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比喻驳中医黑关于青蒿素获诺奖之二神论

文|中域中医学习中心

自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以来,中医黑关于青蒿素一直有二神论,在于抹杀中医药对于此成就的贡献,十分可憎,故以二比喻之小技做出驳斥,以正其名。

1、青蒿素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药的结果,所以跟中医没关系,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功劳

驳论如下:

你上街买了一块肉,拿刀切肉,起锅烧油炒熟,然后吃饱了。确实没有菜刀和锅碗瓢盆你就吃不饱,但是所以你现在告诉我让你吃饱的功劳仅仅属于锅碗瓢盆而跟那块肉没关系?

2、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内,给屠呦呦教授启示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是跟“抱一只鸡”等等这种明显扯淡的疟疾治疗方法记载在一起的,所以说明中医自己都不知道哪个有用哪个没用,因此中医对青蒿素的发现没有贡献。

驳论如下:

你上街买了一个完整的萝卜,拔掉地上部分的茎叶,洗去附着的泥,把萝卜吃掉了。然后你指着地上扔着的不能吃的萝卜茎叶和洗掉的泥,告诉我萝卜根本不知道它自己哪里能吃哪里不能吃,所以萝卜就是个垃圾。

那我就要反问你,你刚才吃了什么?

吃了萝卜能吃的部分,然后指着要扔掉的部分,以此为证据骂整个萝卜是废物垃圾。

可乎?不可乎?


跳出比喻正经来说:


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中医的作用是总结并记载了朴素的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给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重大提示。

否则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条记载,我不否认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照样可以找到青蒿素,但是如何去找?科学家怕是要采用穷举法,甚至必须把世界上存在的植物的抗疟活性一个个做个遍才找得到,那得是多少人力物力,又需要耗费多长时间才能够大海捞针找到。我这样说各位也别不信,现在西药针对特定靶点的化合物活性筛选很多都是用高通量筛选,在数十万种化合物中进行活性筛选,说白了就是针对药效进行基于穷举法的暴力破解。


所以,如果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从植物中寻找有效成分照样也会走暴力破解的老路,全世界的植物的活性做个遍,当然找得到青蒿素。而屠呦呦教授显然从中医典籍中获取了重要的提示,从而极大缩小了目标范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经费。

而中医把朴素的经验如实记载了下来,一旦记载了,极大的缩小了目标范围,直接对着做就行了,这就是有的放矢。

不是做这方面研究的人根本不知道寻找活性成分有多困难,因此也根本体会不到能够在这样的工作中得到来自古代中医总结经验的提示有多难能可贵。因此屠呦呦教授一直把青蒿素称为来自中医药的礼物。此处贴上屠呦呦教授署名关于青蒿素发现始末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在截取这段文字的章节中,屠呦呦教授还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医药的其他成果,以及中医治疗的特点,但是在此只翻译其对于青蒿素发现的评价。翻译的一般请见谅:


Artemisinin, with its unique sesquiterpene lactone created by phytochemical evolution, is a true gift from old Chinese medicine. The route to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was shor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any other phytochemical discoveries in drug development. But this is not the only instance in which the wisdom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orne fruit.


青蒿素这个具有独特的倍半萜烯内酯结构的在植物化学研究中发现的物质,是古老中医赋予的真正的礼物。在药物研究中,相比于很多其他植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要明显更短。但是,青蒿素并非中医药智慧开花结果的唯一成果。


所以最后点题:青蒿素获诺贝尔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中医药宝库所取得的傲人成果。


德先生:获诺奖3年后,屠呦呦团队再有突破性重大发现!

以二比喻驳中医黑关于青蒿素获诺奖之二神论


附上屠呦呦教授在nature medicine的文章链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Tu Y.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 Nature Medicine, 2011, 17(10):1217-1220.

以二比喻驳中医黑关于青蒿素获诺奖之二神论



以二比喻驳中医黑关于青蒿素获诺奖之二神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