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创立汉朝?

我是大孙


刘备的政权就是汉朝,只不过不是创立而是继承,蜀汉只不过是史学家的说法


暮落流年


刘备的朝廷国号就是“汉”。因为当时刘备地盘比较小,主要是占领蜀地,所以地盘最大的曹魏对其贬称为“蜀”;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形象主要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此时出仕于西晋,晋承袭于魏,所以三国中的《汉书》被写做《蜀书》,后来的史学家对三国的参考资料皆以《三国志》为主,加之地盘狭小,并区之于西汉,东汉,众多因素所以一般称呼为“蜀汉”,从“蜀汉”的称呼来讲,还是勉强承认了其“汉”朝的身份。

刘备高祖后人,立志兴复汉室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高祖后裔,在真正的汉室宗亲,虽然出场时身份地位不高,但其家世并不平凡,远的不说,其祖父就曾被举过孝廉,还任过一地县令,只因为他父亲死的比较早,所以才有“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其“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也是经得起考验的,并不是自己随便一喊别人就能承认其汉室宗亲身份的。

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身为刘氏宗亲,又亲身加入过抵抗黄巾的军队,之后颠沛流离,辗转四方,见识到了“大汉”的辉煌已经不再,刘氏威望不存,所以有了地盘,有了基础之后立志兴复汉室,效仿东汉光武帝,意再造强汉。所以在听闻曹丕篡位之后,在成都称帝,改年号为“章武”,而且当时并未有“定都于成都”的记载,可见其“章武”之意,希望能夺回二都,平定乱世,大汉再兴。只是最终未能如愿。

刘备的发家史,多赖汉室余晖

  • 刘备以一织席贩履之辈从乱世中脱颖而出,建国称帝,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多的其实更依赖于其汉室宗亲的身份。我们把刘备的发家史仔细捋一捋:

  1.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刘备以游侠的身份参军,立功得封“安喜尉”,后来数年辗转好不容易升到高唐县令,高唐县又被黄巾攻破,只能投奔公孙瓒,在其麾下任一别部司马;

  2.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此时田凯对抗袁绍有功,领了平原相一职,终于第一次升到两千石,但依然是在公孙瓒麾下。
  3.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陶谦求援于冀州牧田楷,田楷带着刘备就去帮陶谦,此时刘备麾下只有千余兵,以及数千流民,陶谦大手一挥,给了他四千丹阳兵,所以没有跟着田楷回冀州,留在小沛,陶谦表了他一个“豫州刺史”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4.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死后,在糜竺,陈登等人拥护下,领了徐州牧,此时才算是真正入了“割据军阀”的一员。
  5. 建安元年(196年)好景不长,徐州本来与袁术相持,被吕布偷袭得手,虽然后来求和,但二次被攻破,只能投奔于曹操,再次被曹操句为“豫州牧”,成了无根浮萍。
  6.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打败吕布,刘备随其还许都,被封为“左将军”。
  7.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第二次占领徐州。
  8.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攻破徐州,刘备投奔青州刺史袁谭,后来以与刘表结盟的名义告别袁绍,带了自己集结的麾下兵马,占领汝南。
  9.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又来讨伐,无奈投奔刘表,鉴于刘备之前恶迹斑斑,刘表并未让刘备跟随至襄阳,给了一块地盘,让其屯兵新野。
  10.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顾茅庐,诸葛出山。
  11.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卒,刘表次子刘琮掌权,并投降曹操,刘备表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联合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断了曹操南征之路。
  12.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卒,刘备自领荆州刺史,占领荆州南部,与孙权结盟共抗曹操。
  13.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引刘备以抗张鲁,刘璋表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两个有名无实的官位,刘备也推举刘璋镇西大将军,益州牧。刘璋自居成都,刘备居葭萌。
  14.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征孙权,孙权求救于刘备,刘备向刘璋索要一万兵马及财货,刘璋只给了四千兵,以及一半的财货,刘备于是斩杀军中刘璋的属下,占领了涪城,正式与刘璋决裂。
  15.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围成都,刘璋求降,刘备自领益州牧,三分天下局势初成。
  16.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打下汉中,进位“汉中王”。
  17.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位,东汉灭亡。
  18.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
  • 总结,刘备一生坎坷,可其武功并不强盛,打仗败多胜少,几次实质性的占领徐州,荆州,益州,皆是被推举,或者被同族引狼入室。所以其皇室身份才是关键位置,刘备个人能力更胜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为什么刘备能以汉室宗亲身份争霸天下,汉室难道没人了?

