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書生對少女一見鍾情,寫下千古名篇,最終成就一段姻緣

中國古代的愛情似乎來得很簡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能成就一段姻緣,當然,也有自由戀愛,一件鐘情的,而今天的主人公便是如此,他是一介書生,對少女一見鍾情,於是便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最後抱得美人歸,而此人便是崔護。

崔護,字殷功,唐代詩人,《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而崔護也以這一首詩,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唐代一位書生對少女一見鍾情,寫下千古名篇,最終成就一段姻緣

崔護與絳孃的桃花緣

相傳,崔護赴京趕考,名落孫山,因離家遙遠,選擇留在京城,準備來年再考。清明節這天,他去郊外遊玩,走到都城南門外一處莊園,欲討口水喝。

崔護上前敲門,一個姑娘從門縫問道:“誰呀?”

崔護報出了姓名,說:“我一個人出城遊玩,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

女孩讓他進園坐下,然後進屋端來一碗水,她自己則靠著桃樹,站在那裡地看著客人喝水,姑娘羞紅的臉在桃花的映襯下豔麗之極。崔護心生愛慕,以“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相逗,她默默地含羞不語,面頰泛紅,偶爾談話間,兩人時而含情凝視,良久之後,因男女授受不親,崔護只好依依不捨起身告辭而歸。

時光如流,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晴日,崔護望著城中綻開的桃花不由地觸景生情,回憶起去年春天的城南舊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騰,在無法壓抑的衝動中,崔護抱著興奮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來到城外尋找往日的舊夢。

但是,只見門庭莊園及桃花依舊,但是大門上了鎖,於是便在左邊門扉題下這首《題都城南莊》,失落而返。

唐代一位書生對少女一見鍾情,寫下千古名篇,最終成就一段姻緣

過了幾天,崔護難抑思念之情,又去城南莊園尋找那位姑娘,卻聽見門裡有哭聲,敲門後,有位老人出來,哭著說:“你是崔護吧?”

崔護有些驚異的說“ 正是晚生。”

“你殺了我女兒啊!”

崔護驚詫莫名,老漢繼續說道:“小女絳娘,年方二八,知書懂禮,待字閨中,可自從去年清明見了你,日夜牽腸掛肚,只說你若有情,必定再度來訪,春去秋來,卻總不見你的蹤影,時過一年,本已絕望,前幾天到親戚家小住,歸來見到門上你所題的詩,以為今生不能再度相見,因此不食不語,愁腸百結,一病不起,現在絳娘卻先我而去了,難道不是你殺了她嗎?”

崔護聽後十分悲痛,入內哭拜,他進去後,姑娘仍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著禱告說:“日前尋訪不果,悵然題詩,不料生出這般變故,絳娘若死,晚生也不願偷生了!”

或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上天,或許是他的真情喚醒了絳娘,不一會兒,姑娘奇蹟般睜開了眼睛,死而復生,老人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成就兩人天作之合,有情人終成眷屬。

多麼美的一個愛情故事呀,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到底是一手怎麼樣的詩呢?

唐代一位書生對少女一見鍾情,寫下千古名篇,最終成就一段姻緣

原文: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莊的一戶人家門口,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整首詩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

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後世影響

這首詩及其本事很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而且在以後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比如晏幾道在《御街行》中寫道:“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再如袁去華在《瑞鶴仙》中寫道“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後來人們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後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