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於“極端應試”的理解

按常理,但是升學率按百分比算,如果升學率提高,那麼選拔的難度必須相應降低,反之如果升學率要降低,那麼選拔難度需要提高,這是呈反比關係的。

現在的教育跟八十年代的相比,入學率高了,難度太大了,而校外的產業的發展完全不可相比。而我們當前,入學率的百分比大增下,卻不是降低難度而是提高,這是與常理相違背的;在入學率大增下,難度大增下,居然得到的結果是校外培訓產業大發展,請問,我是不是可以這麼聯想“由於難度的增加,入學率的暴增,促使了校外產業的大發展”?這個聯想的最大理由就是,教育的產出,請問拿最不起眼的指標衡量:比如北清全國頂級學校國際排名有質變嗎?沒有;諾獎恆量,日本戰後幾十年,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遠遠超過本國,基於人口基數的倍數,差距更大。請問我這樣的聯想假設,成立嗎?合邏輯性嗎?

這是不是極端應試呢?當然,相對於八十年代的恢復高考比較,當然就是極端應試。但是極端應試得到什麼好處了嗎?沒有,給於家庭學生國家整體承受高成本的校內校外教育,卻沒有相應的成果,只圖利教育產業化少數人的利益,外加增加比例的學生心理問題從而引發社會問題比如這兩天的學生出走等等事件,一樣的成果,我投入越多越吃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