同样的皇室宗亲,刘备能以微末之出生秉承汉室余晖,除了个人能力以外,时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更加煊赫的幽州牧宗正刘虞,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这些人却并未能再兴汉室。

  • 宗正刘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曾任幽州刺史,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幽州牧,但初平四年(193年)就死了。不说刘虞有没有这个心,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都还没发生,汉室威望尚在,刘虞最多也就只能匡扶汉室,辅佐皇帝,是不可能自己割据天下,自己来造自己老刘家的反的,在重孝义的大汉,他更不可能夺皇位。

  • 兖州刺史刘岱,扬州刺史刘繇,一个死于初平三年(192),另一个死于建安二年(197)这时候,也都死得早,而且正因为他们的皇室身份,加上颇有名望,所以也会被当世颇有势力的野心军阀们所忌惮,共同排斥,就算自己身死,其后人也不能继承他们的地位。
  • 荆州牧刘表,被称之为守户之犬,是不太公正的,刘表年少出名,身为“八俊”之一,孤身入荆州,得以自立,并守土有方,所以当时庞德公,司马徽等有 名之士皆往荆州避祸,可谓是万里肃清、群民悦服。爱民养士,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然而其并未主动攻伐四方,所以被称之为“守户之犬”。其实这个说法也不能说错,但并不公允,原因有二:其一,刘表出生皇室,天然要尊崇天子,他一个宗亲都不尊重天子,谁来尊崇汉室?所以没有皇命,他不可擅自攻伐,不能离开镇守的荆州。其二,他不管有没有野心,皇帝尚在,现在出兵,输了一无所有,赢了也只是有拥护之功,在“大汉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他就算打败曹操,也只能还权于献帝,自己不可能登上帝位,而想要登上帝位,如光武帝一般,只能等到现在的汉室皇帝被他人所废,然而他并没有等到这一天,虽然屯兵养士,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死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也正是等到了曹丕篡位,才敢称帝,不然一辈子最多也就一王位到顶。
  • 益州牧刘焉,刘焉起点比刘表要高,他是在做过宗正,太常之后自请任益州牧,此时才中平五年(188年),所以根基稳固,再加上汉中张鲁隔绝交通,使益州属于半独立状态,他死后(兴平元年194),政权平稳交接于其子刘璋,刘璋个人能力不足,所以最终也便宜了刘备。

总结,汉室四百年宗亲,并非无人,而是有人的时候尚未大乱,大乱之后,各地割据势力首先就会提防境内宗亲,这些人也没有起势的机会了,之前有势力的时机未到身先死。

陈寿出于蜀汉,《三国志》编于西晋

《三国志》一书作者是陈寿,其实《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而其中的《魏书》与《吴书》是魏国,吴国两个史官本有记载,所以这两册主要都是参考这些史料来加以编撰,而蜀汉因为当时并未有史官,所以大部分都是陈寿自己总结编写。

陈寿本人在蜀汉之时就任观阁令史,因宦官黄皓之故,屡遭遣黜。三国归晋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这才开始编写《三国志》。所以三国志中有一个比较个性化的称呼“先主”,就是表示刘备,亦是自认蜀汉遗民的身份,

然而自己身份随时蜀汉遗民,但当前当政为晋,而晋又是因为取魏而代之,所以欲要自立正统,必先承认魏国之正统 ,所以随时史学家,但一些比较明显需要忌讳之事还是得做,比如称刘备之王朝为“蜀”,这是政治正确性,不容自己发挥。司马迁的《史记》不也有《陈涉世家》一章么,陈涉为什么能独立出来,还作为“世家”一员,正是因为,他们是反秦先锋,而汉正是取秦而代之,必须确定“暴秦”的身份,所以肯定了灭秦的“陈涉”为“世家”。这些并不违反著史的严谨性,因为这些也是事实存在的。如三国之“蜀国”,在十二州,有十州之人都称“蜀国”,这么记载也不错,一统之后 ,更是官方定名,如“献帝”,也没人称呼其为“愍帝”。


正道者言


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

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而蜀汉则是季汉。刘邦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他原来的名字叫刘季,后来觉得堂堂诸侯没有个正经名字不行,所以就改成了刘邦。

蜀汉,是历史上对季汉的一种蔑称。

蜀汉其实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在历史上,刘备建立的就是汉帝国。可是因为势力范围只有蜀地,所以被戏称为蜀汉。

