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01 緣起

賈樟柯在中國電影導演界,一直是個與眾不同的存在。

這種與眾不同,不是指作品的內涵有多麼高深的哲學境界,採用了何其新穎華麗的藝術表現手法,而是他拍攝出來的電影,往往鮮活、真實得讓人恐懼,不是藝術,而是現實生活的複製粘貼版。

真實固然很棒,但在這個商業大片橫行霸道的年代,電影太真實,反倒失去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把大量觀眾推向了無良商業大片的懷抱。

可他偏偏喜歡用這種簡潔枯寂的鏡頭,來記錄生活、記錄時代,記錄一個時代洪流之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們太容易遺忘,所以需要電影。

賈樟柯與電影《三峽好人》的結緣,起源於他為好友劉曉東拍攝一部紀錄片,劉曉東是名畫家,有次劉曉東打算畫一幅11個三峽工人的自畫像,於是賈樟柯有了結識三峽的機會。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作為一個山西人,賈樟柯欣賞著三峽的青山綠水,同時也感悟到了當地居民生活的現狀,與北方有著巨大的差距——踏在水泥街道上,嗅著溼熱的空氣,他發現當地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室內佈置,這個小縣城的人們身強力壯,豪爽樂觀,但眼神迷茫,臉上沒什麼自信,因為三峽大壩工程在即,水位之下的所有人都將被遣散。

他們正在為自己的未來而茫然失措、殫精竭慮。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奉節這個縣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生活在這裡的幾十萬人,早已有了固定的人生軌跡和生活習慣,固定的好友圈子、工作,雖不富裕,但熟悉親切,原本他們可以一直安穩地生活下去,可人算不如天算,那一道道醒目的水位線隨時在提醒他們,即使再不捨,他們也得搬遷到其它的安全地帶。

賈樟柯是個頗有情懷的人,甚至有些感性,他看懂了奉節人內心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就如同從十八線小縣城來到一線城市奮鬥的年輕人,下班後搭乘公交地鐵回家的模樣,渾身是勁兒,但內心空蕩又頹唐低迷。

他站在街上看向碼頭,各種人和船隻在碼頭交匯,人來人往,船去船回,這個與北方完全不一樣的西南小縣城,一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江湖。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於是,他萌生了把這個時期的江湖感展現給所有人看的念頭,無論觀眾是喜是厭。

可他畢竟不是本地人,未曾長期居住於此,無法觸碰到當地人內心的全部感受,只能通過鏡頭的語言,讓觀眾自行領悟其中——灰濛濛的天空、斑駁的牆壁、混亂的廢墟堆、一間間倒下的房屋、鏽跡斑斑的管道……

於是賈導就有了這樣的構思:通過引入兩個山西人來奉節尋親的劇情,順理成章地讓觀眾奉節人內心的糾葛與紛爭。

02 老百姓生活的眾生相

韓三明是個山西挖煤工,16年前花三千塊錢買下一個來自奉節的女人麻么妹。在警察的干預下,麻么妹藉此機會帶著女兒逃回了老家。

16年後,韓三明想念女兒,靠著妻子留下的地址,青石街五號,他渡船到了奉節。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摩托車司機要價5元,把他帶到岸邊,指著江面上的一個小土墩對他說,那就是青石街五號。可是眼前一片汪洋,哪還有什麼人影。

黃毛司機明知韓三明想要找尋的地方早已沒人,在錢的誘惑下,還是把他帶到了目的地,然後再以3塊錢的價錢把他誘到了拆遷辦。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倘若外地人老實敦厚,初來乍到又摸不著頭緒,自然容易成為待宰的羔羊。前後不到半小時,摩的司機就賺了八塊錢,可謂財迷心竅,要知道,韓三明住的旅館才1塊2一晚。

韓三明沒說什麼,找女兒是大事,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可他本性內斂靦腆,不善惹是生非,也就此作罷。

第二天,韓三明在旅館老闆的指引下,找到了妻子的哥哥麻老大,麻大哥告訴他,自己的妹妹不在家,長年在外跑船,於是,韓三明決定留下來打工,直到妻子和女兒出現。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韓三明原本只是煤礦工人,沒學歷,也沒其它專業技術,只能加入當地拆遷工人隊伍中,靠拆房子賣苦力謀生。

