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作為二戰時期同盟國的成員,德國和日本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戰場上,肆無忌憚地橫掃對手。然而,就是這樣兩個戰爭強國,卻也並非是實力相仿。德國能夠擊敗號稱陸軍最強的法國,甚至差點擊敗英國,卻倒在了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皇家海軍面前,只能轉戰陣地向蘇聯進軍。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而日本則通過幾次海上戰爭,確立了自己在太平洋的海上霸主地位。雖然科技和軍工依舊落後,但也在《凡爾賽條約》後,小步快跑,追上了領先集團的海軍編隊。這支海軍也給太平洋戰場,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從這裡的比對我們不難看出,日本相較於德國來說,海上實力相對較強。但是,最終兩者的戰績如何?又是為什麼打出這樣的成績?

德國和日本海軍硬實力對比

日本在二戰期間擁有的海上戰力,其中航母25艘、34艘戰列艦、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2艘、驅逐艦177艘、潛艇174艘,總噸位193萬噸。可以說,日本擁有的海上戰力,在太平洋戰場上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抗衡。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反觀德軍在二戰期間,擁有包括俾斯麥級戰列艦2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2艘、德意志級袖珍戰艦3艘、德意志級前無畏戰列艦2艘、巡洋艦10艘、輔助巡洋艦10艘、驅逐艦42艘、潛艇1188艘、其它艦艇3306艘,總噸位近200萬噸。可以說,德國的海上實力,也不遜色於日本,但是從硬實力來看,還是日本領先。

是什麼造就了德國和日本海上力量的不同?

按照世界發展進程來看,德國作為早期享受工業革命果實的國家,其科技發展水平一直領先於世界。在一戰前,德國可以算是世界上科技最強大的國家,相應的,德國在軍事上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結果。這其中就包括了陸軍和海軍,這才給了德國敢挑起一戰的勇氣。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然而,德國卻在一戰中失敗,最終只能簽訂《凡爾賽條約》,其目的就是為了限制德國的經濟和軍事的發展。其中,《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更是統一了五個國家的噸位和主炮的口徑,成為全球通用的海上標準。但德國因為《凡爾賽條約》的存在,所以海上發展陷入停滯。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直到納粹黨上臺後,《凡爾賽條約》才正式遭到單方面廢除,與之相替代的則是《英德海軍協定》。協定中明確,德國海軍的總噸位數和潛艇噸位數,均不能超過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45%。不過,這也算變相的讓德國擁有了發展海軍的機會,這才有了後來德國海軍在二戰的實力。

日本的貢獻

德國海軍的發展離不開日本人的貢獻,因為在《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生效時,原本海軍實力稍弱的日本,得到喘息的機會。於是,日本開始加把勁,大力發展海上力量,並且很快追上了其他四國。這也是日本成為太平洋戰場主力的原因,因為其他幾個國家對於海上力量發展延緩。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日本還趁德國因為一戰失敗後的經濟衰弱期,開始在德國招募了大量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成為日本海上力量提升的關鍵。同時,德國還將He70俯衝轟炸機技術轉讓給日本,這才讓日本研製出了自己的戰鬥機。相反的,日本也將航母的設計圖交給德國,令德國的海上力量迅猛發展。

小結

德國本可以憑藉著日本的支援,快速發展海上力量,重新成為海上霸主。但是《英德海軍協定》的存在和“陸心說”的存在,徹底了改變了德國的戰略方向,轉而向陸軍、坦克裝甲車、飛機等軍備設施的研發和製造。

二戰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更強,那兩者的戰績怎樣呢

​所以,雖然日德兩國的海軍實力差距很大,但是最終取得了差不多的結果。

感謝你觀看黃仲彥的原創文章,寫作不易,記得點贊。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