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纵观历史,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朝”是大多家族会遭遇的轨迹。

父亲盛康曾在一封家信中对儿子盛宣怀说,子孙们只能留给他们不动产,让他们守住不动产而吃点利息已是福气了,如果留动产给他们的话,准保养出一大堆纨绔子弟来。

一语成谶。

盛宣怀斗倒胡雪岩后成为清末首富,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至1916年盛宣怀去世时,他给子孙留下的资产高达几千万白银。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只是十几两。

而仅仅过了几十年,这笔巨额财富果真就如父亲所言,被家里的纨绔子弟消磨一空了。在盛宣怀的一众子女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盛家老四盛恩颐的挥霍能力尤其出众,被人戏称为“民国第一败家子”。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十里南京路,一个盛老四

  • 慈禧为他赐名

1892年,盛恩颐出生在盛家花园。在他之前盛宣怀曾有过三个儿子,但以前社会医疗技术差,卫生水平差,三个儿子都是早早的过世了。

因此,盛恩颐虽是盛家老四,却也是盛宣怀的嫡子。而且在盛恩颐出生这年,盛宣怀都48岁了,老来得子,让他对这个儿子格外宠爱。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为了祈愿让盛恩颐能活得长久,盛宣怀特地请慈禧太后为他赐名。恩颐,寓意为“ 被恩泽颐养”。


  • 娶总理之女

丰衣厚履的盛老四,自小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等到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盛宣怀一再斟酌,看中了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慧

孙宝琦当时能在袁世凯面前说的上话,对盛宣怀在京为官十分有利。孙用慧为人正直忠厚,英语也很好,曾做过慈禧太后的口语翻译。盛宣怀想着以后要送儿子出国读书,有这样一个太太陪在身边,很是妥当,就上门提亲了。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盛恩颐和孙用慧

孙用慧自己起初很不愿意。她说自己比盛恩颐大了四岁,和这个不懂事的小夫婿结婚怎么会幸福。奈何家里长辈很满意这桩婚事,认为年纪什么的都不是事,门当户对要紧。封建社会,女子没什么发言权,后来孙用慧还是和盛恩颐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 挥霍无度,奢侈成风

盛恩颐的长相清秀,性子和软。亲戚朋友但有所求,他都会乐呵呵的应了。那些所谓的“朋友”知道他家有钱,性子也好,时常在搓麻将的时候“抬”他的“轿子”(就是让他输钱)。盛恩颐知道后,也是笑笑而过的:“哎呀,坐坐轿子也是蛮开心的嘛。”

可能盛老四一出生就处于钱太多的状态,根本不知道赚钱的不易,所以挥霍起来肆无忌惮。上海滩第一部奔驰小汽车就是他买的。他的汽车租界牌照是4444,中国牌照是4。远远的,人家一看牌照就知道是盛老四来了。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婚后的孙用慧也根本管不了盛老四。盛老四钱多,女人自然也多,八抬大轿就娶了7房太太,外面的女人更加不计其数,生下的孩子据说有27个之多。到了后期,即使盛家败落了还是陆续有自称是盛老四生的孩子来认亲的。

盛老四对朋友出手大方,对自己的太太自然更不会抠唆,

他给每个太太都配了一幢别墅,一辆豪车,还有一堆的佣人。

当然,老上海们最熟知的可能就是盛老四一夜之间豪赌,把有着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整个输给原浙江总督陆永祥的儿子卢小嘉的事儿。外人对此津津乐道,可是盛老四自己却是不太上心的,输了又如何?他照样吃喝不愁,高枕无忧,反正老爹有的是资产。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交友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曾国藩说:“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曾氏家教严格,所以后人人才辈出,余庆绵绵。

