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又是一年春光好。4年前的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高标准示范农田。他沿着田埂走进绿油油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当时小麦正在抽穗灌浆,我介绍说长势非常好,亩产能到400公斤以上,总书记非常高兴……”回忆起4年前的这一幕,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依然历历在目。4年来,程夕兵发展粮食生产的心劲越来越足:“今年我种了300多亩小麦,现在又到了扬花灌浆期,长势非常好。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多种粮,种好粮!”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种粮更有前景

效益是指挥棒,政策是风向标。在采访中发现,安徽省的种粮大户们依然把国家政策的变动作为农业投资的重要依据。“今年稻谷收购价提高了,感觉种粮食有前景。”庐江县白湖镇种粮大户朱中文高兴地说。“收购价上调,说明国家还是鼓励多种粮。”对政策的变动,许多基层农业农村干部有着同样的理解。

稳产量、稳面积,首先要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

这就需要持续加大惠农强农政策。今年的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稻谷完全成本保险试点。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组织开展省级粮安考核和粮食生产管理延伸绩效考核,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庐江县出台政策,明确高于市场价5%收购优质早稻。对50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户,在稻谷生产者补贴的基础上早稻每亩再增加100元。合肥市则推出奖励政策,对种植再生稻达到2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150元补助。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为确保优质优价,安徽省将发展订单农业作为优质粮生产的标配。“现在,307个‘片’的小麦的地块、品种、规模、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全部上了网。”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主任科员曹高飞说,各类用麦企业通过网上点击,可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麦”,洽谈订购单一品种的小麦原粮,为优质专用小麦后续二三产业链接铺平了追溯通道。

绿色增效之路

去年,安徽省粮食总产810.8亿斤,居历史第2高位、全国第4位,实现“十六连丰”。今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继续把粮食生产作为重点,提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总产量稳定在3900万吨以上”。

增产还要增收,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安徽走出一条优质、绿色、提效的粮食生产之路。

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粮食企业通过签订订单或建立基地的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提升加工生产线。4月20日,我们来到了桐城市绿福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和高温杀菌处理,研制出无土育秧基质和有机肥。”该公司负责人姜斌介绍,去年公司不仅利用了流转承包的所有农田秸秆,还对36户种粮大户3万多亩农田秸秆免费打捆收集离田。

“烘干机组日烘干能力达1500吨,建成6万吨标准化仓库。为种粮大户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可以覆盖20万亩。”姜斌说,公司已经从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和效益转变,绿色优质大米产量占比逐年提高。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万士其介绍,去年安徽省围绕重点打造皖美粮油品牌,安排“中国好粮油”项目资金4.48亿元,壮大稻谷小麦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注重培育沿淮沿江糯米、皖北大豆制品、皖中杂粮和主食等产业集群。去年,全省优质粮油同比增加296万吨,带动130万农户增收近6.6亿元。

今年,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298万亩,已经占全部播种面积的53.4%,预计优质专用水稻面积将达1000万亩以上。

稻谷“华丽变身”

在外人看来,稻谷加工成大米可能只需脱去谷壳那么简单,但安徽福宁米业有限公司在这一粒米的加工工序上做足了文章。

4月20日,我们走进了位于怀宁县平山镇的福宁米业,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车间内,稻谷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运转。清杂、去石、脱壳、碾米、分级、抛光、色选……福宁米业负责人程方顺介绍,一粒大米的深加工,至少要经过12道工序,讲究“轻碾轻抛”,通过多道工序让大米变得亮度高、杂质少、色泽亮,而不是多次抛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大米的绿色营养,多次抛光虽然能够让大米变得亮白,但营养成分也可能随之‘抛’走。”程方顺说。

那么,如何做到“轻碾轻抛”,让大米既能色泽亮丽又能保持绿色营养呢?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种得好还要加工好。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我们在现场看到,车间内复杂的机器和工序,只有一位师傅在操控。“所有机器都是由这一个控制台实现控制的,一个人完全就可以操作,车间完全自动化。”工厂厂长陈小五介绍。只见锃亮的机械手臂往生产线上一伸,瞬间准确无误地抓起传送带上的目标。随后,一扭“身子”,25公斤的米袋被轻松地放到一旁的传送带上,大米直接传送到门外的大卡车里,不一会儿,33吨的大车就装了一半。“这车大米直接运往福州,每天大概要运送四五车。”陈小五说。

“去年,我们与省农科院水稻加工研究所签订了水稻加工‘绿色营养活米清洁化生产及全程智能化应用技术’新成果转化协议,并投资2150万元,对原有的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实行从进料到成品的全程智能化应用及生产加工的清洁化生产。”程方顺说,使用了新技术,不仅年产量增长5倍,人员成本减少10倍,实现了降本增效,而且能够通过深加工,分选出糙米、碎米,提高大米营养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提高福宁大米的附加值。

依托“农头工尾”,农产品正发生华丽“变身”。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福宁’牌大米拥有三大系列九个品种,原粮产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依托科技,深加工后的大米粒型细长,洁亮透明;形状晶莹如玉,油润艳丽;生米清香扑鼻,煮熟后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程方顺高兴地说,5公斤的稻虾米,市场价能卖到近100元,普通的香米,5公斤装的也能卖到59元。

(作者:特约记者汤小波 通讯员史力,原文刊登于2020年4月28日粮油市场报B01版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奋力走出“皖美”粮食发展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