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73期)

文|北暮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开创者,在众多佛教徒心目中拥有着很高的地位。即使对于不信佛教的普通人来说,释迦牟尼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抛开宗教性的一面,他带给整个世界的,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东西。

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是当时古印度十六国中的憍萨罗国的一个附属小国,大概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所以说到底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释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根据佛教典籍中的传说记载,释迦牟尼出生之时,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行走七步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当然这只是传说,具体是否是真实的还有待考证。不过,释迦牟尼从小聪慧过人,这点倒是真的。

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净饭王,他在释迦牟尼7岁的时候,便为他请来了当时婆罗门非常著名的一位学者跋陀罗尼,希望他能够当释迦牟尼的老师。跋陀罗尼对于天资聪慧的释迦牟尼早有耳闻,于是便欣然接受了这位弟子。

释迦牟尼在跟随他的老师学习时就展现了聪明的才智。他在5年时间里便学完了“四吠陀”和“五明”的知识。除此之外释迦牟尼还对天文、地理、算术、历法等都有涉猎。

就在所有人觉得,释迦牟尼会继承他父亲的王位,将整个迦毗罗卫国发扬光大时,他却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出家后的释迦牟尼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拜了很多人为师,可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苦行六年仍然一无所获之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苦修,接受了牧女的供养,在菩提树下静坐49天,最终修成了正果。

修成正果之后的释迦牟尼,先去找了曾经因他接受牧女之供,离他而去的五位追随者,向他们宣扬佛法,最终这五人都拜释迦牟尼为师。佛教中,将释迦牟尼向五比丘宣扬佛法的这件事称为“初转法轮”。

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从未以神灵自居。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只不过是一个修成正果的觉悟者罢了。他曾经对对弟子说过:“我今亦是人数”,“诸佛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这些话,并且告诉所有人,不要将自己看成一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要将他当成平常人一样对待。

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释迦牟尼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常人,还体现在他的衣食住行上。作为觉悟者的他,经常和弟子们同吃同住,穿一样的衣服,除了讲经说法之外,他经常和弟子一同外出托钵乞食。

对于每一件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他也都亲力亲为,从不劳烦自己的弟子。看来,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修成正果,完全有他的道理。

释迦牟尼80岁涅槃,在他涅槃的前一段时间,他仍然抱病游化,跟随弟子们一起托钵乞食。在受了铁匠纯陀的供养后,不幸中毒腹泻,病情加重,在告诫完弟子们认真修行之后便涅槃了。

八十岁仍抱病游化,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为何从不以神灵自居?

也许,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并不想让人们将他当成神灵一样来供养。对于他来说,他只是那些修行者的一个指路人,带他们叩开修行的大门。而释迦牟尼在世之时,也一直为了这个目的,不断的宣扬佛法、传播佛教。

释迦牟尼谦逊有礼的品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对于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