反观盛家,盛老四作为盛宣怀的老来子,在家长辈宠着下人巴结着,出门还有狐朋狗友出馊主意,自然把吃喝嫖赌样样占全了。

和盛老四最要好的是清末大盐商周扶九的孙子,周孽田,雅号“周三”。

“周三”十几岁就瞒着祖父问账房要钱。账房呢也不声张,要多少都给,还把自己的很多开支算在周三头上,反正也是酒囊饭袋的公子哥,什么都不懂。因此,账房先生还发了财了。

这个“周三”和盛老四的纨绔行径如出一辙,他也有很多很多的姨太太,每人都给配上进口小汽车。想想周扶九一生衣食节俭吝啬,要是泉下有知,自己的孙子这样花天酒地,不知会不会气醒过来。

古人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亦是如此。耳濡目染的多了,身边的朋友会不自觉的就影响到你,所以才有“物以类聚”这个词。

盛老四晚年和李鸿章的孙子李厚甫溜达到襄阳公园门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人连买门票的钱都拿不出了。再想想哥俩曾经都有那么显赫的家世,一掷千金,不得不令人唏嘘。


命由己造,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父母曾给予盛恩颐太多绝好的机会,但他都没有珍惜。盛恩颐在当汉治萍总经理的时候(那时候宋子文还做过他的英文秘书),工作模式是白天睡大觉,到了下午才会起床,然后一手抽大烟一手批文件。

当时人们还流传着盛恩颐的一个笑话:当他睡醒要用钱的时候银行早下班了,他就把家里的古董拿到当铺去,换出钱来,第二天等银行开门了,再派人去当铺取。当铺俨然成了盛老四的第二银行。

自古英雄出磨砺,从来纨绔少伟男。太过的宠溺使人走向堕落,但世间许许多多的痴心父母就是知道做不到。

父亲盛宣怀和母亲庄夫人就像一顶巨大的保护伞,生前一直都护佑着盛恩颐。可是父母会老,当盛宣怀去了,庄夫人也去了,没有人再去庇佑盛恩颐。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盛宣怀和庄夫人在日本

等到抗战胜利,继承的那部分家业差不多都被他吃空了(他还和自家妹妹打了场著名的争产官司)。盛恩颐的大儿子盛毓邮(兼祧两房,也继承了部分家产)曾经回忆说,小时候最怕爸爸请吃饭或者是给他做西装。吃饭完,做了西装,

就会问他借钱,给的数目小还不高兴。为人长兄,为人父,如此行径。

及至解放时期,土改政策一出,无能的盛老四连养好自己都不容易,更别提要缴纳天价地价税了,那些仅剩的祖产都收归国有。当时苏州的公干人员看他混的也挺惨,就网开一面说:“收了人家房子,不能收人家祖宗呀!”所幸,留了盛家祠堂没收。

盛老四那时俨然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了,他身上也没有便宜供别人占。姨太太纷纷离去,朋友散去,冷清的门可罗雀。1957年秋冬,已经半身瘫痪的沈老四,终于有一天倒在了门房,在66岁就凄惨过世。

“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为他赐名,岳父是总理,66岁凄惨而终

曾是盛家产业的苏州留园

盛恩颐,名字是好名字。也确有上天的恩泽,生于大富大贵之家,可惜既无一技之长可傍身,也守不住偌大家业,更别说如贝家子孙能有长远的眼光判断局势,审时度势的保全自己了。

颜料大王贝家贝润生曾说: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世情繁复,守业不易,庇荫终将逝去。最终能依靠的唯有自己罢了,自己强大了才能巍然屹立于世间,风吹不走水冲不倒。


推荐书籍:《盛宣怀家族》宋路霞著

猜你还想看:

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家训,藏着家族富过15代,繁荣500年的秘密

作为晚清首富之女,错过高富帅宋子文,为何晚年落魄却活的通透

名媛蒋士云:张学良亲口承认的最爱,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继母


多多阅读,才有机会去寻找你人生的答案。我相信,浩瀚历史沉淀下来的人物故事,总能给予我们思想的启发。欢迎关注@顾图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