都在脑海里全部过了一遍。

全诗除第一句叙事外,其余各句都能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作者一家的喜悦之情和回乡之切。

疫情化用

设想一下,在不久的一天,新闻上看到“新冠肺炎完全结束”,大家会不会也一样欣喜若狂呢?

各地居民出门不需再办理通行条,去商场不再担心谁可能是“潜伏者”,感冒了可以大胆到医院就医,家里食物没了不用早早出去疯抢,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可以胜利回师,在外的湖北人也可以去看看创伤治愈后的家乡……

到那时,长江水依然奔腾不息,黄鹤楼依然昂首矗立,我们静待那一刻早日到来。


零点拾韵


战胜瘟疫,全民皆功。其中的曲折艰辛,令人动容,使人铭记。可以说,这是一场伟大的战役!疫情过后,我想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首七律来表达我的心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主席用粗犷豪放的笔触,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险,战斗的惨烈,胜利后的喜悦,从中,伟人的风范,气度,主席宽广的胸襟,让我肃然起敬。

联系当前的战“疫”,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激烈的战斗呢?大疫当前,生死考验!无数医护人员,无数党员同志,无数人民群众,无数子弟兵,都冲锋在前,无惧生死,为什么?只为打赢这场硬仗,取得最后的完胜。那么战胜瘟疫后呢?当然要“三军过后尽开颜”:战争胜利了,需要记住的,反思的很多,但大家更要露出胜利的微笑,流出幸福的眼泪!







登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本诗赏析: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的一场考试!


呼市装修知识分享


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