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導言

一部電視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並非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普遍認知,而僅僅只是把人們對於出走的渴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北京青年》劇照

趙寶剛的電視劇《北京青年》就是如此,在長期被詬病為無病呻吟和脫離現實之後,如果真正去思考這部電視劇背後所要表達的深刻蘊意和最終指向。

導演並非是要創作一部家庭倫理向的電視劇,而是將人們未實現的青春自由,通過個性化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因而,對於這部長久以來,被人們一直崇奉和詬病的電視劇的理解,我認為需要翻案,也需要重新去解釋其中的人物,和青春的意蘊。

1.重走青春路的衝動,是四兄弟對生命的重新反思

從這部電視劇的第一集,到最後一集,依然離不開的趙寶剛特色,就在於北京的背景。

在這巨大城市之下的渺小的個體,何東、何西、何南、何北四兄弟的生活一直在循規蹈矩的前進著。

在優越的現代都市之中,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按部就班和被規定的狀態,壓抑的內心,促使四兄弟之中的老大何東產生對於現在生活的叛逆。

這場叛逆最後演變成四兄弟從循規蹈矩的生活逃亡的歷程,人們看到的,也是四兄弟在一日又一日重複的生活日常之下,如何去尋求個性化的青春色彩。

何東為了追求自己缺失的青春,在登記結婚的時候,和自己的未婚妻攤牌——她已經受夠了這種機械式的生存。因而這部劇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之中逐漸展開四兄弟的冒險——重走青春路的一次又一次的嘗試。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拒絕結婚的何東

無論是從北京離去,第一次到煙臺實行100元生存挑戰,還是到達深圳之後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雲南邊陲小鎮最終的救贖,四兄弟的青春路上,大多嘗試都並沒有成功,甚至凸顯出他們自身的缺點;盲目、欺騙和自負等。

《北京青年》依然讓每一個觀眾都極為喜愛,背後是因為什麼呢?

追根究底,是在這場突然的出走背後,對生命的重新反思和認識自己的旅程。

2.衝動的何東,代表著年輕人對於遠方的渴求與追尋

這部劇的最為重要的主人公何東。在大眾眼裡,他是成功的青年代表,擁有著安穩的公務員的工作,和自己的女朋友平穩的度過戀愛的三年。

每一個按部就班的節點,就像社會之中作為普通個體的我們。

但是平穩之下,是他對遠方,對青春的渴望和躁動。

他無法接受平庸而安靜的婚後生活,也沒有思考過自己未來到底有什麼樣的方向和日常。因而經過一場掙扎,以最為不堪的方式告別了原來的生活——在與女友領證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何東與權箏

為了踐行自己所信奉的這一理念,他直接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頭髮剪掉證明決心。

何東似乎就像我們身邊每一個普通的青年男性的縮影。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中,被人們以各種的理由強迫性的接受自身的平庸,在家庭與社會的雙向選擇之中,無法躲避的走向了平庸的宿命。

而社會的一次又一次對於青年人的生存壓力的壓迫之下,青春具有的烏托邦色彩的夢幻未來,成為了在壓力之下的徹底的爆發。

在這裡,似乎影射了如今那些說走就走的旅程,和逃脫平庸的豐富的大千世界的人們——文藝出走的現實實踐。追根究底,人們對於生活的色彩斑斕的要求,超過了他們渴求平穩生活的期望。

因而,一直順從的孩子,最終在旁人任性妄為的指責之中,去尋求自己的豐富色彩的生活。背後是盲目和衝動,重走青春的夢想,最終凝結成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和對於幸福而不自知的反省。

人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會輕易珍惜,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之中,才會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來豐富自己的生命。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四兄弟與朋友

因而最終何東重新追求自己的女朋友權箏,就作為在瘋狂的體驗之後,迴歸平靜的沉澱。莫不如說,這場重走青春的旅程,是思考自我,思考生命的旅程。認識到,什麼東西是自己所想要的,什麼東西是自己應該去淡然的。

所以這種嘗試,最終依然是有益的,甚至是有必要的——這一代的空虛的青年人的內心,總是需要一場大膽的旅程來去踐行夢幻,而在旅程之後的平靜,才是他們的收穫。

珍惜生活中能夠去把握的東西,是這場旅程最終的落腳點。

3.迷茫的何西,是我們在家庭教育的叛逆之後的成熟

另外,是這群年輕人的迷茫。迷茫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和對生活的意義的茫然。在趙寶剛的這部《北京青年》之中,處處在追尋青春,處處在強調青春。

青春到底代表什麼?他們所說的青春,於我們到底有什麼現實的價值?