拆遷就是奉節被遣散的重要結構之一,半個縣城的「摧毀」,都離不開拆遷隊伍的龐大力量,於是,韓三明成了奉節縣日漸消亡的重要見證者。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工人們平時幹活很累,雙手被磨得脫掉幾層皮,背部被烈日曬得黝黑髮亮,也從不吭一聲,生於底層,他們早已習慣了被生活蹂躪得筋疲力盡、無力還擊。

晚餐時分,幹完活的男人們光著膀子,大碗吃麵,大口喝酒,聊到一些開心的話題,咧開嘴嘿嘿傻笑,那是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除此之外,還有碼頭的小酒吧裡,樂隊的中年男歌手在幾千瓦的燈光下,赤裸上半身,汗流浹背,唱著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酒幹倘賣無》,盡情揮灑著自己的活力,臺下的工人們也隨之露出愜意的笑容。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如果拆房子的工人們,做最低等的體力活,還只是一種體力上的消耗,那麼,其他人內心的煎熬,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鄰居一位大姐,在丈夫外出打工失去一條手臂,無法養家之後,不得不靠賣淫來補貼家用,她不僅自己參與,還拉動幾個姐妹一起做這個行當。

誰不想成為賢惠優雅的良家婦女?可是家庭的開銷很大,丈夫已是個二等殘疾人,無法養家餬口,她只能身兼數職,在發現還是韓三明是位外地單身男人之後,大姐急忙把他拉到一旁,問他:你要不要小姐?見韓三明一聲不吭,她又補充道:哦,不是小姐,是少婦。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而丈夫對妻子的行為早已習以為常,一見妻子帶個陌生男人回來,他立馬識時務地離開了家門,給他們騰出空間,此刻,他心裡道不盡的酸楚已然溢出屏幕。

這位大姐後來獨自一人去了廣東打工,把女兒和丈夫留在了奉節。既然生活還得過下去,那麼一定要有一個人強出頭,成為首當其衝的勇士,不是丈夫,就是自己,至於做什麼工作,我們無從知曉。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英俊的小青年小馬哥,是拆遷隊伍的一個小頭頭,初見韓三明時,他表現出來的是自大傲嬌,“你個外地人,給我小心一點,這裡可是我的地盤”。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他學周潤發在《英雄本色》裡的抽菸動作,他笑的很狡黠,他還把《上海灘》設為手機鈴聲,很酷炫,他追趕潮流,嚮往新生活,但他同時又是一個很懷舊的人。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這個時代已經不適合我們,因為我們太懷舊了。”

小馬哥為人處事很靈活,對兄弟們特別義氣,遇到一些不配合的釘子戶,他會給弟兄們分發大白兔奶糖,鼓動士氣,然後帶著一大幫兄弟過去擺平他。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拆遷隊伍看著聲勢浩大,但其實危險係數極高。拆遷隊伍裡有個小青年,有次剛進入一個拆遷院子,就被別人當頭一棒,打到頭破血流,而發哥最後的下場更加悲慘,被打死後,又被埋在一堆廢棄的磚塊堆裡,年紀輕輕的小馬哥就這樣告別了世界。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如果說韓三明是奉節社會最底層貧民的見證者,那麼,沈紅就是官場與商場利益捆綁的見證者。

沈紅的丈夫郭斌,兩年前從山西來到奉節,此後從未回過家,他是一破產工廠的小領導,在工廠賣給一個廈門女老闆之後,跟她勾搭而上位。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沈紅隱約猜道丈夫有了外遇。他想看看丈夫的生活面貌,待在奉節的兩天時間,她也大致知道了官場和企業之間的陰暗勾當,底層還在擔心吃穿,而官員卻花費2.4億,建了一座漂亮的大橋,來討領導歡心。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他以前從來不跳舞。”

“你們男人就是喜歡互相包庇。”

沈紅的三觀不允許自己接納這樣一個丈夫。最後,這個原本想要找回丈夫的山西妻子,直接告訴他丈夫:我有了新歡,找個時間回來把婚離了吧。

郭斌聽到後,嘆了一口氣,默許了妻子的做法。隨後兩人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影片中還有很多露臉極少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真實得可怕:

靈魂歌手小男孩兒,唱著當年響徹大江南北的《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瞬間把所有觀眾帶回了喧囂的2004年;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16歲的女孩因家裡貧窮,無法上學,哀求沈紅給她一個保姆的工作;