  1. 在曹魏那边,压根就不承认刘备所建立的汉帝国,所以一直称之为蜀,久而久之,蜀汉就这么传下来了。
  2. 其实刘备所在帝国内部,压根不可能有人叫自己的国家为蜀汉,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大汉,而且有恢复中原的想法,哪里可能这么称呼自己呢?
  3. 还有就是吴国那边,当时诸葛亮和孙权签订了协议,支持两帝并存的局面。所以说吴国也是承认汉的存在的,也不会称他们为蜀汉,毕竟是盟友。

只不过最后一统江山的是晋王朝,而晋王朝的基础是曹魏,所以司马家族当然要把曹魏描述成正统王朝,从正统王朝禅让得来的江山,才能是正统王朝。

为此刘备建立的汉王朝,在司马家族眼里,可不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割据政权了吗?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失败了,那就任人抹黑,成功了,那就可以随意抹黑任何人。

刘备立志匡扶汉室,建立的自然是汉王朝。

刘备是汉王朝的子孙后代,他的祖先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所以说刘备建立的帝国,当然是汉帝国。

刘备是汉皇室的血脉,又恰逢汉王朝灭亡了,那么他自然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那个人。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更改一个国号。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三国志》

汉献帝还在的时候,刘备所期望的,本就是辅助汉室重夺天下,这也是当时益州境内臣民之所以佩服刘备的地方。

天下诸侯都在纷争天下,谁也没有考虑过汉室江山的未来。唯独刘备这个乱世枭雄,至今都没有忘记过汉朝的江山。

这些诸侯们的祖先,过去全都是汉王朝的臣子,他们吃着汉朝的饭,拿着汉朝的俸禄,享受着汉朝的地位,可是到头来却要推翻汉朝。

这在当时来说的确是有些无耻的,为此那些心向汉朝的大臣们,自然是更加愿意跟随刘备,因为刘备是希望恢复汉朝声望的。

当年不少人投降刘璋,进入蜀地做官,其实也是因为刘璋是汉室血脉,能够继承大汉江山,所以才会下此堵住。后来刘璋弄不过刘备,而刘备也是汉室血脉,他们自然还是会臣服于刘备,毕竟当时姓刘的诸侯,只剩下刘备了。


汉朝这块招牌,其实还是管点用的。

刘备为什么始终打着恢复汉室江山的招牌?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刘备明白,他自己资源有限,只有靠口碑才能赢得人才前来投靠。

而最好的口碑当然是汉朝这个金字招牌了。这个招牌已经用了400年之久,在吸引人才方面,绝对是最管用的。

当年曹操挟天以令诸侯,其实目的也是为了打着汉王朝的旗帜,给自己的集团招兵买马。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此前和曹操素未蒙面,曹操当时实力又小。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三国志》

他们全部都是因为曹操手里有天子,这才从袁绍那边投靠过来的,因为曹操再怎么说,所代表的,那是汉王朝正统。

刘备靠着这个招牌,吸纳了诸葛亮、庞统、法正、李严和黄权等人,也靠着这个招牌,让自己的两个兄弟为他出生入死。

在自己没有政治资源的情况,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上的资源,这才是高人。刘备啥资源都没有,就只能靠着汉朝这块招牌跑江湖了。

什么汉朝不汉朝,其实大家心照不宣。

说到底,三国就是一个争夺地盘的过程。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做老大。显然曹操的拳头很大,所以他做了三国之中的老大。

  1. 其实汉朝这种正统思想,是刘备所用的一种道德武器,他就是要让大家不断回想汉朝的好,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
  2. 相同的道理,曹操和孙权都在用。在天下人都抛弃汉献帝的时候,曹操不顾一切地将他弄到自己手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3. 孙权看似没有为汉朝做什么贡献,其实他一直不称王甚至不称帝,那就是为了避免遭到那些支持汉朝的大臣们反对,继而成为众矢之的。毕竟袁术的榜样在那里,袁术可是孙家的老主公啊。

这三个诸侯心里都知道,争夺地盘和人口才是首当其冲的大事情,至于汉朝不汉朝,就看你怎么去用了。

总结:偏安一隅也就算不上朝代了。

刘备建立的的确是大汉,但是绝对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在历史学者们眼中,正统始终是强大的曹魏。

为什么呢?因为曹魏拳头硬,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有多少道理,都比不上拳头的强大。魏晋南北朝,对三国的统称,其实就是魏朝。

为此刘备集团偏安一隅在蜀地,所以怎么都谈不上是一个朝代。因此蜀汉也就没办法和西汉与东汉相提并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