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产300亿公斤的“海水稻”真的长在海里吗?

日前,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召开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发展耐盐碱水稻的最新目标: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相当于粮食年产量在全国31省份中排名第10的湖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 ,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其米身呈赤红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营养丰富。

虽然这个名称会造成一定误解,但海水稻并非是生长在海里。海边滩涂指的是海水经过的地方,目前我国研发的海水稻品种只可以经受住海水的短期浸泡,因此其日常管理用的也是淡水浇灌

在口感上,海水稻吃起来当然也不是咸的。加上盐碱地是目前比较干净的土地,基本上没有被污染,所以种植出的海水稻也不会被污染。与普通水稻相比,生长在盐碱地里的海水稻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都更高


年增产300亿公斤的“海水稻”真的长在海里吗?

credit:青岛新闻网


如此优秀的海水稻,为什么到这几年才开始大力推广?

其实这和科研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就开展制定了耐盐水稻的杂交育种计划。此后,日本、比利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展开相关研究,但进展都不明显。

1986年,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在广东湛江发现了一株野生海水稻,通过长期研究和培育工作,2014年“海稻86”正式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布。此后,袁隆平团队成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为海水稻的研发再添薪火。

据了解,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究人员试种了很多“海水稻”,它们有的耐盐碱性好,有的口感好,有的抗虫害好,有的产量高,研究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杂交等手段集取各家之长,优中选优,最终选择培育出优质的“海水稻”品种。目前,我国的耐盐碱水稻种植研究处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将具备大规模种植的潜力。

尽管我国早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并且有丰富的粮食储备,从全球来看,贫穷和饥饿依然遍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家机构最新发布《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表示,2018年全球有53个国家或地区的约1.13亿人遭受重度饥饿,还有42个国家的1.43亿人的粮食安全面临压力

统计显示,全球有9.5亿公顷(142.5亿亩)盐碱地。我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13%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条件,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

如果海水稻得到普及,就意味着,人类距离“零饥饿”又近了一步。


-本文由大粮交易编辑整理,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文章请关注大粮交易(daliangjiaoyi)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