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本报评论员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背景下,我们务必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水平,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在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上,产业扶贫是主攻方向,是完成扶贫脱贫的最主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形成了特色农业、高效林果、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电子商务六大扶贫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未来收益可预期等特点,贫困户产业覆盖率由不足40%提升到两个以上高质量产业收益全覆盖。产业扶贫成为“五个一批”中带动脱贫人口最多的“一批”,扶贫产业成为我市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实践证明,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着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不断深化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到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以企业发展、农民受益为导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对于园区、项目、龙头企业,各级党委政府首要应关心关注的,就是其带动力怎么样,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贡献多少,并以此作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前提。要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方式,引导区域乡村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拓展创新 “一地生四金”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

培壮龙头企业是扶贫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抓住园区、项目、企业这些关键点,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这个基本盘。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有效发挥“带”的作用。一方面擦亮科技品牌,探索新的“太行山道路”,地校共建“太行山创新驿站”,将科技动力注入产业发展,并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扶贫大品牌,打造新时代保定农业的靓丽名片;另一方面争创“地域品牌”,培育一批“保定号”“土字号”“乡字号”大品牌,争取更多地区纳入全省甚至是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做大扶贫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是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人才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产业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园区、项目、龙头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人才支撑。要灵活“用”,以创新驿站为载体,探索科技入股、股权奖励等多种方式,与专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更多专家人才投身保定农业产业;积极“引”,保定是全国有名的“大学城”,同时又毗邻京津雄安科研人才高地,人才优势必须用好用足,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扎实“育”,发挥专家学者、农机人员作用,以创新驿站、农技站点为平台,打造区域性农业农村科研中心、培训中心、人才中心,培养更多一线专家。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举措,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让我们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完善多点支撑、多重覆盖的扶贫产业体系,继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以推动保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