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瞭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之前我們的文章也曾講到,續航焦慮雖然是長久以來智能手機的使用體驗痛點之一,但廠商們卻沒有什麼好辦法去解決問題。在智能手機發展的中前期,續航問題都只能依靠用戶自行解決,“搞機高手”們會想盡辦法利用一些軟件去限制軟件的後臺活動從而降低電量消耗,而這也是現在手機系統上各種“智能省電”功能的雛形。


然而有趣的是,即使現在的智能手機已經加入了各式各樣的“智能省電”功能,但在日常體驗之中續航表現依然未見提升。最終,手機廠商想要提升續航還是要依賴一些物理手段,例如簡單粗暴的增大電池容量和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製作工藝。


這是不是已經從側面說明,通過軟件手段來“優化續航”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效果來看軟件層面對續航的優化確實收效寥寥,哪怕手機已經默認打開功能,但依然難逃一天一充甚至一天兩充的命運。


短期內,續航焦慮依然是智能手機的最大使用痛點。


省電功能難堪大用


在Android 6.0之前,原生的安卓系統是不帶有任何電量優化功能的,這說明了兩個情況:第一,安卓系統對後臺的限制缺乏官方指導;第二,手機廠商優化電量各自為政。


安卓6.0新加入的後臺管理功能名為“打盹”(Doze),具體操作是智能監控應用後臺活動,並在一定時間後讓後臺應用轉入休眠,從而降低後臺活動對手機電量的消耗。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絕大多數安卓智能手機的省電功能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基本思路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利用相對嚴格的後臺控制來降低整機功耗。以我們手中的OPPO ColorOS 7.0系統為例,名為“智能耗電保護”的功能操作邏輯是讓系統智能判斷應用是否需要常駐後臺,微信、音樂播放器等軟件才有常駐後臺的“資格”,而其他功能性軟件則會在一段時間後被結束進程。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其他品牌手機的後臺管理邏輯也大致相同,例如MIUI也是利用限制後臺應用常駐的方式來提升整體續航,而因為小米有自己的消息推送手段“MiPush”,所以在後臺限制上可以做得更加嚴格一些。


但對整個系統來說,限制後臺活動只是整個省電化的一部分,其他的措施還包括智能分辨率、智能幀率、自動亮度控制和場景自適應等等。然而從實際體驗來看,哪怕省電的手段已經有如此多,但效果卻不甚明顯。


在日常使用中,4000毫安時的手機在開啟所有省電功能的情況下亮屏使用7個小時左右已經是極限,如果同時開啟5G網絡、高刷新率的話,那麼續航時間會進一步下降至4個小時亮屏左右,再玩兩把遊戲,續航時間就所剩無幾了。


不難發現,軟件層面的省電優化的確可以讓智能手機的續航變得好一點,但對5G手機來說卻是杯水車薪。5G芯片、天線組件,高刷新屏幕等等均是耗電大戶,軟件手段能夠做到的不過是讓這些硬件暫時不運行而已,遠談不上是什麼解決之道。


省電軟件作用幾何?


出於對體驗的顧慮,手機廠商提供的系統級省電優化手段其實還不夠徹底,要是想讓智能手機的續航爆表,那麼自行尋找第三方軟件似乎是唯一的辦法。


現在的應用商店裡也有一些第三方省電軟件,光是看描述的話他們似乎是“電量焦慮症”患者的最愛。如果這些軟件真的像描述那樣可以為智能手機節省大量電量,那麼要是多裝幾個,豈不是可以徹底解決續航問題?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裝再多的省電軟件,也不可能達到提升續航的目的。我們體驗了應用商店中排名比較靠前的一些“省電軟件”,在瞭解了他們的運作原理之後,對實際效果產生了懷疑。


這些軟件的“省電”原理幾乎都是基於後臺查殺,同時加入一些關閉Wi-Fi、藍牙功能的建議,本質上和系統自帶的後臺管理功能沒有太大區別。但由於缺乏更高級別的權限,這些第三方軟件只能讓軟件短暫關閉,但一會過後這些軟件又會因為“相互喚醒”的原因而重新喚醒,繼續耗電。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而第三方軟件想要獲得“切斷喚醒”這類技能,就必須獲得系統級別的權限。然而現在的安卓系統對系統級Root權限的控制日益收緊,一般消費者幾乎不可能獲得Root權限,省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此外,基於查殺後臺的省電功能效果也比較有限,最狠的做法是直接控制處理器的頻率,通過降頻的方式來降低電量消耗。當然,這同樣需要Root權限的支持,而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已經成為了幾乎不可能的操作。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綜合上述情況我們可以輕易地得出結論,想要藉助第三方軟件來提升續航水準無異於天方夜譚。相反地在系統省電管理中這些軟件本身也是被清理的對象之一,運行這些“省電軟件”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一來一回反而得不償失。


“軟件優化”已經窮途末路?


4月16日上架的新款iPhone SE成為全網焦點,但資料卻顯示其電池容量只有1800毫安時,和當年的iPhone 8保持一致。從官網標註的“續航大致和iPhone 8一致”來看,新款iPhone SE的續航表現必定難以令人滿意,如果不加錢購買電池背夾,那麼一天3充的命運怕是擺脫不了。


續航不夠“優化”來湊,但這些省電方式全都是噱頭?


iOS的電量管理系統堪稱行業標杆,但軟件層面的電量管理能力再怎麼出眾,也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最好的證據是,在屏幕尺寸增大、分辨率提升,同時處理器性能增強之後,iPhone 11 Pro Max的電池容量也隨之增多,超過了3000毫安時。歸根到底,只有大電池才能給用戶更多的安全感,光靠所謂的軟件優化很難服眾。


軟件層面的功耗優化,能夠做的恐怕已經都做了。無論是系統層面的省電優化還是第三方省電軟件,他們都沒辦法解決續航焦慮的核心問題。續航焦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和供給的矛盾,而軟件層面的優化只能讓供給的壓力稍微緩解,而無法讓供給的效率或者數量有所提升。


未來的軟件優化方向,也只能是利用AI等算法讓硬件參數的切換更加智能和無縫,讓手機可以更人性化地進入相應的待機模式,關閉部分功能以節省電源。然而啟動各式各樣的省電程序也需要消耗電量,綜合考量之下其效益還是比不上增加電池容量和提升核心元器件的工藝製程。


說到底,“開源節流”應該是同時進行的兩項措施,而在其中“開源”要比“節流”更加重要。面對續航焦慮我們幾乎束手無策,這又使得小雷想起當年的一句俏皮話:續航還得靠關機。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覆“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