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終極思考,想明白這些你可以搞定一切社群!

今天這篇文章將不會涉及社群的具體運營實操,寫這篇文章是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1、思路:從實踐到總結再審視實踐,這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知

2、格局:如果只停留在戰術層面,那麼你只能運營好一個社群

3、深度:究其根本,我們需要從道的層面來考慮社群,去研究社群社哲學。

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生三境界,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這也可以說是思維的三充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三重境界既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返璞歸真,也是成竹在胸的體現。當我們的思維達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時,對事物的認識有了立體感,雖然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實物,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這時我們看的更透,更清晰。

所以今天超哥就嘗試著從更高一個層次來思考社群,當然由於水平有限,很難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本文將從社群的定義,社群的發展史、社群之道三個層面來進行思考。

一、社群的定義

哲學前提:人是社會性動物

超哥認為社群是基於共同的目標、興趣和價值觀通過一定的場景和手段連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社會關係的群體。

這個定義的關鍵點有三個:

  1. 基於共同的目標、興趣和價值觀,這是一個社群建立的前提條件
  2. 通過一定的場景和手段連接,這是社群的本質決定的
  3. 具有一定社會關係的群體,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能脫離群體而存在

好,我們來用一個選擇題來做為栗子,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明白。以下哪些屬於社群?

  • A、 老鄉會
  • B、 福特車的用戶
  • C、 第一批用上大哥大的人
  • D、坐在飛機頭等艙的人
  • E、叫獸吧
  • F、二次元QQ群
  • G、你的朋友圈

答案是AEF,BCDG僅僅是一群具備相同幾號的人,他們存在連接的前提,不過要麼缺乏連接場景,要麼缺乏持續的連接手段。

二、社群的發展史

哲學前提:在哲學上,發展是指事物的運動、變化及其過程,但它不是一般的運動變化,而是指的具有前進與上升性質的運動和變化,是事物的新陳代謝。一句話,發展是指由簡單到複雜、低級到高級的運動、變化具有普遍性、曲折性、過程性和規律性等特點。社群的發展也遵循了這樣的一個過程。

其實社群在距今100多萬年以前就出現了,人類為了生存和對抗自然,形成了最早的群落,進行協同分工,如狩獵。對照社群的定義我們發現,最早的社群形成的目標是為了提升生存能力,最直接的是提高狩獵水平,連接的場景就是群體狩獵、生活以及相應的協作。

從人類社會發展來看社群發展階段包含:群落——部落——城邦——國家——共產主義

從商業發展角度來看,社群發展階段分為:商幫——行會/善堂——商會/俱樂部——互聯網社群。前者是輔助商業發展,而到了互聯網時代社群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並衍生出社群經濟。

前面提到了社群的概念:社群是基於共同的目標、興趣和價值觀通過一定的場景和手段連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社會關係的群體。那麼基於這個概念我們提出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 原始部落算不算一個社群?
  2. 國家算不算是一個社群?
  3. 共產主義是不是一個社群?
  4. 宗教算不算社群?
  5. 民族算不算社群?

當然這裡腦洞有點大了,大家想想就可以了。

社群形態是隨著互聯網發展是有著巨大的變化的,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社群的形態、規模發展和擴張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藉助互聯網能夠快速的、充分的將有共同目標、興趣和價值觀的人通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聚集在一起併產生充分的交互。

因為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網的發展,輔助於商業發展的社群逐步從一種輔助形態演變成一種商業模式。而且一個好的社群他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試想有一批共同目標、興趣和價值觀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連接的基礎上建立充分信任之後,那麼它就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三、社群之道

何為道?《禮記·中庸》是這樣解釋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敎。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互聯網本質就是建立連接,就是做信息對稱,縱觀互聯網發展都逃不出這個規律。社群也不例外,社群本質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做進一步的連接:連接人與信息;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商品。通過建立群員之間的信任關係而降低廣告成本、搜索成本和價值交換成本。

1、社群連接人與信息。這裡的信息指的是知識、商品信息、資源信息等,通過社群可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有價值的信息。社群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互聯網時代信息冗餘的一種過濾,也可以說社群這種形態是一種互聯網信息的過濾機制。比如以天馬幫社群為例,它定位的是企業家“互聯網+”學習型社群,那麼在這個社群中提供的都是圍繞“互聯網+”這一主題的有價值的內容。

2、

社群連接人與人。社群將一群有共同目標、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交流和資源合作。社群是對六度分隔理論的價值放大,在一個成功的社群你可以找到你想找到的任何人。以黑馬會為例,黑馬會這一社群的定位是一個創業者幫助創業者,創業者學習創業者,創業者成就創業者的創始人合作體,在這裡你能快速找到與你有合作關係的創業者或者投資人。

3、社群連接人與商品。酣客公社是一個白酒粉絲社群,匯聚了來自中年企業家群體的白酒極客。酣客老王通過酣客公社開創了白酒銷售的新模式,以酒文化和粉絲經濟研討為主,輔助全國各地舉辦韓酣客活動,引領中年企業家迴歸製造業本質,打造酣客粉絲們的心靈家園。以這種模式成功的打出了酣客這一白酒品牌。

劉慈欣在其《三體》小說中提到了宇宙社會學兩條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從兩條不證自明的基本公理出發,藉由引入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從理論上建立起的一套關於描述當前宇宙社會大圖景的大體系的一門學科——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法則為其結論。

超哥覺得社群有三個不證自明的公理:

  1. 社交屬性是社群發展的第一需要
  2. 隨著社群形態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社群的連接本質保持不變
  3. 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是社群得以形成的前提條件

基於這三個公理我們得出社群的三個關鍵詞“社交屬性”、“連接”、“共同目標和價值觀”。從社群的三個公里出發,藉由社群的三個關鍵詞我們可以建立起一套社群運營的方法論體系,即社群運營的三要素:信息(內容)、交互和關係鏈,社群運營需要圍繞這三個要素來進行。

今天這篇文章看著貌似很不接地氣,其實只要想明白了,想通了,這比社群運營的術的層面的指導要有意義的多。

我們可以舉例說明:

1、群的定義:社群是基於共同的目標、興趣和價值觀通過一定的場景連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社會關係的群體。我們假定這個定義是沒問題的,那麼圍繞這個定義我們在社群運營過程中應該做哪些事情呢?超哥認為大家至少可以做三件事:

1)社群定位,社群價值觀的建立

2)社群場景的建立

3)社會關係:社會關係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係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那麼在社群運營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讓成員形成交互.

2、社群的發展史。這個目的是需要我們定義目前互聯網社群所處的位置和形態特徵,不同的社群形態有不同的運營方式,互聯網社群的運營我們就要採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來進行。

3、社群的運營之道。其實這個是做社群的終極思考,做社群我們只需要圍繞“連接”來進行。

1)連接人與信息:每天有價值的內容的提供

2)連接人與人:讓每個成員之間形成交互,建立充分的關係,達成充分的合作

3)連接人與商品:企業既然建立社群,本質還是為了通過社群獲利,要想獲利,當然就要買東西了,這裡的商品包含實物和服務。

本篇文章主要是為了開開腦洞,在更深層次上對社群進行思考,為了不至於讓大家覺得超哥的文章不接地氣,下一篇文章超哥文章將繼續圍繞社群來寫,題目為《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打造優秀的社群小編?》,當社群運營體系搭建好之後那麼接下來就該社群小編出場了,千萬別忽視小編在社群運營過程中的力量哦~

社群運營我們可以究其本質,產品運營也不例外,只要想明白了,運營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運營。

社群的終極思考,想明白這些你可以搞定一切社群!

想要了解更多社交電商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