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為何放棄四肢奔走的速度優勢而執意選擇直立行走

眾所公認,南方古猿與現代人的相關性在於它們直立行走的能力。但就為什麼它們要直立行走的問題,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南方古猿為何放棄四肢奔走的速度優勢而執意選擇直立行走

這樣做的不利之處是很明顯的。用生物學和生物力學的術語來說,用支撐著直立的身體的後腿走路,是一種非常吃力而且難以保持平衡的行動、而且,如果只從速度的方面判斷,那也只是一種炫耀而不實用的活動形式,因為它只利用了兩肢,而猿和猴子等四足動物運用它們的四肢奔走,可以輕易地超越人類。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每一肢都會為全身的運動提供動力,可是在人身上,兩隻前肢卻成了行動的包袱。用兩腿運動且能快速行動的動物只有鴕鳥和袋鼠等,它們的前肢已經變得很小很弱,所以並不構成跑動的障礙。可是,兩足動物超越四足動物的主要長處是,它們有著更高的耐力。人類中的許多成員可以跑42公里的馬拉松比賽,而一隻斑馬在被追趕的情況下,用不到800米就會力竭倒下。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南方古猿趨向於運用兩腿作動力活動在大地上呢?其他種類的猿類和猴子都已從樹上下到地上,但仍是四足動物,偶爾地站直身體也只是為了看得遠一點,或者是為了援取高處的食物而已。為什麼南方古猿要標新立異呢?

南方古猿為何放棄四肢奔走的速度優勢而執意選擇直立行走

將幾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才能說明,直立行走對於它們面臨的問題是最有效的選擇方案。一個因素是南方古猿需要儘量少地暴露在熱帶的烈日曝曬之下。直立的動物比四足動物受到的日曬要少1/3,在日光直射的情況下,甚至要更少。

另一個因素大約是手的運用的增長。其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最早的原始人交往時用的是一套原始的呼叫信號,這就需要有一種輔助的手段幫助口裡的食物在發聲時不致掉下來,於是就用到了手;其二是,它們要儘量地騰出手來做一些動手的事情,諸如把食物傳給它們的夥伴等。今日的猿類處於鬆散的家庭群體中,每個成員都單獨吃東西;但南方古猿可能已形成了一個生活組織,它們在生活中常把食物拿給別的成員一道分享。如果這是實際情形,那麼具有良好的手持能力就是關係到生存的大事了。最成功的南方古猿也許就是那些能夠有效地帶著東西靈活地奔跑的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