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变“干”字,成就“高铁工匠”张雪松

高铁,是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面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张靓丽名片展出的背后是众多高铁研发制造人员的辛勤付出,人民铁道最新推出的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分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张雪松就是这样一位高铁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的“医生”。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张雪松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是名副其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张雪松,1992年刚参加工作时就曾对母亲说过:“谁说’工’字不出头?我把’工’字变成’干’字,不就出头了嘛!”他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先后从事过机械钳工、工具钳工、车辆钳工等岗位工作,逐步成长为今天的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并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坚守执着精益求精,专业专注追求极致。张雪松很早就认识到,当今时代下,发展日新月异,新一代技术工人,不能只满足某一方面拥有出众的能力,而是要有多个专业的技术储备。所谓实践出真知,张雪松在每项工作中都踏实、刻苦,敬业、专注,2004年的时候,张雪松所在的中车唐山公司迎来高铁发展的新机遇,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要由大型数控设备来完成,当时张雪松依靠厚厚一摞的专业书籍,一点一点地“啃”下了新技术的硬骨头。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是以张雪松为代表的中国中车高铁技术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质。坚守执着是品格,专业专注是境界,有品格,有境界,许许多多像张雪松这样的铁路建设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高铁的安全,保护着旅客的平安。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向真正的榜样学习。爱学习,有追求,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变成不平凡的舞台。新的一代,要热爱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文/刘雯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