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級戰列艦的興亡

說起大和級戰列艦,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從被製造到被擊沉,大和號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簡直是日本帝國主義滅亡史的一面鏡子。工業實力和資源匱乏的日本,無法以數量上進行對抗美國海軍,但又在1934年把美國看做假想敵的日本,必將以太平洋為戰場,進行最後的決戰,因此,日本海軍只能加強單艘艦艇的戰鬥力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

在急劇膨脹擴張慾望的日本,不惜代價完成一艘空前強大的戰列艦,為此動用了包括十餘萬噸的優質鋼材料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消耗巨資為造船廠添加大量設備,並特意將船塢加深。在整個建造過程中,日本前後花費了1500億日元(大約100億人民幣),平均每噸排水量需要200萬日元。這就是以舉國之力來建造的鉅艦“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是最後一代戰列艦中裝甲最厚重的一艘,事實上也是整個戰列艦發展史上裝甲最厚重的一艘。按照設計要求,該艦上的裝甲應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兩萬米的距離上的打擊(炮彈精準著艦速度在500米每秒左右),主甲板能抵禦從3900米高空投下的800千克重型航空炸彈。

為實現上述要求,大和號一共安裝了2.2895噸裝甲和防護板,佔全艦正常排水量的百分之三十三。相當於當時日本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大和號的主炮塔是全艦防護最為堅固的地方,其炮塔正面裝甲厚達650毫米,帶有45度傾斜角,側邊250毫米,後部190毫米,頂部270毫米。

大和級戰列艦的興亡

為了創造出這些史無前例的厚重裝甲,日本耗巨資從德國購進了1.5萬噸級別的超重型水壓機。在主炮的建造過程中,日本人發現,由於大和號的主炮的超大口徑,開炮時巨大膛壓很快就把炮管報廢了。為此,造船廠工人絞盡腦汁想出辦法,他們將一大一小兩根炮管套在一起,通過加熱和冷卻處理,利用熱脹冷縮的基本原理,使兩根炮管緊緊的結成一體。然後通過加壓擴張內膛,消除炮管內膛表面的小裂紋。使用這種方法制造出的炮管在試射的過程中取得了成功,壽命長達200~250發炮彈。

大和級戰列艦的興亡

大和號的首次海試和匆匆服役

1940年的大和號戰列艦建造完成併成功命名,從10月16日起,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海試,10月22日,這艘七萬噸的鉅艦在海試海域獲得了27.46節的高航速,海試獲得了成功。12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進行了首次主炮射擊,9門460毫米口徑火炮指向同一側船舷,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聲音連離海岸線8千米的居民都聽見了。單發1.46噸的巨型炮彈打向20000米外,9門460主炮齊射產生的後坐力達到了80000千牛。

1945年,包括大和號,長門號,武藏號,金剛號等五艘大型戰列艦。和十艘重型巡洋艦,跟兩艘輕型巡洋艦,十四艘驅逐艦在內的日本艦隊開向萊特灣。在其航行的時候,大和號戰列艦擊沉了美軍的一艘驅逐艦“霍埃爾”號驅逐艦,共268名美國軍人陣亡。美軍隨後派出了衣阿華號戰列艦,新澤西號戰列艦為首的美國海軍艦隊朝大和號發起進攻,但由於日軍司令擔心燃料不足,未能與美軍交手,開始撤退。這也導致了戰列艦的史詩級戰爭留下遺憾。

大和級戰列艦的興亡

大和號戰列艦的最終結局

但隨後1945年4月,日本軍方在太平洋戰爭的戰場上已經力不從心,開始潰敗。4月5日日本派出大和號戰列艦在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進行自殺式攻擊,最終被美軍的第一波空襲中(包括132架惡婦式戰鬥機,98架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50架地獄潛水鳥式俯衝轟炸機)被中創,後部炮塔被炸燬,僅1人生還。隨後數沒魚雷擊中了大和號戰列艦,數百名日本軍人被從破口中湧入的海水淹死。隨後日軍艦隊指揮官下令棄船,不到十分鐘,大和號戰列艦的彈藥庫發生了大爆炸巨大的蘑菇雲衝向上萬米高空。

待到爆炸的硝煙散去,歷史上最重,最強大的大和號戰列艦已經永遠消失在了海面上了。最終,在大和沉沒4個月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