麻么妹的哥哥因欠一個船長3萬元,索性把妹妹抵給了他;

旅館老闆何大爺在房子被拆掉之後,並沒有獲得高額的賠償來安度晚年,而是被逼到了橋洞底下……

這些場景皆是原汁原味,跟我們通常以為的浮誇、扣人心絃的電影有很大的出入,就像我們的真實生活一樣。

在韓三明與小馬哥的把酒言歡中,韓的手機鈴聲是好人一生平安,小馬哥戲謔地笑了一聲,還好人呢!現在奉節哪還有什麼好人?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在面對三峽大壩這種世界級的工程面前,被迫搬遷者都被當成了自我犧牲的好人,這也是電影名《三峽好人》的來源。可是,重大變故面前,每個人都無暇顧他,自己的生存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他們在悲歡離合面前,暴露出了人類低劣的人性,他們又不是好人。

從韓三明到沈紅,可以說是窮人到小康,但他們在資本與權力裡面前都是弱者,根本無法改變什麼,韓三明是一個讓他拆哪套房子,就拿起錘子奔赴而去的基層工人,而郭斌也只有依賴女企業家才能得到一線生機。

他見到妻子沈紅之後,嘆了一聲:“你別生氣了,我也可難了。”他雖然兩年沒有陪伴妻子,但他的工作也不舒坦,滄桑的面容、黝黑的皮膚,常年奔波於政府與企業所造成的心力交瘁,根本無處隱藏。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所有大小角色,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部電影中,奮力作著最後的掙扎。

可是人類的交往又不只有自己的利益,還有相互的關聯。

拆遷隊的小馬哥,除了是韓三明的好友以外,他還是沈紅丈夫郭斌的一個手下,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導演巧妙地把兩個故事連接到了一起,但又沒有直接點透他們之間的明顯關係。

其實不需要挑明。

人與人不都是這樣嗎?很多陌生人看似遙遠,可我們總能通過幾段關鍵性的人物,找到跟他們的聯繫,同學的同學,同學親戚的大小、朋友等等。

整個奉節縣,就是通過無數段關係而組成了一個大群體,一旦有人要搬走,就等於破壞了奉節人民的整體性,無數人必須承受分離的痛苦。

03 賈樟柯的電影情懷

《三峽好人》豆瓣8.2分,也讓賈樟柯拿到了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在國際電影界獲得了不錯的名聲。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可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極低,只有兩百多萬,而與它同一天上映的商業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雖然豆瓣評分5.7分,卻有3億的票房。

兩部電影的質量相差非常大,虛假浮誇與真情動人、富麗堂皇與簡陋襤褸,看過兩部電影的觀眾都能快速一判高下,可即使獲得國際大獎,也改變不了《三峽好人》成為小眾電影的結局。

賈樟柯明知自己的風格在國內觀眾面前的喜好程度,但他仍然強烈要求與《滿城盡帶黃金甲》同一天上映。也正是因為這個執念,他才看清了國內電影行業發展的畸形,事後,他自嘲地把這個作為狙擊中國電影的一次文化行為。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既然從一開始就想做一個文化工作者,那就應該做到底。”

同時他也迫切想要知道,在這個大家都關注

黃金的年代,有誰還會去關注好人

除了觀眾對電影的偏好之外,其實電影院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電影院在拍片之前,會先預計觀眾對電影的偏好,而在張藝謀導演、大投資、大咖齊聚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對比下,《三峽好人》顯得更加的渺小。

賈樟柯在採訪中說,不少影院會給《三峽好人》排列上午9:30、下午1:00這樣的冷清場次,來證明的確沒人喜歡這部電影,而不是先嚐試在幾個關鍵時間段去排放更多的片源。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這樣,電影院就可以直接告訴導演,這部片子沒有人喜歡,下架吧。

毫無公平性可言。

關於電影的藝術性,賈樟柯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那些商業大片,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他們不應該私自動用行政的權力,壟斷電影的市場地位,這不僅會讓電影出現懸空的結構,還會讓觀眾淪陷在商業價值為首的文化中。

電影不需要揹負太多的東西,而是應該回到原始的簡單心態。至於導演,則不應該受到傳統影像的控制,而是相信什麼拍什麼。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時代變革面前,底層窮苦人過得有多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