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历史人物凡是被人熟知的,身上都会有比较鲜明的标签。西楚霸王项羽的标签就是悲剧英雄。给项羽贴标签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对中华民族是有功的,因为没有他的煌煌巨著《史记》,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认知,肯定要延后很多。

我们现在了解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都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说来也奇怪,司马迁写《史记》,把当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写得像个流氓,把项羽写得像个英雄,把楚汉之争写得像老实人败给了无赖。司马迁受到了当朝的奇耻大辱,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有没有带有个人情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司马迁把项羽列在“本纪”,那可是皇帝的待遇。这要是被汉武帝知道了,估计得火冒三丈:端着我大汉朝的碗,却疯狂给我曾祖父的死敌唱赞歌,你几个意思?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不过,司马迁虽然打不过汉武帝,但是他手中的笔却很有威力。一部《史记》流传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人们还对项羽充满同情。据说,项羽有万夫不挡之勇,破釜沉舟,击败秦军。项羽这边正跟秦军主力激战正酣呢,刘邦却钻法律空子,利用“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打什么秦军主力啊,先去占领繁华的都城不香吗?

这时候,老实人项羽才反应过来,赶紧率大军向咸阳奔。开始刘邦还想硬刚,后来在谋臣的劝说下,佯装谦让。项羽有荣耀故里的思想,自立“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马,还不忘封刘邦为汉中王。可谁知,这一放,等于放虎归山。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刘邦不甘心吃到嘴里的胜利果实又吐出来,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被围垓下,只领了数十骑兵逃到乌江边。为了打击项羽的意志力,刘邦命士兵高唱楚国歌曲。项羽一听汉军四面楚歌,认为汉军已经占领楚地,而楚人都已经归顺。面对乌江亭亭长载他过江的邀请,项羽这个有故乡情结的末路英雄,说:当年我项羽带了八千子弟出来打天下,结果今天就剩我自己一个人,没脸面对江东父老啊。然后,单枪匹马冲进汉军,如入无人之境,杀了个八进八出。直到精疲力尽,项羽回头看到美人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垓下歌》是项羽留给世人的遗言,2000多年前的那一天,项羽对虞姬悲情告别:我项羽空有一身本领,可现在形势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也跑不动了,怎么办啊,虞姬啊虞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啊?力可拔山的项羽,最后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长叹一声:天将亡我,我何渡为?自刎而死。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司马迁写得太精彩了,精彩得就跟他当时在场一样。刘邦虽然赢得了天下,却输掉了人气。司马迁这一笔,使得后世所有人的历史情感都倒向了项羽,对他“不肯过江东”既敬佩又惋惜。最惋惜的就是唐朝的杜牧,他写诗说: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意思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不能只赢得起输不起,刘邦输了那么多回,都没有绝望,你只输这一回就自杀,太不值了。江东自古以来就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就要是能接受乌江亭长的好意,渡江到江东,重新招兵买马杀回来,最后天下姓刘姓项还不一定呢。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杜牧可不是随便说说。杜牧世居长安城南,家世显赫,他爷爷杜佑历任三朝宰相,堂哥杜悰也官至宰相,当时有个说法:“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帝都长安城南,姓韦和姓杜的,这两家的政治地位相当高,离皇权近在咫尺。

如果你认为杜牧只是一个诗人,那你就错了。杜牧不仅写诗、泡妞、书法一流,而且对兵法还很有研究,他注解的《孙子兵法》,既有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考察,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传世的《孙子兵法》十一家注中,杜牧是引人注目的一家,堪称曹操之后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注家。

深谙兵法的杜牧,认为项羽应该卷土重来,还是很有分量的。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200多年后,杜牧的观点却遭到了王安石的强烈质疑。王安石来到乌江亭,看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就在旁边写了一首《叠题乌江亭》:

叠题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意见也很明确,连年打仗大家都很疲惫了,厌战情绪很高,从鸿门宴上放虎归山那一刻起,楚霸王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垓下之围”已是众叛亲离的境地,形势已难以挽回。再说,就算江东还有很多人才,杜先生,你确定他们肯跟着已经失败的项羽再次卖命?

杜牧题诗为项羽翻案,200多年后王安石题诗怼杜牧,谁说得对?

关于杜牧与王安石的争论,许多人都挺王安石,认为杜牧是文人之见,不像政治家王安石看得深刻。实际,无论是“卷土重来”的推论还是“势难回”的判断,最后都没有发生。没有发生,你就不能说绝无可能。杜牧说的是“卷土重来未可知”,就是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个说法是很严谨的。而王安石的“势难回”,也只是说“难”,不代表不可能。

白居易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就是周公辅政的时候,大家都说周公会篡位,最后被啪啪打脸,皇帝长大后,人家周公还政了。而王莽没有自立皇帝之前,大家也都夸王莽谦虚恭敬。假如当年项羽是最后的胜利者,而王安石写诗在前,杜牧写诗在后,估计论者又该是另一番腔调了。关于项羽该不该乌江自刎,杜牧和王安石的观点,你支持谁?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