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编前语:

双十一过后,许多剁手党的花呗、借呗、白条数额蹭蹭上涨,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导致有一些年轻的朋友暂时没钱周转,还不上这些网络贷款。那么欠这类外贷的钱还不上有何种法律风险呢,若要构成犯罪需要符合哪些情况呢?

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一、欠花呗、借呗等外贷不还的法律性质

花呗、借呗属于一种民事借款行为,在法律性质来说应属于借款合同。虽然借用花呗和借呗时没有签署协议,但是双方均在履行权利和义务,所以在法律性质中应属于借款合同。具体理由为《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关于借款合同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故借花呗、借呗应属于借款合同关系。若欠钱不还构成犯罪的话,最接近的罪名就是诈骗罪,所以若欠花呗、借呗不还要构成犯罪的话,需要论证该借款合同构成诈骗。

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二、欠花呗、借呗等外贷不还的法律风险

1、上征信的风险

目前花呗是否上征信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使用借呗时大家可以注意到,放款机构可能是银行,所以是很有可能上征信的,上征信的情况下会影响自己买车、买房。

2、高利息违约金的风险

众所周知,花呗与借呗的逾期利息是按天计算的,如果逾期则要承担违约责任,承担其借款所约定的利息。

3、诈骗罪的风险

经常看到小贷公司的催债短信上说到,XX欠钱已经逾期XX,若再不还钱,材料移交经政,涉嫌违反犯罪。那么很多人想问这句话是真的吗,欠钱不还是否真的有诈骗的风险,实际上是有的,但是风险不大,具体的风险在第三点会仔细分析。

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三、欠钱不还民事责任与刑事犯罪的界限

1、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

(1)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若要认定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要仔细分析借款人借钱时的经济状况,若借款人借钱时便不打算还款,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借款,则可以被认定为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2)是否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就算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但是还要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情节。由于花呗、借呗属于个人信用贷款,这种贷款不像其他的担保抵押贷款,若在抵押、担保贷款中,虚构了担保物的事实,则可以认定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笔者认为若要在花呗、借呗中证明成立虚构事实比较难,这就需要证明个人的芝麻分等个人信用是刷出来的,并不是个人真实的信用情况。或者借款时用的就是买来或者他人的身份证,这才可以证明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3)数额较大

数额较大实际上没有什么好说的,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指三千元以上。

2、欠钱不还民事责任与刑事犯罪的界限

综上所述,欠钱不还一般属于民事行为,需要承担民事的违约责任,若要认定刑事责任很困难,个人借花呗、借呗这类网贷刑事风险不大,如果风险大的话那些欠很多公司网贷的人早就被抓了。但是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出现的“撸贷人”。这类群体专门骗取小贷公司的贷款,为了撸贷,养卡到假身份、集中撸贷、销卡跑路都进行策划,如果您是职业“撸贷人”,那就要小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则容易构成犯罪。

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四、编后语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放心了,经过双十一的大战后,经过钱包空空,花呗借呗都要不断分期。虽然分期压力大,但是小编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逾期或者长期拖欠,虽然这种行为很难构成犯罪,但是马云爸爸家大业大,若因为这些小钱影响了自己的征信就得不偿失了。

欠花呗、借呗等网贷可能构成犯罪,快来看看你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