追根究底,這場青春的出走,是從生命最為本初的茫然開始,生活壓力成為外部壓迫的牢籠,而內部是空虛的隨波逐流產生的逆反心理。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四兄弟的出走青春

就像這個家族的老二何西一樣,他與自己的哥哥何東不同,他沒有產生“重走青春”這一提綱式的追求,而僅僅只是滿足於生活的現狀。

不管是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還是尋找自己的愛情的時候,何西都言聽計從於父母的安排。

最終的出走也並非是何西提議,更多是其他幾個兄弟對於他的循循善誘。傳統的想法和墨守成規的生活讓何西充滿了自我封閉的味道,最終的出走的原因,追根究底,動力來源於他的愛情。

對於他來說,青春路莫過於茫然作為最為重要的特徵。

他不懂得生活的責任,也不懂得什麼叫做成熟的代價,僅僅只是為了少年形式的叛逆去尋求把握自己的命運。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何西與丁香

重找青春路上,何西碰上了任知了。在照顧任知了的過程中,在與丁香之間的愛情之中,何西重新思考人生,去尋求一個青年所具有的擔當與成熟,背後是破除迷茫的詛咒,去尋求自我認識的旅程。

或許,沒有這一段旅程,何西一輩子都會在循序漸進的生活之中,失去自己所愛的丁香,也因為出走,何西因為誠摯與溫柔,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也收穫了這場青春路,對於他重生一般的塑造。

4.何北與何南,是不受認可的平凡你我的夢想

最後,還有青年人對於自我價值確證的需求。簡單說,就是渴望著被社會、被家庭、被自己的朋友們認可。

這種追求認可的心態,在四兄弟之中的何北身上集中的體現。

在優越的家庭條件之下長大的他,對於生活,總是以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去對待,也因為家庭關愛的缺失,導致性格極為叛逆。和其他的三個兄弟一比,何北就作為混不吝的狀態呈現出來。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四兄弟

但是這種叛逆背後,其實是何北去追尋自己被家人、被兄弟們認可的內心深處的夢想。

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河北卻一次又一次的走向慣用的小聰明的方向。就像兄弟四人每一個人拿著自己的100塊錢去找工作的時候,何北第一個想到的,是去抽彩票中獎。

在建立自己的事業方面,何北一心想著要開酒吧,但是卻沒有想過自己到底要怎麼做,僅僅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衝動之中。

他出走於平庸生活,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去承認他身上所具有的閃光點,和能夠讓他人幸福的特質。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青春總在遠方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自己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影子。何北總是有著自己的一點小算盤,喜歡找一些捷徑,但是在這種一無是處背後,是他對於兄弟的情誼和瀟灑。做事急功近利,促使何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創業和追尋事業進程中迎來失敗。但是何北依然不放棄,繼續嘗試。

何北,作為這部劇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問題少年角色,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嘗試之中,終於明白小聰明無法去解決生命之中的大波折。

而他的轉變和變化,與其女友唐嬌的成長共同進退。在經歷生死之後,河北才真正的懂得了生命的寶貴和愛情的價值,也認識到只有在至親的父親面前,說出自己的內心話,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少年時的叛逆心緒之中,才能獲得成長。

在這背後,何北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對於自己目標的事物從來不放棄,總是有一股青年人的朝氣去面對。對於自己的愛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折騰,與被折騰之中,獲得了圓滿結局。這圓滿結局背後,是何北的成長與前進。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何南的愛情

而作為渴望著被肯定的另一個人,老三何南與自己的弟弟何北不同。不同的根源,就在於原生家庭。四兄弟中最為一般的家境,讓何南自小形成了內向而又自卑的性格。

這種性格特質,使何南在回國之後,產生了對於自己能力的錯位理解,在現實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失落。

何南的經歷和生活,也使我們認識到,每一個能力都有自己的適合的位置,認識自己,終歸是每一個人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現實總是會給那些認不清自己位置的人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而何南對於事業的追求背後,依然是在長期壓抑之下無法獲得肯定的內心迷茫。

這種內心上的迷茫和無法獲得肯定的焦慮,也使何南在感情上一次又一次的以躲避和自卑去處理。在追尋青春的道路之上,兄弟姐妹們的選擇與刺激,使河南產生了許多改變。而葉坦的外向和開朗,也讓河南最終在愛情之中獲得救贖。

八年已過,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喜歡《北京青年》?

青春“在路上”

5.迴歸眼前,最值得珍惜的到底是什麼?

四兄弟的生活和青春路的重鑄,讓《北京青年》這部電視劇在當時火極一時。直到現今,依然有著許多人喜愛和懷念,喜愛和懷念背後,是導演對於青年人的理解和把握。

在看似文藝的外包裝之下,是當代青年對於自己生活,對於自己的未來,對於家庭,對於愛情產生的迷茫和叛逆的情緒,這場突如其來的出走背後,是四兄弟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去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的旅程。

對於人的生命來說,讓自己不後悔於活過一次,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嘗試不同的生活,去嘗試生活的豐富多彩,才能在回到日常生活的時候,認識到自己眼前的一切,最值得珍惜和最值得自己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