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飛揚草書抄錄杜牧自敘與名伎張好好有緣無分的悽美愛情故事詩

張好好詩四首其一

唐代: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精緻飛揚草書抄錄杜牧自敘與名伎張好好有緣無分的悽美愛情故事詩


杜牧和張好好是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認識的。當時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風流倜儻,而張好好本為歌伎,美貌聰慧,琴棋書畫皆通。參加宴會時兩人經常見面,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本應該留下一段佳話,讓人沒想到的是,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很快納她為妾。張好好作為沈傳師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認落花流水空餘恨,就此互相別過。直到五年後杜牧來到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才發現張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拋棄,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在洛陽東城的一家酒店裡賣酒。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張好好詩》創作具體時間是大和八年,即834年。後杜牧在長安抑鬱而死,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悽楚,竟自盡於杜牧墳前。讀完這首詩,瞭解了這首詩背後的愛情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精緻飛揚草書抄錄杜牧自敘與名伎張好好有緣無分的悽美愛情故事詩


精緻飛揚草書抄錄杜牧自敘與名伎張好好有緣無分的悽美愛情故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